明末有哪些大臣殉国(明末那些殉难的忠烈)

明朝,是我国封建帝制最后一个汉室王朝明末之季,华夏之倾,清兵入关,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挽救民族危亡,以死抗争者不计其数;朱氏一族不惜生命、奋力抗争,前赴后继,以身殉国者比比皆是我等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牢记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人们,以传中华不朽作为朱氏后生,更应该铭记在明清之季为保护家园,不惜以身殉国的先辈,以续朱氏不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末有哪些大臣殉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末有哪些大臣殉国(明末那些殉难的忠烈)

明末有哪些大臣殉国

明朝,是我国封建帝制最后一个汉室王朝。明末之季,华夏之倾,清兵入关,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挽救民族危亡,以死抗争者不计其数;朱氏一族不惜生命、奋力抗争,前赴后继,以身殉国者比比皆是。我等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牢记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人们,以传中华不朽。作为朱氏后生,更应该铭记在明清之季为保护家园,不惜以身殉国的先辈,以续朱氏不屈。

“君王死社稷”,明毅宗(明思宗)崇祯皇帝《血书遗诏》“朕自登极十七载,三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臣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尔后,崇祯周皇后领节自杀,崇祯嫔妃随节以殉;国之皇族亲王、郡县各王,或誓死不降被杀、或殉国自杀、或气绝而亡;皇亲外戚家族携全家殉国者超过百家。无一降者(详见《明季北略》《明季南略》)。

其中,朱集璜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集璜(公元1597-1645年),字以发,朱家佐之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柏庐)之父,家住昆山(今江苏省辖县级市)玉山镇通阓桥东。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崇祯帝特恩许“岁贡生”。《明季南略·卷九》记载“朱集璜(公元1597-1645年),字以发,昆山岁贡生,素有学行,为乡井所推。南京既亡,邑人议拒守;而县丞阎茂才已遣使投诚,用为知县。乙酉(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六月,士民起义兵斩茂才,推旧将王佐才为兵主,迎旧令杨永言入城拒守。杨永言,河南人,善骑射,抗御若干日,集璜协守甚力。

七月初五日,清兵至城下;初六日,炮击西城,溃退而入。集璜被执,大骂不屈,见杀。故将王公扬年七十,奋勇力战死。陶琰者字圭稚,诸生,以理学称,居鸡鸣塘,去城二十余里;方率乡兵三百人赴援,途中闻城破而溃。彷徨久之,乃曰:‘以发其死矣,后之哉?’是夕拒户自缢。原任狼山总兵王佐才为乱兵杀死,一家老幼俱殉”。

诸如这样的大明英烈,不胜枚举,详述如下。

一、大明秦王系忠烈录

(1)秦王朱存极,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封奉国中尉、袭封郡王,崇祯十四年袭封秦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诈降清兵后谋反;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宁死不降被杀。

(2)秦王朱存[木釜],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领抗清名将孙守法(?-1647年殉国)起兵汉中五郎山抗清,称汉中王;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赵荣贵奉称秦王,攻阶州兵败,投河以殉。

(3)秦藩宜川王朱敬鑃,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七月,起兵紫阳县抗清,兵败,宁死不降。

(4)秦藩崇信王朱谊㳨,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以奉国中尉加封。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二月起兵于惠州,兵败,死不降,以身殉国。

(5)秦藩永寿王朱存梧,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袭封永寿王,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往赴联络秦、豫两省义兵起事抗清,事败,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二、大明晋王系忠烈录

(1)晋王朱审烜,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诈降李自成,寻诈降清兵,因谋反于隆武二年五月,于北京菜市口遇害。

(2)晋藩西河王朱敏淦,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随福州明绍宗隆武帝反清,十二月广州城陷,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3)晋藩阳曲王朱敏渡,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袭封阳曲王。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随明绍宗隆武帝绝食以殉。

三、大明周王系忠烈录

大明周藩孝王朱恭枵,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周端王讳(朱肃溱)嫡长。弘光简皇帝(朱由崧)以周王朱恭枵“忠弗屈、孝尽已”追谥曰“孝”称“周孝王”。

周孝王保卫开封李自成三攻不破,为此清修《明史纪事本末》有载:“军饷告匮,周王恭枵出库金五十万买米麦,日夜饭屑麦饷守陴者。复悬金募死士,能击死一贼者,予五十金。周王贮库金于城头,禽一贼者予百金,斩一首者五十金,战殁者恤其家五十金,伤者以轻重为差,杀贼甚众”。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流贼李自成破河南(时之洛阳),福王(朱常洵)遇害,世子(朱由崧)逾城幸免。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十七日,贼(李自成)决黄河大堤,水陷开封,城中士民湮溺死者数十万,城俱圮[pǐ];官私官府庐舍一朝巨浸;前太常寺少卿鄢陵梁克从,亦举家溺死。周孝王(朱恭枵)携余宗救黎庶力不从心,匿渡出城,风雨之中躲于开封郊外林中数日,欲走章德。遂后,贼兵被彰德援军击退,巡按御史王汉以舟迎之,巡抚高名衡等随周王北渡。崇祯皇帝得奏,命周孝王暂寄居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周孝王遭此劫难,年逾六旬已心力不支。十一月戊辰初二,崇祯帝召开封府推官黄澍问事,黄澍上言:“臣等守城甚力,贼忿城不下,既凿渠决河以致不守”。崇祯帝遂授江西道御史赍金,巡按河南,赈济难民;命黄希宪治河塞决口。十一月庚午初四日,敕十万金即命黄澍赐周世孙(朱绍炯)三万金余,赈宗室兵民(详见《崇祯实录长编》)。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二日,贼(李自成)部将刘芳亮攻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初三日(壬戌),怀庆府夜变;洛阳福王(朱由崧)闻警,同母邹氏出东门,母散于兵间,福王寻母未果,徒卫辉投潞王(朱常淓);初四日,卫辉闻警,福王(朱由崧)随潞王(朱常淓)走淮安与周孝王(朱恭枵)、崇王(朱慈爚)寓遇,同居于湖嘴舟中;十八日,福、周、潞、崇四王寓淮安湖嘴杜光绍园,共谋大事,众推周王主事以周藩抗贼有力为由。三月二十一日,周王(朱恭枵)悲极愤崩薨于舟上。

(1)追周烈王朱绍烱,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周孝王(朱恭枵)嫡长子,母妃王氏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十一月二十三出;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二月封周世孙,选配岳氏书秀(不育)、续李氏生二子(朱伦[土虧]、朱伦聖)后卒;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八月十五,周世孙(朱绍烱)被贼(李自成)诱杀;薨年四十又五。崇祯帝“闻周世孙宁死折双腿而不跪”追谥曰“烈”,称周烈王。选续张氏、史氏未与烈王婚成,守节,思宗敕坊表扬。

(2)周藩仁和王朱绍㴱,周孝王(朱恭枵)嫡次子,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封仁和王“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水陷开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父南谋;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广州城陷,死不降被杀。长子朱倫?随父从义,宁死不降。

