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

在《教研分享系列96》中呈现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上课实录后,好友认真阅读了号主文章并指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错误——平衡摩擦力。

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1)

号主就“平衡摩擦力”一词并没有深入思考,而且豪不动脑地接受了“平衡摩擦力”说法和做法。号主呈现自己的授课实录后,好友就平衡摩擦力与号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号主才意识到“平衡摩擦力”说法值得商榷,值得更深入研究。

再一次先说一下题外话,号主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分享教研思考,绝不是把自己看成专家,在好友的提醒下,号主时刻监控自己的行文表述,努力摒弃“身份”角色影响,致力于把目标聚焦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与朋友,特别是物理教师一起探讨中学物理及其教学问题。很庆幸,《教研分享系列》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的,特别是在好友的热情交流探讨下,号主获得了持续不断的成长。号主一次次体验到了网络交流性写作的意义——学习与成长。

“平衡摩擦力”说法和做法有问题吗?教辅书籍中和大型联合性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一说法,这五个字如同“专业术语”一样在考试试题中盛行。如果不是与好友教研交流,号主可能无法深入阅读教材。所以,从教材入手研究,这是中学教师教研的基础。

先研究04版教材,下面是教材截图。

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2)

注意到,04版教材避免了摩擦力问题,让小车置于了光滑水平板上。从教材来看,根本没有“平衡摩擦力”这一说法。但是,没有摩擦的平板是不可能的,按照参考案例真做实验,加速度—力图像中拟合的实际图线将不过原点,为了解释这一点,归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就不足为怪,因为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与中学物理教材内容较为吻合。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并受应试教育束缚和课堂教学实际制约,以“强调注意事项”的方式提出“平衡摩擦力”说法似乎显得很自然,很正确,在中学一线课堂上和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一说法,这就足以说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惯性作用。

“平衡摩擦力”说法到底欠缺在哪里呢?

为了减小阻力,实验研究对象没有选择滑块而是小车,小车安装了刚性十足的转动灵敏的小轮子。为了配合小轮子,平板不是木板,而是金属轨道,如此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小了,但此时的摩擦已经不是中学物理所核心关注的滑动摩擦,而是中学物理避忌的滚动摩擦。号主认为,滚动摩擦阻力应该非常小,这一系统误差应该会淹没在偶然误差之中。

再看19版教材:

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3)

再一次避免了“摩擦”一词,而运用了“效果力”阻力一词,其中还着重突出了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作用。使用阻力一词,显然包罗万象,诸如摩擦阻力、空气阻力都包含在里面,就本实验来讲,纸带对小车的阻力、小车车轮阻力,定滑轮之间的转动阻力,还有空气阻力等等,可见使用阻力一词,可以避免争议。自然,为了避免阻力测量操作,并使得加速度与绳子拉力图线过图像原点,提出了“补偿阻力法”。

如此比较研究,“平衡摩擦力”说法的缺憾显而易见。如果是滑动摩擦力,使用“平衡摩擦力”一说非常贴切,而且“平衡摩擦力”操作只需要进行一次就行。相反,如果各种阻力为主要因素,例如空气阻力、滚动摩擦阻力,这些都与速度大小有关,那么“补偿阻力法”操作一次是否可行呢?

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4)

(好友拍摄给号主的图片)

阻力既然跟速率有关,每一次实验的速率显然不同,即使在用一次实验中,速率也是越来越大的,那么“补偿阻力法”有何意义呢?

号主就此思考,认为(包括空气、滚动摩擦)阻力是一个略有变化的“固定”值,小车运动速度变化带来的阻力变化可忽略不计。

手机前的你,就“补偿阻力法”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摩擦力问题及解题技巧(补偿阻力法和平衡摩擦力之辩)(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