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三大哲学原理(庄子渔父告诉世人:孔孑是如何回归自然本真的)

这是一篇被太史公司马迁认为是庄子用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而特意点评过的文章,且放在其罗列的《渔父》《盗跖》《胠箧》三篇文章的首位有人又以文中有"六十九岁无所得闻至教“的文辞,而认为与其他篇中的“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的文辞不一,所以是伪作但在我看来,司马氏的点评或许是没有真正读懂庄子,也没有深刻领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和“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的含义,且对自然大道的领悟还仅仅限于术的层面须知,孔子都知道自身的认知有不足,也要向能者学习,又如何会轻易放过获取真知的机会呢?而其金不怕火炼,庄子居于自身的道德认知而真诚地指出儒家学派的不足,也是居于让其走出迷失自我,回归自然本真的本能行为,为何用诋訾之言加以评价呢?要知道,庄子文中对于人类的诋訾行为可是有着深邃认知的,也是其敢于坦诚相告并力图导引迷途者回归正道的思想要义而人类如果不能也不敢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肯定是处于严重的背离大道境地且深陷其中而不拔了况且,文中所指出的一切问题和现象,几千年来非但没有消失且在我们身边愈演愈烈,其中因果和内中症结还不足于引起世人的反思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庄子三大哲学原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三大哲学原理(庄子渔父告诉世人:孔孑是如何回归自然本真的)

庄子三大哲学原理

这是一篇被太史公司马迁认为是庄子用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而特意点评过的文章,且放在其罗列的《渔父》《盗跖》《胠箧》三篇文章的首位。有人又以文中有"六十九岁无所得闻至教“的文辞,而认为与其他篇中的“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的文辞不一,所以是伪作。但在我看来,司马氏的点评或许是没有真正读懂庄子,也没有深刻领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和“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的含义,且对自然大道的领悟还仅仅限于术的层面。须知,孔子都知道自身的认知有不足,也要向能者学习,又如何会轻易放过获取真知的机会呢?!而其金不怕火炼,庄子居于自身的道德认知而真诚地指出儒家学派的不足,也是居于让其走出迷失自我,回归自然本真的本能行为,为何用诋訾之言加以评价呢?要知道,庄子文中对于人类的诋訾行为可是有着深邃认知的,也是其敢于坦诚相告并力图导引迷途者回归正道的思想要义。而人类如果不能也不敢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肯定是处于严重的背离大道境地且深陷其中而不拔了。况且,文中所指出的一切问题和现象,几千年来非但没有消失且在我们身边愈演愈烈,其中因果和内中症结还不足于引起世人的反思吗?!

至于所谓伪作的文辞问题,或许只要认真去读读孔子的“吾十五而志于学……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述并想想其中的含义就明白了。七十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说明了之前或还未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而如果还未达天人合一,那么则自身的道德修养当还没有达到自然至臻化境或许不是虚言。况且,庄子在本篇中所用是“无所得闻至教”的文辞,更多的当是和孔子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相关。或许,其中所指向的是对深陷其中而不返的迷路者给出的破题解题之道。

事实胜于雄辩。解扣其中真假虚实的钥匙都在流动的文字里头,就让我们一同步入其中去认真看看。

孔子沉浸在孔林帷幕般的优游环境和杏坛传经讲学宝坐的氛围中,弟子们或读书诵经,或吟诗舞剑;孔子弦歌鼓琴,相伴诗吟。琴音曲声尚未过半,有一打渔老者下船闻声而来。这老渔父须眉交白,长发披肩而下,衣袖轻盈如水,围裹着仙人般飘逸的身形行走到陆沿岸边。老者歇坐石上,左手轻放在盘腿而坐的膝上,右手托腮静静欣尝。乐曲奏毕,老者招呼子贡子路这一对孔门得意文武弟子上前问话。老者手指孔子说:那个人是做什么的呢?子路回答说:是鲁国的有道君子。老者又问孔子姓什名谁?子路答复说是孔姓人氏。老者继问:孔氏到底是从事什么治理大业的?子路一时语塞,子贡赶紧回答:孔先生本性服膺忠信,提倡以身作则推行仁义,潜心修治礼乐,力倡整饰以序定孝悌人伦。对上致力于效忠天子诸侯,对下致力于教化平民百姓,以造福利益天下。这是孔先生的终生大业。也确实,孔子是“学而优则仕“的推动者,并终生以培养教育治国理政人才为己任,并力求以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理念参与国家政务。