(3)追周英王朱伦[土虧],皇明十九世、明太祖第13代孙、追周烈王(朱绍烱)嫡长子,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二月十九母李氏出;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八月十五,其父(封周世孙朱绍烱)被贼(李自成)诱杀;于廿六日选朱伦[土虧]为世子;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初三,选世子朱伦[土虧]、夫人姜氏一同被清兵拘,初五日夫妻拚清兵而死,薨年二十有八。

(4)周藩义阳王朱朝墠,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袭封义阳王。李自成水淹开封,随周孝王南谋,途经淮安,孝王薨,再随福王世子(朱由崧)至南京,崇祯太子生死未卜,反对福王世子称帝,旗于长江门户崇明岛,反清复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二日福王被俘,弘光民族英雄黄得功战死,义阳王朝葡接手弘光反清大旗,集合江镇总兵黄龙外甥黄蜚(弘光朝加封太子太保左都督)坚持抗清,率人二万沿江东下,于江口郑芝龙会兵不成,再入太湖,屯兵抗清,被江南各地义军推为盟主,转战江南,兵溃。尔后集兵再起。

是年七月十一,叛将刘良佐围江阴。义阳王令黄蜚与总兵吴志葵合兵急救江阴。黄吴二将去江阴途中,于十六日,在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不敌,兵败诈降,并借机逃脱。义阳王独领太监季太传、田军门、荆监军、总兵胡来贡,潜入江阴,鼓励士民斗志,称“海上雄兵十万。太仓、昆山、嘉定各处响应,同往乞师”。江阴抗清首领阎应元,遣人护送义阳王等5人,往驻江口,以联系外援。八月六日,义阳王再与黄蜚、吴志葵集合,欲图舟山,于得胜港兵败。

义阳王王朝墠勇猛突围,脱之。黄蜚不幸连中三矢,其妻一门三十余人沉水殉国,黄蜚投水未死,为清兵钩执,问话他不答,劝降他不就。清兵遂断其左手,绑至南京。叛贼洪承畴劝其降,被黄蜚右手指骂;清兵又断其右手,骂益烈;清兵割其舌;黄蜚犹呢哑不停。九月五日,黄蜚、薛去疾、唐世荣,于南都西门外斩首”义阳王朝墠闻讯,悲痛欲绝,起誓收复失地,遂随隆武于广州,被尊为“皇族叔”继续反清;广州城陷,再入福州。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随朱成功北伐,兵败,舟敷羊山港,以投水殉国。

(5)周藩曲江王朱朝壑,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于开封诈降清兵,被虏北京,谋反被杀。

(6)周藩汝阳王朱在錤,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封汝阳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守江阴抗清,与抗清义士黄毓祺(公元1579-1649年)一同潜往城外,谋求援兵。江阴城破,伏处乡间,伺机再起;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四月,黄毓祺被俘,以身殉国。汝阳王脱之,合同清松江提督吴胜兆抗清;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出任监国鲁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江北,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永历八年(公元1654年)起兵通州、泰州,被部下出卖,死不降,以身殉国。

(7)周藩颍川王朱在鏶,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袭封颍川王。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贼每扰开封,在鏶公事必恶战。贼执颍川则呼恶王,插恶王旗,于首(即第一个)痛鞭之、不屈被杀。

(8)周藩堵阳王朱在鐻,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入南京弘光朝廷就职抗清,城陷脱之;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起兵安徽和州,兵败,宁死不降被杀。

(9)周藩邵陵王朱在钺,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袭封邵陵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入南京弘光朝廷就职抗清,城陷脱之;随明绍宗隆武帝于福州,城陷之后三度起兵;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奉命联络福建义师,兵败,不屈被杀。

(10)周藩内乡王朱在鎜,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袭封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被清兵执北京,死不降遇害。

(11)周藩彰德王朱在錦,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七月袭封;崇祯十七年被清兵执北京,死不降遇害。

(12)周藩原武王朱肃[氵㞧],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封原武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王侄儿周孝王南谋,入弘光南京朝当职;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出家为僧;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起兵淮安抗清,兵败后入海;永历二年正月再攻淮安,兵败被执,死不降。子朱恭桌从父以身殉国。

(13)周藩鄢陵王朱肃汭,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王侄儿周孝王南谋,入弘光南京朝当职;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再聚广州随隆武帝抗清;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广州城陷,于十二月十五日,宁死不降,节义殉国。

(14)周藩应城王朱肃菬,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二十二年(1594)封长子,同年袭封。崇祯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掘黄河水没开封,应城王肃菬公指示救民数百。贼执应城王则民称贤王,竖贤王牌,寇还其冀善冠蟒服,敬揖上坐。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中土,被逮执北京,谋反败露,宁死不屈,菜市口遇害。

(15)周藩奉新王朱肃滋,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入弘光南京朝当职;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再聚广州随隆武帝抗清;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广州城陷,于十二月十五日,殉国从死。

(16)周藩瑞金王朱肃溙,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三十一年(1603)五月袭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中土,于开封被逮执北京,谋反败露,宁死不屈,菜市口遇害。

(17)周藩汝宁王朱肃澲,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袭封汝宁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入弘光南京朝当职;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再随明绍宗于福州抗清;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四月九日,被逮执北京,死不降,以身殉国。

(18)周藩东会王朱肃泳,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封王长子,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袭封东会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入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再随明文宗邵武帝于广州;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死不降,被杀。子朱恭棎从父,以身殉国。

(19)大明周藩安昌王朱肃渣,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随周孝王南谋;投浙东鲁监国朱以海“反清复明”于舟山兵败战死。其长子朱恭樢年幼,由母妃携逃出家,避至杭州净慈寺,拜豁堂和尚为师。母妃临终“交王印与子”信息被僧人无意走漏,同寺僧人因此牵连身死者数百。安昌王子由豁堂法师携出,继续谋求反清。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六月袭封安昌王,力阻郑芝龙降清未果,徙日本征兵不果。福州沦陷再走舟山;永历十七年(公元1663年)十月,“清荷联军”反扑厦门,战死。

(20)周藩修武王朱恭梱,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袭封修武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于开封被清兵逮执北京,因谋反被杀。

(21)周藩保宁王朱绍[火巳],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为李自成所掠,遂保崇祯太子朱慈烺于贼军中,尔后脱之,起兵合益王朱怡镐抗清,兵败福州,诈降后谋反,遂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七月,不屈被杀。

(22)周藩遂平王朱绍潉,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封遂平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请往河南联络抗清义兵;南京城陷,带领松江吴志葵,起兵抗清;吴志葵兵败,走太湖率吴易抗清;吴易兵败,入闽,被叛徒劫入清营,宁死不降,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被杀。

(23)周藩宁阳王朱绍炆,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袭封宁阳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于开封被清兵逮执北京,宁死不降,因谋反遇害于菜市口。

四、大明楚王系忠烈录

(1)楚定王朱华奎,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生人,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封世子,八年(公元1580年)袭封,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贼陷武昌,楚定王被俘,死不降,张献忠以笼沉王于江。

