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 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临夏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州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临夏州境内124 公里。从大禹导河(临夏)积石,到1600年前修建“天下第一桥”——黄河飞桥;从文成公主莲花渡口过黄河进藏,到隋炀帝临津渡过黄河讨伐吐谷浑……历史的长河中,临夏儿女与黄河相互依存,留下诸多传奇。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烟尘,回顾73年前10万解放军在临夏用传统牛羊皮筏渡过黄河,进军青海、新疆的故事。

牛羊皮筏渡黄河的历史

河州(临夏)作为唐蕃古道、丝绸之路重镇,交通运输一直很发达,历史上面向中原地区的河州脚户、面向藏区的河州牛帮和黄河上游各流域水运的河州筏子客曾享誉全国,构成临夏运输的“三驾马车”。河州筏运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据说汉代赵充国经营河湟屯田时,就用这种水上交通工具“转粟湟中”。清代光绪年间,临夏境内已有筏运商,主要运行于黄河、湟水河道,洮河、大夏河次之。河州筏运主要集中于三条河流:黄河、洮河、大夏河。因其材质和运输物资的不同,可分为牛皮筏、羊皮筏以及毛筏、粮筏、木筏。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1)

今日莲花渡口

据1931年编修的《续修导河县志》记载:“黄河之运,有木筏、粮筏、羊毛筏,自循化县上下游起运,经导河东至于省,粮筏自循化至于导河籴粮之处,随时可以起运。以牛皮革囊二十四为一筏 ,每筏装仓石粮六十石。羊毛之筏,开始于民国初年,由县治北乡四十里莲花渡起运,以牛皮革囊百二十为一筏,每筏约载毛三万八千斤。东达省会,至于靖远,又东北过宁夏,达于包头。”

河州筏运不仅为广大群众带来交通便利,还为抗日战争作出过贡献。1941年,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被日寇截断。当时,玉门油矿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以河州筏子客为主的甘肃筏运队开辟了从广元到重庆长1400 多华里的嘉陵江皮筏航线。一次,他们在广元编组成5个大羊皮筏子,装载6吨汽油,浩浩荡荡顺流而下,轰动了重庆。玉门油矿局举行了盛大的“欢迎羊皮筏子航运大会”,并摄制电影以作留念。

因羊皮筏子运输效率较高,便有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美誉。一首河州“花儿”是这样形容河州筏子客的豪迈英姿:“黄河上度过一辈子,浪尖上耍花子哩;双手摇起个桨杆子,好像是虚空的鹞子。”

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牛、羊皮筏子从原理的设计构思到精细的制作工艺,无疑体现着黄河文化豪迈、奔放的独特韵味。到1951年,河州境内有牛皮筏42座,羊皮筏320余张,羊皮筏、粮筏和木筏随着刘家峡水库工程的建设,被陆上的汽运工具所替代,从而退出长达千年的历史舞台。

十万解放军抢渡黄河

73年前(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行了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兰州战役,这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遵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要求全歼青海马步芳部主力。据有关史料记载,兰州战役中,我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2.7万余人。兰州战役从8月21日首次攻击失利后,到第一野战军于25日发起第二次攻击,激战至26日12时,全歼守敌,解放兰州。兰州战役总体来说,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部队,解放了兰州,打通了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门户,为解放大西北铺平道路。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2)

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8月中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领的一军、二军附十八兵团六十二军组成的南路大军近10万人,沿渭河北上,经天水、临洮,向临夏进攻。解放临夏不仅能彻底瓦解敌军意志,还可从上游渡过黄河,切断兰州通往青海及新疆的道路,使敌军无处逃窜。

8月22日,王震大军先后解放康乐、宁定(现广河县)、和政和临夏县,为兰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8月23日,永靖县宣告和平解放,解放军部队驻扎在黄河以南及大夏河东西长约10公里、宽5公里的碱土川和喇嘛川。

23日,王震司令员派汽车到和政接鲁瑞林至临夏,根据西北局一野前委决定,任命鲁瑞林为临夏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及临夏督察专员公署专员。25日,在临夏东校场召开5000多人参加的庆祝临夏解放大会上,宣布了这一任命。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3)

庆祝临夏解放群众大会,台前讲话者为王震司令员(1949年8月25日)(资料图)

解放后的临夏各族群众在地方党组织和解放军的动员组织下,以高昂的热情支援前线,协助一兵团10万大军从永靖、大河家、循化三路抢渡黄河,继续向青海挺进。

8月23日,一兵团第一军占领黄河东岸的永靖县,原准备回师从兰州以西侧应兰州战役,只是由于两天后二兵团和十九兵团已攻下兰州,一兵团也就没有再回师,只在永靖休整几天。到27日,根据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命令准备作为大军左路,渡过黄河,直插西宁,解放青海。当时,这一地区的黄河水流湍急,国民党军队撤退前对河上所有桥梁和渡河船只进行了破坏,甚至烧毁了沿岸的木料,以防解放军造船。

