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

导语:自从汉武帝时期便确定了以儒学为主要的统治思想,自此整个社会变充斥着“仁义礼智信”。

但是在一片仁爱与和睦的社会之下,却出现了活人殉葬的残忍的一面。

活人殉葬是儒学之光的阴影。

封建社会是一个高强度的等级制度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高高在上的贵族在死后依旧想要有大量的人来侍奉着自己,让自己过上富贵荣华的好日子,于是在他们生前便规定了自己死后要有哪些奴仆以及妃嫔来为自己殉葬。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1)

关于活人殉葬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但是在史书记载中,第一个使用活人殉葬的人是秦武公。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2)

兵马俑的出土让一部分的人认为秦始皇改变了活人殉葬,但是在《苌楚斋随笔》中这样记载: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凡是后宫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妃嫔都会被要求殉葬,那些帮助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们会在陵墓完工的那一天悉数被赶到陵墓内,成为了秦始皇的殉葬者。

秦始皇的陵墓内是否有殉葬者,这一切只能够等到秦始皇的陵墓被打开,才能够见分晓。

历史时期的君王虽然高高在上,他们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是很少有君王不在意历史的评价,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史书中有一个仁德之君的名号,他们会刻意的减少活人殉葬的数量。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3)

虽然活殉者的数量被大幅度减少,但是活人殉葬的现象是一直存在于封建社会中的。

宋朝时期,由于儒学盛行,让人们决定用儒学之光照亮历史的阴鹜,因此活殉制度在这一期间几乎销声匿迹。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4)

明太祖朱元璋又让这一恶行死灰复燃了,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宫人大多都被要求了殉葬。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5)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继任者,他的狠毒绝不亚于朱元璋,朱棣在去世的时候,为其殉葬的宫人有三十余人,其中还有两个是来自于韩国的女子,这两个来自于韩国的女子在被要求殉葬之时,对着母亲哭喊到:娘,我去了,娘,我去了!

明仁宗,明宣宗都选择了活人殉葬制度,只是这二人极其在意历史名声,所以选择活人殉葬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因活人殉葬制度导致宫女和妃子哭声震天,这撕心裂肺的喊叫声,深深的震撼了七岁的朱祁镇。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6)

朱祁镇并不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他这一生大起大落,宠信太监王振,执意御驾亲征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之后,他变成了太上皇,后复辟成功,又再次称帝,他也亲手杀掉了民族英雄于谦。

朱祁镇是一个极为荒唐的皇帝,但是历史却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史书是这样描写朱祁镇的:深仁厚泽,超前绝后矣!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7)

能够让史书给予如此荒唐的朱祁镇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就是废除人殉

众人皆以为朱祁镇废除了人殉,是因为少年时期被活人殉葬制度的阴鹜影响,亲眼看到了殡葬的妃子的哀嚎和痛哭,其实让朱祁镇下定决心废除人殉是因为他的妻子钱皇后。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8)

朱祁镇这一生的轨迹让我们看到了个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朱祁镇这一生都是在被环境裹挟着不断的向前走,他就像是张无忌一样,不断的被环境左右,被迫的做出了变化。

在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后,朝廷中的臣子一共分为了三派:

第一派是拥护朱祁钰,期待着新皇登基能够保家卫国。

第二派是誓死保家卫国。

第三派是惊慌失措。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9)

无论是哪一派,没有一个人想到了朱祁镇,唯一想到朱祁镇的就是他的妻子钱皇后,这时钱皇后为了营救丈夫,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拿了出去,并且整日的哭泣,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在这一期间钱皇后把自己的眼睛哭瞎了整日跪佛堂之上祈求,把腿也跪瘸了。

当朱祁镇回到明朝之后,他被软禁了,在这期间朱祁镇和钱皇后一起被囚禁在冷宫内,而被囚禁的日子里,钱皇皇后只能够靠着做女工赚点小钱,满足两口人的生活。

患难夫妻见真情,当朱祁镇顺利的拿回了皇位以及权力之后,他善待钱皇后,与钱皇后的感情更胜从前了。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10)

朱祁镇之所以废除人殉就是为了保护妻子钱皇后,在朱祁镇晚年之时一病不起,他很担心自己去世之后,钱皇后无依无靠,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很有可能为了权力而要求钱皇后殉葬,这时钱皇后无依无靠,只能够屈从于权力,于是朱祁镇便下令:用人殉,吾不忍此事宜自我而止。

自朱祁镇之后,明朝再也没有活人殉葬的恶行了。

历史上的儒学危机 儒学的污点历史的阴鹜(11)

总结清朝的统治者来自于关外少数民族,他们受到了儒家思想影响极小,所以一直都有活人殉葬的传统,比如多尔衮的母亲,就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被人要求活人殉葬的。

但是康熙皇帝继位之后,由于康熙皇帝对儒家思想极为推崇,所以自他开始明令禁止活人殉葬制度,自此之后,活人殉葬制度彻底的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