(2)楚王朱华壁,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隆庆五年生人,楚定王孪生弟,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封宣化王。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袭封,武昌城陷,谋南京,城陷,至福州随隆武帝反清,与淮王朱常清会审靖江王朱亨嘉。隆武元年,奉隆武命出居衢州(今浙江地级市),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六月兵败,死不降被杀。

(3)楚王朱华堞,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袭封,武昌城陷,谋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至杭州力劝潞王“监国以谋恢复”潞王不从,楚王裂冠带掷地,发誓“不复中原则以此老地下”;闰六月,楚王起兵杭州反清,被鲁王任命为督师浙直义师;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四月,鲁王监国封其为新安王,八月袭封楚王。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六月,恨于国事,持刀自刭。

(4)楚王朱华廛,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武昌城陷,谋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追随鲁王;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鲁监国封其为楚王,将乐(今隶属福建省三明市)城陷,被杀。其孙朱盛治,追随朱成功反清。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兵败,被执福京(福州)死不降,被杀。

(5)楚藩永安王朱华堧,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武昌城陷,谋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袭封永安王,南京城陷,追随永历皇帝转战广西抗清,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势蹙(紧迫)诈降后谋反,因死不降被杀。

(6)楚藩崇阳王朱蕴钤,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袭封崇阳王。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起兵徽州,追随永历。永历二年(1648年)二月率苗兵恢复贵州黎平,永历十一年(1657年)二月云南府陷,诈降后谋反,因死不降被杀。

(7)楚藩通山王朱蕴钺,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明藩二十四英烈王”之一,袭封通山王。于南明先追随弘光,再追随明绍文宗绍武帝。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8)楚藩通山王朱蕴釪,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通山王朱蕴钺胞弟,随永历帝。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正月,桂林城陷被逮,宁死不降被杀。

(9)楚藩江夏王朱蕴铗,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封王长子、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袭封江夏王;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年冬,广州二次失陷(广州大屠杀),往来虎门,与抗清烈士陈奇策海上起兵。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春,出奇邀击,以二百舟师自新会、顺德直入南海九江口,再至三水趋广州,支援民族英雄李定国反清;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清军攻广州文村岛,朱蕴铗、陈奇策大战七日,以船杀死清兵数百,清兵败走。据此,江夏王朱蕴铗西附李定国、东通朱成功,以壮声势;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闰三月入广西,联络土司抗清,因奸小出卖被逮,誓死不屈,遇害。

(10)楚藩通城王朱盛澂,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袭封通城王。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武昌城陷,谋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再随鲁王。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六月,随楚王朱华堞恨于国事,望天长叹,自刭以殉。

(11)楚藩东安王朱盛鎯,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武昌城陷,谋南京;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城陷,率领“夔东十三家(或称川东十三家、西山十三家,明清之交时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抗清明军)”兵败,以身殉国。

是至,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东安王朱盛銮召集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人,联合地方抗清武装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宏人等,聚众20余万,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受永历帝赐封(封朱盛鎯为楚王、李来亨为临国公、刘体纯为皖国公、郝摇旗为益国公、袁宗第为靖国公、马腾云为桐城侯、塔天宝为宜都侯、党守素为兴平侯、贺珍为岐安侯、王光兴为南漳伯、谭文涪安侯、谭诣为仁寿侯、谭弘为新津侯)以兴山、房县、归州、巴东、大宁(今巫溪)等县为根据地,坚持抗清。

楚王朱盛鎯被推为主事,举刘体纯主持军务,号称“大明忠贞营”分散“16营”盘据川东、鄂西诸山,屯田练兵,常出奇兵袭击南下清军,担负三峡地区抗清大业。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即1662年),清兵四川总督李国英统秦、豫、湖广三省兵将进剿,师驻奉节,于次年(公元1663年)攻占巫山城。楚王朱盛鎯统帅郝永忠、刘体纯等集结众兵,欲夺巫山城失利,退至羊耳山(今奇峰乡)与临国公李来亨、袁宗第等会合,据险固守。

清兵大兵压境,围攻羊耳山。楚王朱盛鎯、韩王世孙朱颢溧、刘体纯等率众英勇反击,激战数日,双方死伤甚众。八月,清兵乘雾攻击,羊耳山明军粮尽援绝,楚王朱盛鎯、韩王世孙朱颢溧战死。刘体纯、郝永忠退守兴山、巫山诸山中,袁宗第避寻巴东。十二月,袁宗第战死,刘体纯转战到长寿后,携全家自缢,以示永不降清。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即1664年)八月,临国公李来亨于茅麓山焚其子妻后自缢殉国,“夔东十三家”宣告结束。

五、大明鲁王系忠烈录

(1)大明鲁藩安王朱以派(?-1642年),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崇祯十三年(1640年)袭封鲁王(第十代),在位两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腊八,清兵入塞攻破兖州府,鲁王朱以派自缢殉国。其长子及四弟朱以衍、五弟朱以江一并殉难。两年后其六弟朱以海嗣鲁王位,南寻浙江,起兵浙东。

(2)大明鲁监国朱以海(公元1618年7月6日-1662年12月23日),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鲁荒王朱檀第9代孙、鲁肃王朱寿镛之子、鲁安王朱以派之弟,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生于泰兴王府;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袭封鲁王,寻居台州。次年五月,弘光南京政权沦陷,鲁王朱以海矢志反清复明,统帅张国维、钱肃乐等人起兵浙东,监国绍兴。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六月,清兵破浙东,鲁监国舟师渡海,依朱成功至舟山立足,继续抗清;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奉永历诏“取消监国”联合朱成功反清;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矢志以殁,含恨故于金门,终年四十又五。清撰武英殿本《明史》抹黑撰述“弟以海转徙台州,张国维等迎居于绍兴,号鲁监国。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朱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见于《明史·卷116·诸王》)。福建金门鲁王朱以海墓志的出土,再次证明大清篡改《明史》“成功使人沉之海中”得无耻。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金门文人林树梅刻意访求,于金门城发现鲁王墓;兴泉永巡道周凯碑题“明监国鲁王墓;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岁次丙申四月建—福建兴泉永道富阳周凯书”。公元1936年初,时任国民政府福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黄元秀,向国民政府提议,修建“鲁亭”给予纪念;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应黄元秀函请,为该亭题写“民族英范”四个大字。蒋经国评价,有曰:“当明室末造,流寇播乱,清军乘机入关窃据神器,王以帝胄致力匡复,备历险艰。亘十八年而所志不懈,自监国后为虏骑逼廹力竭势危,适延平以孤臣孽子之身举义金厦,奉明正朔。王之辗转渡海往矣,自必能和衷协力,共谋大计。使天假以年,竭其志虑,奖率忠义,其光复旧物固在意中”。

(3)鲁藩世子朱弘柙,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鲁王朱以海长子,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八月,封世子;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清兵征讨浙东,至是浙江久旱,钱塘江水涸流细。清兵见水深不过马腹,分兵两路进击绍兴,方国安钱塘江防线崩解。朱以海遣将毛有伦保护家人退往台州,而毛有伦却自作主张“改道蛟关以便入海”。入海途中吴三桂部将张国柱叛变,执鲁王世子朱弘柙及其家眷,押往杭州以敬清兵,并以此要挟鲁王朱以海“剃发归降”,遭朱以海回斥“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是月二十九日夜,鲁王朱以海离绍兴、经台州乘船入海。是年六月,鲁王世子朱弘柙及其家眷,誓死不降,遇害。