老者接着又问,孔氏是有自己领地的国君吗?又或是辅佐朝庭治理的大臣?子贡对两个问题都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至此,老者对孔子的底细基本上已掌握得一清二楚,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所以老者听完孔子二位弟子的回答后,边笑边说着回船上去了。

或许是知道年青人会浸淫其中太深而不能自拨,老者特意对二位年青人笑说:孔氏讲仁义之道也算够仁义的了,但恐怕免不了对其身心会有伤害。疲累身躯,愁苦心智,直接危害到其真情本性。真是难说啊,孔氏已经离开大道太远太远了。

子贡反身回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说:这位可是圣明之人啊。于是走下杏坛追赶老者。到了河边,正好看见老者正要撑船离去。老者见有人招呼,于是回头转身面对孔子问有何事?孔子后退行礼,又复前作揖再行大礼,说:刚才听闻先生似乎话中有话,尚未完全说完就离开了。我孔丘有怠慢之处,在下风处也未完全听清,还请先生不吝赐教,给予启智明道。

老者听完孔子来意,不免心中感慨地对孔子说:哈哈,如此说来,你我可算是有缘相会了。先生可真是好学求知之人啊。

孔子听后回答:我孔丘从小就勤勉好学,致力于求取处世明理之道,但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却还没有听说过至真之知,还能够不虚心求教吗?

老者见孔子确有求教的诚意,便也悉心倾囊相授:同类之间相互随从聚合,同声之间互相交流呼应,这本是天地自然的常理。请允许我用毕生的认知来全面分析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世俗的为人处事方式而已。天子、诸侯、大夫、百姓,这四种人各自持守本份本位,就是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了;这四种人如果背离本位本份,天下就大乱了。天子诸侯大夫百官能各自做好份内职责,各色人等能操持处理好各自份内事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间便不会侵扰混乱而秩序井然了。

所以,田地荒芜、房屋破漏,缺衣少食、温食不饱,强征豪敛、税赋难支,妻妾相欺、家不和睦,人伦混乱、长幼无序,这是庶民百姓的心头隐忧。能力难于胜任,官吏职事无法尽责,行为不清无以自律,属下尽皆荒废怠慢不能克尽职守,功名美誉不能加身无以显耀,丰厚的官俸和爵位不再属于自己,这是大夫们的心头之患。朝中没有忠臣劝谏,国家昏乱不堪,百工技匠工艺生疏,四方贡奉物品精劣,春秋时节朝拜天子伦序倒置,所行所为不能遂顺天子意愿,这是诸侯们的最大忧虑。天不作美,阴阳交战,四时寒暑失序,万物尽遭伤害;诸侯残暴昏乱,相互攻伐混战,民众遭受无端残害死伤遍野;礼崩乐坏,政令难行,一切都已不受节制;国库空虚,入不敷出,人伦败坏无法整饰,到处荒淫无度,这是天子和朝中重臣的忧虑。上述各种人只是所忧之事不同,又何曾一日轻松过。而现在,你上无天子有司的权势地位,下无朝臣百官的爵俸职责,却擅自修治朝中礼乐,序定人伦秩序,用于教化百姓平民,不是明显的越俎代庖、包揽越权行为吗,并且也太过好事多事了。

老者的一番精僻论述,将自古以来社会治理的基本道理都说透了,也将产生无序社会和混乱世道的深层原因和表现形态加以了条分析缕的解说,并对孔子奉行的教育事业及其教育内涵的潜在弊端进行了揭示。须知,以平民教育的方式来培育官场人士,不仅居位行为都严重失当,也容易将受教者的欲望心魔释放出来,侵蚀危害受教者的自然本性。应该知道,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虽然高远,但和大多数人的平常人生毕竟相去甚远。若是让大家学非所用,不仅会误了大多数人的人生,怕也会因此误了大多教人的生计。或许,这也是庄子等人对于不织而衣,不耕而食者的隐忧。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更多体现的是“以人养鸟“的作派而非”以鸟养鸟“的自然。