为泅渡黄河,一兵团兵分三路,一军在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下从永靖莲花渡渡河;六十二军从积石山大河家渡河,当时该军政委为临夏籍将军鲁瑞林;二军从循化渡口渡过天堑黄河。

兰州战役后的第二天即8月27日,一兵团一军开始准备从永靖渡河。一军先是试图架设浮桥,但由于水流太急加上河对岸敌人守军不停地冷枪射击,解放军的几次架桥尝试均未成功,最后一次当桥架设到200米处时,突然,一股激流把铁索冲断,架桥的几名工兵落入水中险些被冲走。于是,部队首长决定以尕脑渡口扯船为主,组织水手抢渡黄河。在原有水手、皮筏的基础上,再次抽调人员前往黄河两岸村庄寻找水手,动员群众,收集牛、羊皮筏等可供渡河的工具。广大群众急部队所急,有物献物,有人出人,不到两天时间,就组织水手500多人,筹集牛、羊皮筏150多个,木船2只,为大军渡河创造了便利条件。

8月31日拂晓,抢渡黄河的战斗打响。一军在二师王万金副师长指挥下,以五团为先头团,先期开始抢渡。上午10时许,驻守在莲花城的部队,向黄河北岸的王家大山发射迫击炮弹,炮声震动山谷,浓烟弥漫两岸。时已抢先渡过黄河的三营八连吹响冲锋号,向王家大山和黄家大山约两个骑兵连的守敌发起强攻。三排占领王家大山,一、二排占领黄家大山,控制制高点,建立山头阵地。随后,整个大军按照周密部署,依次抢渡。

当时正值雨季,黄河暴涨,浊浪翻滚,水流湍急。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刚刚获得解放的水手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水手们紧握桨板,驾驭着满载战士的皮筏,驶入滚滚黄河,以惊人的毅力、娴熟的技术,冲破惊涛骇浪,划向对岸。木船把军用物资和战马一船一船地运过河去。水面上船来筏往,繁忙异常;河岸上红旗招展,人欢马叫。到了夜晚,一堆堆篝火把黄河两岸照得通明,景象十分壮观。为了加快渡河速度,皮筏从坐5人增加到7—8人,从一天运送5次提高到10次左右。由于木船数量少,战马又不能用皮筏摆渡,直接影响进军速度,后来根据群众建议,把战马分成若干群,牵一强壮战马在前面凫水引渡,再把成群战马赶入河中,让两名水手泅水尾随,驱赶渡河。水手们每过河一次,都被冻得浑身颤抖、四肢麻木,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日夜不停地来回摆渡、送马。经过连续几天的日夜奋战,到9月2日,一军3万多人、骡马2000多匹,还有火炮等武器装备,均顺利渡过黄河;9月4日,二军四师(除十一团)主力也奉命从循化古什群峡黄河渡口经韩家集返回永靖,从莲花尕脑渡口渡过黄河。

就在永靖尕脑河沿渡口抢渡黄河战斗打响的前3天(8月28日),六十二军(除一八六师驻守临夏)一八四师、一八五师在大河家(今属积石山县)已经开始北渡。

马步芳离开兰州逃往青海西宁之前,要求大河家知名人士马全钦烧毁大河家黄河渡船,并组织民团抵抗人民解放军,马全钦为家乡民众利益着想,没有听从马步芳指令。8月23日凌晨,马全钦派其弟马介钦和地方知名人士张自文、孔宪章、赵吉堂、安绣山等7人为信使赴临夏,在临夏市东公馆晋见王震司令员,递交了马全钦给王震将军的亲笔信。信的大意是欢迎解放军解放大河家,并表示愿协助解放军解放青海、新疆,随军做敌军的劝降工作。王震司令员对马全钦深明大义给予很高评价,详细询问大河家民情、地形等,并请马全钦协助部队抢渡黄河。

24日,王震司令员派3名解放军战士给马全钦送去委任状,委任马全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高级参谋。送给其黄呢子军装1套,给警卫人员普通军装3套、手枪4支。王震司令员约马全钦到循化会面,共商和平解放青海事宜。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进驻大河家,开始紧张的渡河准备工作。其间,解放军切实尊重回民风俗习惯,帮老百姓干活,秋毫无犯,赢得各族人民拥护,群众热情地为解放军赠送礼品。

27日,马全钦在循化拜见王震司令员,凭借自己的威望,劝降了驻守在黄河北岸的全部官兵,排除解放军渡河障碍。28日至30日,在解放军的统一组织下,筹措牛皮胎90多条,动员沿河农民蔡永发等近百名水手,连夜扎筏22个,同时,船头马七五和常一思麻发动近百名水手,修复旧船一只。为了加快渡河进度,军民不断改进渡河方式,附近会凫水的群众把军用物资装入牛皮胎,泅水送渡对岸,有的抱上羊皮胎,泅水把战马赶过河去。经3天3夜奋战,六十二军主力部队全体指战员及所有马匹、武器等军用物资,全部从曾是临津渡的大河家渡口渡过黄河。