(4)鲁王遗世子朱弘桓,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鲁王朱以海遗腹子,生母次妃陈氏。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延平王朱成功、鲁王朱以海相继含恨离世,遗腹子朱弘桓墓生即出,因其兄长皆以身殉国,故诸臣又奉遗世子为鲁王。次年(公元1663年)清兵勾结荷兰人,攻陷金厦两岛;鲁王遗世子及诸多朱氏宗室,随延平嗣王郑经东撤台湾。郑经许其四妹配和朱弘桓成婚,依靠岁供维生;尔后,奉赡逐渐不继,鲁王世子朱弘桓及朱氏族人,自食其力垦种乡里。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83年)八月十三日,施琅进驻台湾。十五日,冯锡范叛变,并挟迫幼主十二岁郑克塽递“降表”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缢殉国,而鲁王世子与剩余朱氏宗室“册印”皆遭施琅剥夺,并按姚启圣先前提议“招抚为主,西渡大陆安插于各省,以防聚众造反”,鲁王遗世子朱弘桓被安置于山西。

(5)鲁藩嵫阳王朱弘懋,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随鲁监国起兵。永历二年(1648年)二月,大明岌岌可危。原降清明将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和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清归明;嵫阳王朱弘懋遂起兵惠州,称“翊运大将军”拥众数万,请出师北伐,遣众助守广东南雄。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中军总兵李士琏叛变投敌,嵫阳王朱弘懋被执,骂贼而死。

(6)鲁藩巨野王朱寿[钅朐],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随明文宗绍武帝朱聿鐭抗清;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袭封巨野王;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7)鲁藩邹平王朱寿碒,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袭封邹平王;隆武元年,奉隆武命出居衢州(今浙江地级市),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六月兵败,死不降被杀。

(8)鲁藩乐陵王朱以泛,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清兵攻陷兖州,宁死不降,被杀。

(9)鲁藩乐陵王朱弘枱,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乐陵王朱以泛之子;迎永历帝于肇庆,出兵攻丰、南安、赣州。永历三年(1649年),清军进围江西信丰,作战勇猛,十月被执,宁死不降、被杀。

(10)鲁藩翼城王朱弘橺,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袭翼城王。隆武元年随隆武帝于福州;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福州城陷;八月,因不屈被杀。

(11)鲁藩阳信王朱弘楅,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袭封阳信王。永历二年(1648年)二月,随嵫阳王朱弘懋起兵惠州,奉永历帝命助守南雄。永历四年(1650年),中军总兵李士琏叛变投敌,嵫阳王朱弘懋被执,骂贼而死。阳信王朱弘楅死不屈服,被杀。

(12)鲁藩高密王朱弘椅,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隆武元年(1645年)袭封;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六.大明蜀王系忠烈录

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沦陷不久,杀人魔王张献忠于是年六月,攻陷成都。最后一任蜀王朱至澍投井以殉,蜀藩宗族随死,无一降者。

(1)蜀王朱至澍,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大明最后一任蜀王;万历四十四年袭封。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张献忠破成都,于八月被执,宁死不降。其子朱平樻,隆武元年十二月袭封蜀王;永历十五年(1661年)十二月初三,于缅甸随永历帝被移交清兵,永历十六年(1662年)正月,于昆明“逼死坡”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2)蜀藩石泉王朱奉[钅舍],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袭封石泉王;永历十六年(1662年)五月,四川马湖沦陷,宁死不降,被杀。

(3)蜀藩华阳王朱至潓,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袭封。永历元年(1647年)清兵陷杭州九溪,被执送北京,行至武昌,自杀殉国。

(4)蜀藩德阳王朱至濬,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袭封德阳王;隆武二年(1646年)随楚藩东安王朱盛鎯招“夔东十三家”反清复明;于永历元年(1647年)受永历帝赐封蜀王;岐侯贺珍兵败,遂入安南(今越南)莫氏朝廷,谋求反清;永历十四年(1660年)正月兵败,诈降清兵,尔后谋反被执,宁死不屈,被杀。

(5)蜀藩太平王朱至渌,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袭封太平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六月,张献忠屠杀成都,是八月投井殉国。

(6)蜀藩富顺王朱平檙,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袭封,居贵阳奉永历诏反清。永历三年(1649年)十一月,被张献忠义子,汉奸孙可望逮,富顺王宁死不降,被杀。

七.大明代王系忠烈录

大明代藩端王朱传㸄,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袭封;十七年李自成陷大同,战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军攻陷大同,代王宗室阖门皆死,壮烈殉国。

(1)代藩隰川王朱廷[土羽],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隆武元年(1645年)袭封隰川王,随明绍宗隆武帝反清;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福州城陷,诈降清兵,尔后谋反,死不屈服。

(2)代藩山阴王朱鼎济,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永历元年(1647年)袭封;永历二年四月,奉永乐皇帝诏,统帅武大定起兵汉中毛坝关,三年二月攻绵州(今四川绵阳)、梓潼,又攻广元失败,宁死不屈,被杀。

(3)代藩永庆王朱彝棙,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永庆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被贼执,不屈被杀。

八.大明肃王系忠烈录

大明肃哀王朱识鋐,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大明肃藩第十二代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封世子;天启元年(1621年)袭封。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冬,兰州预警,肃王宗室十二岁以下者隐寄乡邻,余者诸王,与流贼李自成贺锦(?-1645年)部,决一死战,阖门壮烈;王妃颜氏领宫人于北城垣投河殉节,未果;遂见皇明十一世祖肃靖王(朱真淤)“七言诗碑”以头撞石而死,鲜血染满碑石;后每至阴天下雨,血迹若隐若现,传为奇谈。后人为纪念颜氏刚烈,称之为“碧血碑”。清朝汉官左宗棠亲撰对联挽悼“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1)肃藩延长王朱识[钅穿],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袭封延长王;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延长王统帅大明甘肃回族将领丁国栋、米喇印,奉永乐朝廷,于甘州起兵,聚10万众反清。五月,延长王被清兵游击张勇虏执往凉州马家坪,宁死不降,全家被杀。

(2)“米喇印、丁国栋起义”

永历元年(1647年),清人“剃发令”激起甘肃各族士民的反对。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两人密谋“鲁阳公举戈以挥,助周武王得天下。狄仁杰助庐陵王李显复为太子,唐朝得以延续。南京、福州相继帝立,大明天下不亡,我等杀清人以占河西,矢志报国”起事。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四月,米喇印、丁国栋拥延长王朱识[钅穿]为肃王,奉永乐朝廷“反清复明”。