或许老者知道孔子怕是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自己的语言,便继续加以开导:况且,在为人处事方面,大约人人都有八种毛病,事事都有四种祸患,不能不加以明察而加以防范。一是不是其职责中事而越权抢位行事,叫做随意大包大揽;二是人家不予理彩却借言进表忠心,这是奸佞行为;三是处心积虑揣摸别人心思而刻意迎合搭话,这是谄媚行为;四是没有是非而一味奉承,这是阿谀奉承行为;五是喜欢背后说人坏话,败坏名声,这是刻意谗害他人的行为;六是挑拔离间,使亲友故交相互猜忌,这是有意贼脏陷害他人的行为;七是假意虚为,以称誉诈伪构陷败坏他人,这是邪妄奸诈行为;八是不管一切善恶美丑,一概给予同等相对,暗中却充塞进各种私欲,这是奸险至极的行为。这八种毛病和心机,实在害人害己,在外扰乱他人,在内毒害自己,君子都不会相与为友,天子明君也不会将之揽为朝臣。

所谓四种祸患,一是喜欢经营大的事业,又想变更常规,以此谋取功名,这是违反自然的贪功求名行为;二是自恃才智过人,我行我素,专断独行,尽干损人利己勾当,这是极为贪婪无度的行为;三是专执已见,刚愎自用,知过不改,不听人劝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行差踏错,这是不思悔改的凶狠表现;四是一切都从自我出发,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和自己意愿相同的就可以存在,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虽然很好也变成不好了,这叫做狂妄自大。这是四患。

能够去除这八种毛病,没有沾染存有这四种祸患的,才可加以启迪而进入自然大道。或许,打鱼老者所说,是要迷途之人先去除身之的不良习气和恶劣行为,才可能回归自然本真。

孔子听后心生感叹,不禁长长地吐了口气,要行揖拜之礼,说:我接连再三被驱逐出鲁国,不敢再踏迹卫国,在宋国遭受伐树的恐吓和羞辱,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险遭不测。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何过失,却要经受如许多的困苦磨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打渔老者一听孔子对于自身的行为非但没有反省,且对自己屡次历险也未能从上述的分析中找出自身的失当之处,不禁脸色大变,为其所表现出的固执感到悲哀难过,只好接着告诉孔子说:你可是够固执己见了,竟然会如此执迷不悟。有人畏惧自身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行迹想早点摆脱掉,走动越多足迹也越多,走得越快而身影却随形而动,自己认为是因为走的不够快所以难于摆脱,于是无休止地急速快走,只到精疲力尽虚脱倒毙。不知道所行不当就应及时休止,想摆脱就应收手不做,以为可以尽早做完就可以尽早解脱,却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回头。就如同不知道身影相随无法分隔,不知道要止息休影就必须停留在阴暗处,不知道要消除足迹就要停下脚步静止不动,实在愚不可及。

你试图审视仁义间的区分,体察同异间的差别,观察动静间的变化,称量接受与给予的取舍尺度,节制人世间的情感好恶,调和人生的喜怒哀乐,当然也就难于免除祸患了。一切都在于你必须用心修养自己,慎重守护好自己的本真,将身外之物还归他人,就可以免除物欲的负累了。如今你不修养自己却去企求他人给予,他人要拿什么给你呢?本该自我放弃的,他人本无从代替,更无从给你了。如此行为,不就让一切都本末倒置而内外颠倒了。

孔子听到这里惭愧不已。或许一生都在从事扮演子贡所述的那些背离本位的多种角色,已经在背离道德本性的迷途上浸淫太久了,着实忘却了自身的本真本性,于是连忙问打渔老者什么是自然本真?老者再次认真回答说:率真本真,就是精纯诚实的自然状态和最高境界。倘若是不精纯不诚实,非但自身无以展露真情,也根本无法打动人。所以,强力忍为之事,无一率真。勉强哭泣之人,虽然表面挂着悲痛却没有哀切之情;勉强动怒之人,虽然表面装满严厉却并不威严;勉强亲密之人,虽然面呈笑容却并不和气。都是些心口不一的表面文章。

