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蚱蜢 唐诗与蚱蜢

□江宏华今年暑假武汉酷热,我带着孩子在老家黄冈避暑民宿房间名曰“山前”,颇雅致开门一片云遮雾绕的远山,可不就是山前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诗蚱蜢 唐诗与蚱蜢?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蚱蜢 唐诗与蚱蜢

古诗蚱蜢 唐诗与蚱蜢

□江宏华

今年暑假武汉酷热,我带着孩子在老家黄冈避暑。民宿房间名曰“山前”,颇雅致。开门一片云遮雾绕的远山,可不就是山前嘛。

清晨走出民宿的大门,小小道路的两边就是各种山花野草以及蔬菜瓜果。玉米、茄子、朝天椒、花生、土豆……样样都让孩子叹为观止、惊叫连连,问我是什么植物。这名小学生,显然是“五谷不分”。

再往右,路过一座石桥,一边视线豁然开朗,一边是茶园,就像一幅水墨图画徐徐展开。我来了兴致,故意考考孩子背过的唐诗宋词,小家伙脱口而出“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代贾岛”。

我有点意外:“不错嘛,这首我都没教过。”小家伙得意洋洋说:“爸,你们中铁大桥局不就是专门修桥的嘛,我上网查过写桥的古诗词。”好家伙,原来有备而来。孩子继续说:“哼,回家了你肯定还要给我布置游记,我没猜错吧!”

我笑了,摸摸孩子的脑袋:“算了,你好好玩吧。这回咱们不写了。”看着孩子撒欢般跑远的背影,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有一年春天,课本里讲到了山和春天,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搬着小板凳,爬到学校附近的山顶上课。他说,就在这山上,在山风中、在花香里、在鸟叫下,你们来自己感受什么是书里写的“春天”。多年过去,我永远记得那时的画面和感悟。

回忆是如此的温情,突然,孩子的一声惊呼把我拉回当下。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发现了一只“蚱蜢”。孩子不认识,新奇又害怕。其实这是一只嫩绿的小蚱蜢,整个身体软软的,就连那互相来回捻搓的触角和嗫嚅的小嘴都很稚嫩,也就是说毫无攻击性。

我想捉住它给孩子玩一下,刚一出手,孩子就吓得乱叫,蚱蜢被吓得大跳几步。我仗着小时候经验丰富,三两下就捉住了。我反复鼓励孩子玩玩,这小虫子伤不了人,被孩子断然拒绝。

如此本能的玩耍技能,竟然被拒绝了。作为一个到荒郊野岭如家常便饭的桥梁人,我不由长叹一口气。现在的孩子,唐诗宋词背得很熟,却不敢触碰一只小小的蚱蜢。

有位清华大学的教授说“城里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快,但乡下的孩子捉蚱蜢却比城里孩子高明得多”, 城里的孩子,更需要多去田野磨炼,多一点勇猛野性,那才是真正的学习。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