丁国栋留守甘州,肃王、米喇印领兵东进,连克凉州(今武威)、兰州、狄道(今临洮)、渭源、河州(今临夏)、洮州(今临潭)、岷州(今岷县)等城,进围巩昌府城(今陇西县),引起关陇大震,嘉峪关内外回民蜂拥而起。闰四月,清兵贝子屯齐为平西将军、都统韩岱与陕西总督孟乔芳死守秦州,再分兵进攻巩昌,丁国栋败退兰州。五月,清兵分三路进围兰州,清将张勇乘夜袭城,致丁国栋兵溃,退守甘州。五月下旬,肃王朱识[钅穿]及母、妻突围不成,被清将张勇俘获于弘化寺马家坪而骂不绝口。米喇印与肃王失散,不得已率部突围,且战且退。二十七日,退至靖远县水泉堡,与清军相遇,米喇印于激战中壮烈牺牲。

八月,清兵挖壕围困甘州,城中粮食尽,丁国栋伪降,假称“内部兵变,急需安抚”于九月九日,邀请甘肃清巡抚张文衡、总兵刘良臣等人会于甘州,遂以伏兵杀之,甘州再次反正归明。清军环攻,丁国栋率余部突围,撤往肃州(今酒泉),招哈密等地维吾尔族、回族数千人来援;是至大同清朝总兵姜镶也举兵反清,占据山西10余州县,再次震动西北高原。丁国栋乘隙分兵占领甘凉二州。十一月十八日,清军再围肃州。丁国栋以死守城,高垒墙垣,坚守10昼夜不下,穆斯林五千人战死。二十九日黎明,西南角楼失陷,进而被清军屠城,丁国栋被俘。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十五日,多尔衮诏谕“丁国栋、黑二着立斩”,民族英雄丁国栋被凌迟处死(详见《南明史》)。

九.大明辽王系忠烈录

大明辽藩简王朱植,明太祖皇十五子、皇明七世,藩国辽宁,徙迁湖北江陵。其王传八代,至辽愍王朱宪[火節],《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谷应泰有记“(隆庆二年)十二月,废辽王。大学士张居正故隶辽王尺籍,至(朱)宪[火節]颇骄酗,多所凌轹,居正衔之,而又羡其府第壮丽。会告王谋反,刑部讯治。侍郎洪朝选案验无谋反状,仅坐以淫酗,宪(火节)锢高墙,废其府,居正攘以为第”即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经张居正被罪降庶人,发高墙,世子及郡王者皆并废为庶人,辽国封除。辽王系宗族隶属楚王府代管。

(1)辽藩王朱术雅,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长阳王朱宪焕嫡长子、“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袭封;隆庆二年(1568年)十二月,经张居正,除国,纳入楚王府管理。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进攻陷荆州、江陵,辽王朱术雅谋衡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与弟术桂入南京朝见弘光帝。隆武元年十一月(1645年)封辽王,其弟术桂封宁靖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十五,广州城陷,辽王先伪降后反水,不屈被杀。

(2)辽藩宁靖王朱术桂,明太祖皇十五子(辽简王)朱植第7代孙,辽王朱术雅胞弟。崇祯十五年(1642年),荆州、江陵失守,宁靖王随长兄朱术雅南谋反清大业。弘光元年初,晋升封镇国将军,镇守浙江宁海县。史赞“宁靖王,仪容雄伟,美须弘声,善书法,喜佩剑,沈潜寡言,勇而无骄,将帅士兵咸尊之”。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鲁监国封其为“长阳王”;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被隆武帝改封“宁靖王”,先后于方国安、郑鸿逵、朱成功军中任监军,转战海宁、丹山、绍兴,合同郑鸿达于永历五年(1651年)攻取金门;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朱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宁靖王及部分皇明后裔与延平王二世郑经,坚守台湾“督兵屯田,休养生息”。永历三十七年六月,清兵攻占台海,侍卫冯锡范挟持幼主郑克塽(12岁)出表“降书”。宁靖王誓死不降,遂于二十六日,结帛于梁,壮烈自缢,六十六岁殉国升神,五位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从死,以身殉国。

(3)辽藩益阳王朱术壜,皇明十四世、明太祖第8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弘光南京城陷,起兵严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奉隆武帝走广州。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屈,被杀。益阳王朱术壜之子朱俨锦,永历元年袭封益阳王;永历三年(1649年)闰三月于桂林战死。

(4)辽藩远安王朱俨䤭,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辽简王第8代孙。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起兵据湖南郴州,为军阀曹志建(?-1652年)所杀。

(5)辽藩松滋王朱俨[钅宰],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辽简王第8代孙。隆武元年随隆武帝于福州;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福州城陷;八月,因不屈被杀。

(6)辽藩松滋王朱俨鎦(朱俨[钅宰]同胞弟),随隆武帝于福州;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福州城陷,脱之;永历元年(1647年)袭封,从明昭宗永乐皇帝入缅甸;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宁死不降,殉于“咒水之祸”。

(7)辽藩光泽王朱俨铁,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辽简王第8代孙;永历四年(1650年),光泽王奉永历旨诏,联合楚藩江夏王朱蕴铗、辽藩益阳王朱俨锦、朱成功部将邓耀、杨彦迪,收复广西钦州湾海域龙门岛,召集永历东阁大学士郭之奇(礼兵二部尚书)、巡抚张孝起、凌海将军陈奇策人等,聚合万众,据海反清;永历十五年(1661年)与总兵杨祥转战广西,收复防城县江山半岛,钦州、防城港等地。清兵来剿,光泽王率部败退入安南,被安南人出卖,执送清军,并永历十六年(1662年)八月,因不屈被杀。

十.大明庆王系忠烈录

(1)庆王朱倬㴶,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开国皇16子庆靖王朱栴第9代孙,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封世子,既而袭封。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军陷宁夏银川。次年四月,庆王世子朱倬漼(未册封)和宗室成员,除隐蔽于城外幼小者之外,皆殉国身死。

(2)济王朱帅[钅炊],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开国皇16子庆靖王朱栴第8代孙,时任北直隶香河(今属河北省廊坊市辖管)知县。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称济王“反贼反清匡扶大明”;七月十九日伪降清兵,出任保定知府,火烧知府衙门,自焚殉国。

《德州志》记载: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甲申之变”。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山海关之战大败,逃回北京,北直隶及济南士民欣喜若狂,遂发生暴动。德州人、崇祯御史卢世洎、赵继鼎,主事程先贞,推官李赞明,大学士谢隍胞弟谢陛举事,立庆王府奉国中尉、原香河知县朱帅[钅炊]为盟主,称“济王”发檄文“反贼反清”,山东、北直隶官绅响应,30天之内占领德州、济南府、东昌、青州及北直隶河间府、大名府、沧州、清河等四十三州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十九日,济王上书伪降清兵,出任保定知府,火烧知府衙门,自焚殉国。

十一.大明宁王系忠烈录

大明宁藩始祖,皇明七世、明太祖第17子讳权(公元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谥曰“献”称宁献王。大明宁藩自宁献王起,于文艺颇多建树,于国家有担当、多豪杰,不屈不挠。

(1)宁藩建安王朱统镮,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万历四十五年封长子,同年袭封。弘光元年,南京城陷,不屈战死。

(2)宁藩翼王朱议氻,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隆武二年二月袭封瑞昌王;五月晋封翼王,谋兵山东长清,永历三年正月,南昌兵败,死不降被杀。