老者歇了口气继续说:真正的悲伤是没有声音的哀痛悲咽,真正的震怒是不先发作的身心威严,真正的亲切是不用显诸笑容的一团和气。率真本性是发自内心,自然表露出来的真诚,这也就是人们视真诚为最可宝贵品质的内在原因,因为所呈现的是自然一体的而非两张皮。这种率性真情,在为人处事的人情世态上,关切侍奉亲人是相互间的其乐融融和孝敬慈爱,辅佐君王处理职权事务则忠心耿耿始终如一,畅饮美酒则心无挂碍尽情欢乐,处理丧葬善后事宜则悲切哀伤。忠贞主要以建功立业为主,畅饮美酒以开心欢乐为主,处理丧事以哀伤悲痛为主,关爱照顾亲人以安适体贴为主。大功告成的最高境界,是不居功自傲而能自觉放弃功名的不着痕迹;关爱亲人的适切体验,是从不会考虑为什么的自觉自愿;畅饮美酒的开心欢乐,是不论排场酒具的随行就市;处丧居哀的真情缅怀,是不在意礼节的情感流露。

礼仪礼节,是人情世故的交往习俗;真情率性,是秉承天地的自然,无从更替变易。所谓先有真人才会有真知。如果本身都不真实了,所呈现于他人和自己的必是虚情假义,又如何能瞒天过海,欺侮天地?!所以,圣明之人效法天地,珍惜率真自然本性,而不让自身受拘于世俗的随意摆布。愚昧之人却背离自然本性,不能顺应自然却专注于如何适应于人情世故,以此来称量人生的全部。不知持守并珍惜自身的本真本性,却让身心在世俗情境中逐欲打滚,不能自拔,必然无法自得其乐而深陷于无休无止的欲望沼池。真是可惜啊,你可是从早就沉溺于世俗的虚伪之中而太迟太晚听说这自然大道了。

孔子又起身揖拜致谢,说:今天我得以在此遇见先生,实在是三生有幸!先生遇到我这种不才之人非但不感到羞愧,仍还倾尽心血悉数传道解惑。斗胆问一声,先生居住何处?以便我能够前往先生处聆听教诲,受业解惑以通达大道之境。

打渔老者接话答道:我听说,可以真诚交往的,就予以启迪,让其能够迷途知返回归本真,通达大道;不能真心交往且执迷不悟的,不知世上存有自然大道,切勿轻率给予启智明理而危及自身。一切都要依靠你自己了。我要离开你了,走了。老者说罢,起身撑船慢慢从水道往芦苇丛深处远去了。

颜渊掉转车头,子路递过绶带,孔子却仿若不见,直到渔父船行走过的水波恢复平静,摇撸声也远去没能听到了,才敢回身登车。

同行的弟子们从未见过孔子如许谦卑,更是难于理解,不禁心生不快。子路一边驾车一边埋怨,说:我仲由在先生身边随行服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来没有见过先生见到他人竟然会如此敬畏。无论是万乘之主还是千乘之君,大小诸侯,见到先生都要放下身架以礼相对,先生却依然有桀骜不驯的神色。今天的打渔老人仅凭着一把摇橹小桨对面而立,先生却大礼频施,揖拜不已,先拜后应,唯恐应对不周,这不太过分了吗?!我们这些门人弟子都在责怪先生,这位打渔老人又有什么资格受此厚待呢?!

孔子听完子路的满腹牢骚后身体抵靠在车把处长叹了一口气,说:过份了,仲由,你也太难于教化了。你沉潜于礼仪规范的时间也不短了,至今顽劣粗鄙的品性却难于消除。靠近过来,听我好好对你说,遇见长辈却不知敬重,是失礼的行为;见到贤人不知尊敬,是不仁之举。那位打渔老者,如果不是至情至性真人,必然不会让人自觉敬服。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使人敬重信服的,不够精诚也不够真实,必然会因为虚伪造作而伤害自己。真是可惜啊!不仁不义之举对于人的祸害竟然会是这么大,而你仲由却对此十分的擅长。

孔子说到这里,稍稍地停顿了一下,才又接着说:况且,大道之所在,都是万物必须遵循且无从违逆的必然。芸芸众生,天地万物,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失去道之本根必然死亡,持守保有道之本根才能生存。一切事物在大道面前都是一样,从事任何事业也是如此,违背了大道法则的必然失败,顺应了大道法则的当然成功。所以,大道法则,自然时空,圣明之人都要自觉尊重遵循。如今渔父对于大道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说已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我还能够不自觉尊重吗?!

看来,渔父的先见之明果然应验,孔子回归自然本真的大道之行必须其本人直面应对,一切都无从替代。而这,才是真实最为本真的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