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话一年级(妈妈我的蝈蝈死了)
小朋友之前买了一个小宠物蝈蝈,蝈蝈因生命短暂,也叫“百日虫”。三个月的陪伴,孩子已经习惯了蝈蝈的存在,每天给它喂食,听着它有点扰民的叫声入睡。
三个月以后,我们已经预计到他可能快要死了。
有一天,蝈蝈生命耗尽,一动不动,我心里不是滋味,这也是我不爱养小动物的原因。
小朋友问我:“妈妈,它死了,以后再也听不到它叫了。”
“是的。”
“那蝈蝈死了,咱们会死吗?”小朋友疑惑地问我。
“会死”,我没有避讳告诉她真相。
“我不想死,也不想让你死,哇…”说完她就大哭,使劲抱着我。好像生怕我死去,见不到我。
我没想到三岁四个月的孩子竟然问出这个问题。之前也想过当孩子问我“死亡”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但没想到这个问题来的这么快。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纠结,没有回避,就是告诉他真相“所有人都会死,但是,我们会活很多年。爸爸妈妈会陪你很多年。你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是特别不容易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身体。如果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身体,平时注意安全就会健康的活着。”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上了一节生命安全教育课。
在我们的传统理念,提到死亡都是不吉利的。小时候,父母也很少和我们提及死亡的话题,尤其在重大节日更是不能提及死亡。很多人买楼房不愿意买四层,选车牌不愿意带“4”,只要有“死”的谐音都很忌讳。国人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时候一提到死亡就会有一种恐惧感和晦气感。
很多孩子四岁左右就会产生对死亡的概念。就会问一些关于生死的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会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一生。很多四五岁的孩子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死亡的概念,他认为死亡只是暂时的看不到了,总有一天死去的人还会再回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他们才慢慢的理解了死亡的真正含义。
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什么时间可以和孩子谈论“死亡”?如何谈呢?
匈牙利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展开“死亡”概念的输入。
- 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
建议不要主动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聊死亡话题,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 3~5岁的儿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短暂的或可以复活的,甚至认为自己更乖一点,死去的家人就会回来。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告诉他死了就是没有呼吸了,不能说话,不能吃饭,再也见不到了,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一个人死去的时候,他的亲人也会非常非常伤心,非常想念他。不建议和孩子说“他睡着了”,“他去了很远的地方”。
- 5~9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是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有些人是不会死的。比如英雄,幸运的人,特殊的人。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死亡, 要和他们简单直接地谈论“死亡”,不夸张,不欺骗,不吓唬。
如果家庭避讳,禁止谈论,孩子们就有可能把死亡这个概念和可怕的东西联系起来,进而产生恐惧,留下心理阴影。
- 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小时候,看看妈妈怀孕和孩子刚出生时的照片,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和孩子一起看看和失去亲人的合影。讲述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生命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和孩子谈论生死要遵循孩子认知发展的水平,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程度。态度简单直接,不要逃避,也不要夸大死亡。
推荐一部经典的生命教育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
导演以独特的视角诠释生死话题,看似冷冰冰的死亡话题,体现的却是温暖的亲情。该影片豆瓣评分9.1分,如此感人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却差点不能过审,据说这样的亡灵题材电影是不能引进的,而且剧中骷髅造型看上去似乎有点少儿不宜,但是在过审时看哭了所有广电审查人员,所以破例通过。
我看完以后也是泪流满面,久久不能释怀,想起了自己去世的亲人……影片将人们对死亡的概念,做了一个阐释: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这部电影给了死亡一种温暖的诠释。
死去的亲人会在另外一个世界相遇并幸福的生活。在活人世界,我们要铭记想念我们的亲人。在亡灵节祭奠他们,他们就能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存下去,如果被人遗忘则会永远消失。
生命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死”,而在于“生”
在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知道我们的后人也会祭奠我们,想念我们。以此,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驱散对死亡的恐惧。对逝去亲人最大的尊重就是过好今生。死亡让人敬畏,珍惜生命才是对失去亲人最暖心的尊重。
该文首发公众号妈妈是八爪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