(3)宁藩瑞昌王朱议沥,宁藩翼王弟,弘光元年六月,合同中书舍人卢象观(?-1645年,故山西宣大总督象升之弟)起兵,攻溧阳、宜兴、金坛,谋复南京,隆武二年九月袭封,十月被手下出卖,战而死。

(4)宁藩瑞昌王朱中椼,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瑞昌王朱议沥之子,永历元年十二月袭瑞昌王;永历十四年九月,随永历帝入缅甸,慷慨有鲠直,结怨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永历十五年七月,愤恨吐血而亡。

(5)宁藩乐安王朱议淜,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袭乐安王,扈从国姓爷朱成功反清;永历八年八月起兵江西,兵败,死不屈。

(6)宁藩乐安王朱议浚,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乐安王朱议淜包弟,扈从朱成功,永历十一年十月袭封;三十七年八月清兵占台湾,朱氏宗室“册印”皆遭施琅剥夺,并按姚启圣先前提议“招抚为主,西渡大陆安插于各省,以防聚众造反”移民大陆。

(7)宁藩宜春王朱议衍,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弘光元年南京城陷,出家为僧;永历二年四月,邹华等奉之起兵汀州;永历三年十二月兵败被执,宁死不降。

(8)宁藩石城王朱议㳨,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扈从朱成功,永历三年十一月于福建大田起兵反清,城陷战死。

(9)宁藩弋阳王朱议澳,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入广东连州山区结寨抗清,永历四年城陷,死不降,被杀。

(10)宁藩弋阳王宗室朱统菳[林金](公元1626-1705年),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生于天启六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僧名朱耷,一生以作画反清。“耷”乃“驴”字俗写,号“八大山人号”乃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其于画作署名,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怀故国沦亡、哭笑不得之情。

十二.大明岷王系忠烈录

(1)岷藩南安王朱企钰,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第9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2)岷藩南安王朱禋黎,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南安王朱企钰之子,永历元年袭封,起兵隆回(今属湖南省邵阳市),遥应滇黔永乐朝廷,明昭宗永历帝崩,不知所踪。

(3)岷王朱禋[氵純],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岷显王朱企[釒豐]之子,弘光元年闰六月袭封;永历元年八月,清军逼近武冈,清兵浙江游击刘承荫挟之降清,宁死不降,被杀于武昌。

(4)岷藩黎山王朱禋[氵穹],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永历六年(1652年)八月,永历帝以巡抚徐天佑守驻桂林,着令黎山王禋[氵穹]遂李定国率军北上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时,战死。

(5)岷藩善化王朱禋潬,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三十六年袭封,永历元年(1647年)起兵隆回(今属湖南省邵阳市),奉永历守贵阳,永历六年八月为叛徒孙可望所杀。

(6)岷藩祁阳王朱禋泞,皇明十六世、明太祖第10代孙,万历四十五年袭封;两广陷落后入广西土司,奉永历诏,驻守都安瑶中,战死。

(7)岷王朱雍橗,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岷王朱禋氵纯之子,永历二年正月袭封。扈从明昭宗永历皇帝入缅。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四月,辗转暹罗(今泰国)借兵,图复云南。五月,蜀人马九功自古剌(今属缅甸)返回响应,集兵四千于云南,愿为掎角助势。至是不幸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相继病死甚多。明皇桂王、岷王两部,各有数千人宁死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或“岷家”结为一家,联合反清。

十三.大明韩王系忠烈录

大明历代韩王,尊礼守法,忠心卫国,为保卫边疆、屏藩朝廷,为西北边陲的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军攻克甘肃平凉,韩王朱松第11世孙,即最后一位韩王朱亶脊被执,宁死不降,率族人壮烈殉国,大明韩藩亡国。

(1)韩王朱亶脊,皇明十八世、明太祖第12代孙、韩庄王朱逵杞子,万历三十八年封世曾孙,三十九年袭封,崇祯十六年,被李自成军执,宁死不降。

(2)袭韩王朱韶墿,皇明十九世、明太祖第13代孙、韩王朱亶脊子,崇祯十六年袭封,被俘挟,死不降,于十七年被李自成杀害。

(3)韩王世孙朱颢溧,皇明廿一世、明太祖第15代孙、袭韩王朱韶墿孙;永历元年袭封。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清兵四川总督李国英统秦、豫、湖广三省兵将进剿,师驻奉节,于次年(公元1663年)攻占巫山城。楚王朱盛鎯统帅郝永忠、刘体纯等集结众兵,欲夺巫山城失利,退至羊耳山(今奇峰乡)与临国公李来亨、袁宗第等会合,据险固守。清兵大兵压境,围攻羊耳山。楚王朱盛鎯、韩王世孙朱颢溧、刘体纯等率众英勇反击,激战数日,双方死伤甚众。八月,清兵乘雾攻击,羊耳山明军粮尽援绝,楚王朱盛鎯、韩王世孙朱颢溧战死。

(4)韩藩襄陵王朱逵梚,皇明十七世、明太祖第11代孙,袭封襄陵王。崇祯十七年十月,被清兵俘挟北京,宁死不降,于菜市口遇害。

十四.大明唐王系忠烈录

(1)隆武皇帝朱聿键,皇明十五世、明太祖皇23子朱檉(唐王)第8代孙。崇祯五年(1632年)袭封唐王;崇祯九年(1636年)以勤王违制,降为庶人,发凤阳高墙;十七年(1644年)五月赦出。次年(弘光元年·1645年)奔福州抗清,称帝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奔汀州,被清兵执,绝食以殉。庙号绍宗,谥号襄皇帝。

(2)绍武帝朱聿鐭,明绍宗胞弟,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袭,封国南宁;隆武二年十一月,于广州称帝绍武。隆武二年十一月初五日,广州称帝绍武,改明年绍武元年,是为明文宗,自缢殉国,谥号襄皇帝。是年十二月十五,明文宗被俘。清兵李成栋遣差饮食,遭绍武帝拒绝,有曰:“朕若饮汝一勺水,有何脸面见先人于地下?”尔后自缢殉国。随绍武南谋广州“二十四朱明藩王”则全数随死以殉,是为“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

(3)唐王朱聿锷,明绍宗、文宗胞弟,隆武二年十一月袭封唐王;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唐王朱聿锷脱之。次年(公元1647年)正月,率宗族退守文村(今广州台山汶村镇),建唐王行宫、将军府,筑城墙、建城门、挖护城河,改名“文安城”奉永历诏。文村政权由此产生,历时12年,成功反抗清兵两次围剿。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清兵十万第三次围攻文村。自从五月至翌年八月,抗剿十五个月之久,文村城中粮尽,将士罗掘俱穷,树皮草根食尽,但朱聿锷、王兴部将士仍坚贞不屈,奋抗清兵。虽然山穷水尽,饿死者仍执戈缜目,而无一兵一卒叛逃。至是八月,唐王不受其辱,自缢殉国。护国大将王兴之妻遂率15妾自缢;王兴随主引火自焚,死事惨烈,古今罕见。