31日,六十二军首长在赵家泉(今积石山县四堡子乡内)隆重设宴招待马全钦和其他渡河有功人员,授予马全钦锦旗一面。给两个渡口的船头各奖一面锦旗,给每个水手奖面粉160斤、船头奖面粉320斤,并合影留念。六十二军政委鲁瑞林临走时,赠给马全钦战马1匹、步枪1支,以作留念。到9月5日,六十二军进至青海省民和、乐都时,西宁已经解放,六十二军遂停止前进。

与此同时,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左齐等率领数万大军,从临夏县枹罕乡出发,向循化进军。他们以五师为先锋,师部率十四、十五两个团,翻越空气稀薄的达里加山,进占贺隆堡东西地区,十三团进占韩家集以东地区。8月28日,二军命令工兵在炮火掩护下,利用旧有桥墩尽快架桥。但因桥基破坏严重,工程量很大,且材料不足,短期内无法架成。因此,就派出许多部队发动群众,寻找水手、船工准备用木排、牛、羊皮筏渡河。而后,在回、藏、撒拉族群众的帮助下,赶制木排,并将一只能乘坐120人的磨船修好。31日,五师十四团一个连在火力掩护下首批抢渡。战士们以锨代桨,冒着弹雨,冲过一个又一个激浪和险滩,努力向对岸划去。一个木排被撞碎了,十多名战士落水。但其他木排却冲到对岸,占领有利地形,打退敌人,建立滩头阵地,掩护大部队过河。此时,由于大军压境,加之马丕烈、马全钦劝降,敌军副军长马仲福解散士兵,过黄河向解放军投诚。同日,二军从新开辟的草滩坝、依麻目庄、察汗大寺3个渡口,扎制木排,一兵团二军从循化渡口渡过黄河。

9月,王震司令员在东公馆组成“临夏和平代表团”,代表团由马丕烈、马良、马全钦、水梓、祁子厚、裴建准等人组成,随军赴青海劝降马步芳官兵放下武器。在解放军准备进军新疆之际,马全钦写信给新疆骑五军官兵,敦促和平起义,稍后他被任命为西北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4)

临夏沿途群众欢迎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资料图)

英勇智慧的临夏各族人民群众,创造了用古老的牛羊皮筏子运送解放军大军抢渡黄河天堑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壮歌。

抢渡黄河纪念馆记载着历史

从临夏市出发,沿临夏县河西乡进入环库公路行驶20多公里,在莲花渡口南500米处,有一座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该馆始建于1997年8月,原为“王震大军抢渡黄河纪念馆”,2017年扩建后,更名为“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6亩。沿标示牌前行进入纪念馆,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先是圆形拱门——连心园。连心园寓意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心连心。进入连心园,绿树成荫、鸟鸣其中,清幽雅致。走进园内,园中巍然屹立着一座“黄河不会忘记”主雕塑,雕塑高4.9828米,寓意为1949年8月28日十万大军抢渡黄河;皮筏上有3名战士和10个羊皮胎,象征王震将军率领的十万大军;7朵浪花象征临夏地区的各民族群众;1名水手,象征协助抢渡黄河的500名船工。旁边有一座雕塑碑,碑正反面分别撰刻有《王震大军抢渡黄河碑记》和《纪念碑建造简记》。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5)

“黄河不会忘记”纪念雕塑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进入庄严肃穆的陈列室,可以看到陈列室分《解放临夏》《抢渡黄河》《今昔临夏县》三个单元,第一兵团进军临夏路线图、当地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到来、筹措牛羊皮筏等渡河用具、在急流中牵着战马泅渡过河、今昔临夏县对比……馆内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和影像资料带大家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2003年9月,纪念馆被州委州政府列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河古战场简介(大河奔腾看甘肃)(6)

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内塑像

当年种种场景已随时间的流逝慢慢散去,但红色历史历久弥新。牛羊皮筏子当军船,10多万大军摆渡黄河的历史如今依旧广为传颂,并成为激励临夏人民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

走出纪念馆向北500米,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莲花古渡,据史书记载,莲花古渡始于汉朝,汉唐以来直至民国时期,莲花古渡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凡西进青海、新疆,南入西藏,必从此渡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刘家峡水库蓄水之前宽约五六十米,主要靠皮筏子、木排渡运。随着莲花码头、护岸工程、塔莲公路、临贾二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莲花镇形成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库区交通网。15万亩的莲花湖水域,碧波荡漾,山峦倒映,水天一色,船舶往来,水鸟成群,形成西北黄土高原特有的“高峡平湖”风光,莲花码头周边成为本地区水上度假旅游胜地。随着环库公路的建设,这个红色小镇已成为临夏州黄河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景点。

参考资料:《续修导河县志》《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临夏解放》《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


记者:马廉朴

编辑:马忠英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