(4)唐藩邓王朱器䵺,明太祖第8代孙、皇明十四世、“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弘光即位南京,袭德安王;隆武即位福州,晋封邓王;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5)唐藩安阳王朱器埈,明太祖第8代孙、皇明十四世,万历二十七年封安阳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奉弘光诏,驻守无锡兵败,随明安宗弘光帝一起械送北京,宁死不屈,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北京菜市口遇害。

(6)唐藩永寿王朱器圻,明太祖第8代孙、皇明十四世,万历三十七年封,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南京沦陷,被执。是年六月,不屈被杀。

十五.大明燕王系忠烈录

1.赵王朱由棪,皇明十七世、永乐皇帝第10代孙、明末赵王,弘光元年(1645年)夏,起兵太湖;隆武二年(1646)四月,广东潮州山寨抗清,受封赵王;十一月称监国,清兵佟养甲、李成栋来攻,削发为僧。永历元年(1647年)六月,暗通永历民族英雄、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陈子壮抗清,事发被俘,宁死不降,十二月被害。

2.郑王朱常瀓,皇明十六世、永乐皇帝第9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随隆武皇帝抗清。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3.荆王系

(1)荆王朱常漅,皇明十六世、永乐皇帝第9代孙、弘光元年(1645年)十二月,兵复太湖,封荆王;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城陷,宁死不屈,被害。

(2)荆王朱慈煃,皇明十八世、永乐皇帝第11代孙。崇祯十六年正月,张献忠陷蕲州,贼围王宫,尽掠而去,皆宁死不降,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4.淮王系

(1)淮王朱常清,皇明十六世、永乐皇帝第9代孙。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封世子,崇祯四年袭封淮王;国破,依朱成功于厦门抗清。永历二年(1648年),被朱成功于南澳拥立监国,年号东武。永历三年明昭宗使节至,郑成功奉朔,淮王朱常清取消监国及年号,战死。

(2)淮藩永丰王朱由桐,皇明十七世、永乐皇帝第10代孙,万历三十五年封长子,袭封淮藩永丰王。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滋阳等十三郡王欲入海,叛徒李士琏伪迎接入惠州,与知府林宗京收其护卫三百人,皆因不屈杀之。二月,再弑杀郡王以及妃子,引导清军攻惠州。

(3)淮藩高安王朱常淇,皇明十六世、永乐皇帝第9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万历三十四年封长子,袭封高安王。隆武元年十二月起兵婺源;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

(4)淮藩嘉兴王朱常灧,皇明十六世、永乐皇帝第9代孙,永历元年封嘉兴王,起兵江西都昌,兵败宁死不屈。

(5)淮藩金华王朱由㯆,皇明十七世、永乐皇帝第10代孙,隆武元年封金华王;二年十一月福州沦陷,再起兵饶州,兵败宁死不屈。

5.明英宗后裔德王系忠烈

(1)德王朱由栎,皇明十七世、明英宗第7代孙,藩济南,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进封;十七年(1644年)六月济南陷,伪降谋反,宁死不屈,于隆武二年五月被杀。

(2)德藩泰安王朱由木弼,明英宗第7代孙,藩泰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济南陷,伪降清兵,谋反被执,宁死不屈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被杀。

6.明英宗后裔崇王系忠烈

(1)崇愍王朱由樻,皇明十七世、明英宗第7代孙,藩汝宁(今河南省汝南),万历四十年袭封;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闯贼陷汝宁,崇愍王及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俱被俘,封襄阳伯,皆宁死不从,杀之于泌阳城(河南省驻马店辖管县城)。

(2)崇王朱慈爚,皇明十八世、明英宗第8代孙,崇愍王子,弘光元年二月袭封;南京城陷,奉隆武命驻守浙江衢州,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六月兵败,宁死不降,被杀。

(3)崇藩怀安王朱由札,皇明十七世、明英宗第7代孙,万历中封长孙;天启元年袭封;崇祯十七年北京陷,留居河南抗清;隆武元年九月伪降于清,谋反宁死不屈,被杀。

(4)崇藩河阳王朱由材,皇明十七世、明英宗第7代孙,封河阳王。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闯贼陷汝宁,崇愍王及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俱被俘,封襄阳伯,皆宁死不从,杀之于泌阳城。

7.明英宗后裔吉王系忠烈

(1)吉王朱慈灶,皇明十八世、明英宗第8代孙;崇祯十二年袭封,藩长沙;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长沙,谋广州;隆武二年广州城陷,同桂王朱常瀛走梧州;永历十五年入缅甸,六月含恨病逝。

(2)吉王朱慈煃,吉王朱慈灶胞弟,崇祯十七年十月袭封。弘光南京亡,辗转闽粤;广州城陷,随永历于四年从梧州行在,再扈入缅;永历十五年“咒水之难”自缢以殉。

(3)吉藩长沙王朱常淠,皇明十六世、明英宗第6代孙,天启元年袭封。永历二年四月桂林全州陷,被执,宁死不降。

(4)吉藩谷城王朱由[木害],皇明十七世、明英宗第7代孙,崇祯十六年长沙陷,谋南京;弘光南京陷,起兵随奉永历,殉于永历十五年“咒水之难”。

(5)吉藩德化王朱常汶,皇明十六世、明英宗第6代孙;万历二十四年以镇国将军加封。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滋阳等十三郡王欲入海,叛徒李士琏伪迎接入惠州,与知府林宗京收其护卫三百人;是二月,皆因不屈杀之。吉藩德化王为在其中。

8.明英宗后裔徽王系忠烈

(1)徽王朱常渰,皇明十六世、明英宗第6代孙;藩钧州(今河南禹州);隆武元年十一月袭封,居贵州都匀;永历六年六月为叛徒孙可望所杀。

(2)徽藩新昌王朱常淖,皇明十六世、明英宗第6代孙;万历四十七年七月袭封,隆武元年九月,起兵海州云台山,兵败死不降。

(3)徽藩隆平王朱常漍 ,皇明十六世、明英宗第6代孙;康熙廿八年(1689年)起兵福建浦城,兵败,不屈被杀。

(4)徽藩怀庆王朱常濯,崇祯十七年六月,弘光诏封;奉鲁监国;永历二年(1648年)七月于浙江抗清被俘,宁死不降。

(5)徽藩延津王朱常湌,万历四十三年袭封;崇祯十五年贼水陷开封,随周孝王南谋。弘光南京亡,起兵安徽旌德兵败,谋福州奉隆武。隆武二年六月,起兵攻江西婺源,兵败,不知下落。

9.明宪宗后裔益王系忠烈

(1)益素王朱慈炲,皇明十八世、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第7代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藩建昌(今江西抚州)崇祯九年袭封。乙酉(1645年)国变,于抚州立为监国,抗清被俘,旋被救。南京城陷,走闽依隆武帝于福州,福州陷,复入粤,走广州,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2)益王朱由榛,皇明十七世、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永历元年(1647年),朱成功拥王于揭阳,监国三日,揭阳城破,宁死不降,被潮州草头王红头贼车任重杀害。

(3)益藩阜平王朱翊[钅兴],皇明十五世、明宪宗成化帝玄孙、“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4)益藩阜平王朱由樽,皇明十七世、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隆武二年八月从隆武帝,不屈以殉。

(5)益藩铜陵王朱由榳,皇明十七世、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第6代孙,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封长子,遂袭封;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滋阳等十三郡王欲入海,叛徒李士琏伪迎接入惠州,与知府林宗京收其护卫三百人,皆因不屈杀之。铜陵王就在其中。

(6)益藩筠溪王朱由槻,皇明十七世、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永历元年四月,同族叔郧西王朱常潮入闽,起兵复建宁、邵武;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于沙珵被执,不屈以殉。

(7)益藩罗川王朱由[木玄],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袭封。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随益王朱由榛起兵,战薨。

(8)益藩泸溪王朱由櫯,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弘光南京亡,转福州起兵,城陷,随朱成功抗清;永历五年(1651年)六月被执,死不降。

(9)益藩奉新王朱常涟,明宪宗成化帝第5代孙,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封。隆武元年(1645年)随隆武帝于福州;二年(1646年)七月,福州城陷;九月,绝食七日而死。

(10)益藩丰城王朱由㮯,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兵败江西,死而不屈。(11)益藩新建王朱由模,皇明十七世、成化帝第6代孙;永历元年(1647年)八月起兵福建永安;四年(1650年)三月兵败,不屈从死。

(12)益藩兴安王朱由橦,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万历三十五年以镇国将军进封。弘光元年南京城陷,起兵福建建宁,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兵败,再从朱成功抗清,兵败不屈从死。

(13)益藩昌国王朱由[木惪],明宪宗成化帝第6代孙。弘光元年(1645年)奉弘光诏,驻守江西,隆武二年(1646年)兵败,执送北京,至卢沟桥自杀殉国。

(14)益藩德化王朱慈烨,明宪宗成化帝第7代孙.永历元年(1647年)二月起兵福建平和,复漳州;三年(1649年)十一月兵败,死不屈服。

(15)益藩嘉祥王朱慈[火若],皇明十八世、成化帝第7代孙;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于藩被执,械送北京,死而不屈,菜市口遇害。

(16)益藩嘉祥王朱慈荧,皇明十八世、成化帝第7代孙;嘉祥王朱慈[火若]之弟,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兵败江西,死而不屈。

(17)益藩仁化王朱慈㶧,皇明十八世、成化帝第7代孙;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滋阳等十三郡王欲入海,叛徒李士琏伪迎接入惠州,与知府林宗京收其护卫三百人,皆因不屈杀之。仁化王为其中。

(18)益藩钟祥王朱慈䃕,皇明十八世、成化帝第7代孙,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兵败江西,被执,死而不屈。

10.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后裔衡王系忠烈

(1)衡藩玉田王朱翊键,皇明十五世、明宪宗成化帝玄孙,万历十六年封长子,万历四十四年袭封。崇祯十七年五月起兵复青州,七月城陷,伪降清兵。隆武二年四月谋反事发,自刎以殉。其世子朱常洦、世孙朱由㯠战死。

(2)衡藩齐东王朱常泛,皇明十六世、明宪宗成化帝第5代孙,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子,遂袭封。崇祯十七年五月起兵复青州,七月伪降清兵,隆武二年四月,自刎以殉。

(3)衡王朱由棷,皇明十七世、成化帝第6代孙;藩山东青州,初封镇国将军,崇祯五年四月袭封。崇祯十七年五月起兵复青州,七月伪降清兵,隆武二年五月谋反事发,不屈被杀。世子朱慈燗从死。

11.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后裔荣王系忠烈

(1)荣王朱由桢,皇明十七世、成化帝第6代孙,就藩湖广常德,居辰州。天启六年(1626年)封肇庆王;隆武元年(1645年)晋封荣王。辰州陷,入苗峒土司反清,于永历元年十月被执,死不屈。

(2)荣藩贵溪王朱常滮,皇明十六世、明宪宗成化帝第5代孙,永历元年冬起兵湖广永宁,二年二月兵败,死而不屈。

12.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后裔潞王系

潞王朱常淓,皇明十六世、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之孙,明神宗万历帝贤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袭封。崇祯十七年(1644年),和同周孝王(朱恭枵)、福王世子(弘光帝)南谋,分路钱塘。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城陷,于六月监国杭州,以“勿伤我钱塘一民”为条件伪降清兵,杭州民人呼为“潞佛”;隆武二年五月,械执北京,宁死不屈,被清兵杀于菜市口。

13.明神宗后裔忠烈

(1)福王系忠王朱常洵,皇明十六世、明神宗万历帝皇三子。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册封福王,藩河南(今洛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就藩;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洛阳为李自成陷,福王被执,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被杀。

(2)福王朱由崧,皇明十七世、明神宗万历帝皇孙、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封德昌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封福王;崇祯十七年三月贼陷京师,和同潞王、周王等南谋,分路南京,称帝弘光。南京城陷,逃至安徽芜湖被俘,械执北京。隆武二年五月,誓死不降,于北京菜市口遇害。

(3)福藩颍上冲王朱由[木矩],朱常洵庶二子,弘光皇帝胞弟,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封。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攻陷洛阳,被执,不屈遇害。

(4)瑞王系瑞王朱常浩,明神宗万历帝皇五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封,天启七年就藩汉中。崇祯十七年张献忠贡献重庆被执,宁死不屈,遇害。

(5)惠王朱常润,皇明十六世、明神宗万历帝皇六子;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就藩荆州。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攻陷长沙,南谋广州,隆武元年十月,战死殉国。嫡长子朱由樑“明藩丙戌二十四烈王”之一;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广州城陷,宁死不降、被杀。

(6)桂王朱常瀛,明神宗万历帝皇七子;天启七年就藩衡州。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桂王庶五子朱由榐、庶六子朱由榊、庶七子朱由樎、庶八子朱由榮,皆护国战死。尔后,桂王朱常瀛再谋广西梧州,矢志反清复明;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初四,含恨气绝,薨于苍梧。嫡三子朱由[木爱],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晋封;二年(1646年)三月,不屈战死。嫡四子朱由榔,肇庆称帝永历。永历十六年(1662年)一月,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其子嗣皆因不屈而死。

(7)桂王朱慈熒,桂王朱常瀛之孙、朱由[木爱]嫡一子。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于云南战死。

14.大明靖江王系忠烈

(1)靖江王朱亨嘉,明太祖侄孙靖江王朱守谦第十代孙、皇明十八世、靖江荣穆王朱履祜庶长子、第13位靖江王;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袭靖江王。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靖江王朱亨嘉见大明山河破碎,矢志反清复明,自称监国,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四月,被隆武朝廷幽禁而死。

(2)靖江王朱亨歅,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袭封。永历四年(1650年),同永历民族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城破,自缢殉国。

15.大明襄阳王系忠烈

襄阳王朱翊铭,皇明十五世、明仁宗(朱高炽)直系后裔第7代孙,万历二十九年袭封。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陷襄阳,不屈战死。其世子朱常法,不屈从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