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1)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2)

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

红色印迹 弦歌不辍


  在红色纪念馆,一队队游人接踵而来;在书店,一部部红色题材的书籍相继陈列;在展厅,戴上头盔,一幕幕逼真的革命历史场景在身边鲜活再现。

  红色,是平凉最鲜明的底色。奔流不息的泾河水,孕育滋养着这片红色热土。平凉是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比较早、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途经地,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中心基点”,是甘肃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十年来,平凉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一大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被盘活,让红色文化更成体系,更具吸引力。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3)

静宁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资料照片)。

  截至2021年10月中旬调研统计,全市共146处革命遗址遗迹、已建成25个革命纪念馆、党史陈列馆(室),遍布全市7县(市、区)。其中,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华亭工委纪念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5个红色场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4)

羊圈洼红军临时指挥部遗址(资料照片)。

  每个假日,不少平凉年轻人选择红色旅游,到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领悟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到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庄浪)感受“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到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追思革命先驱护佑中华、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在参观学习中,在切身实践感悟中,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增强爱国之情、笃定报国之志。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5)

静宁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展厅一角(资料照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而众多红色文化的深入发掘与创新表达已成为对年青一代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6)

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一隅(资料照片)。

  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打造传统教育方式和情景式教育方式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叫响红色教育特色品牌。

  严谨的历史文献如何以情境化的手段呈现?该馆将厚重的历史文物和先进的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展厅内有图片、雕塑的静态展示,更有液晶电视的动态演示,有遗址、文物的无声回忆,更有光电仪器、模拟场景的历史还原。基本陈列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

  “主题雕塑、毛泽东旧居、红军楼3个展厅充分体现了界石铺在长征时期的战略地位和历史地位,立意鲜明,体系完整,完全符合纪念馆的宗旨、使命。特别是增加静宁籍老红军余新元的传奇人生专题展室后,感觉展览更有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是游览馆区的观者的普遍感受。

  鲜花从春雨里染泪,誓言在长风中回荡。每个清明,吴焕先烈士陵园人流汇聚,人们总会庄严肃穆地献花、敬礼,纪念革命英烈,表达崇敬之情。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7)

吴焕先烈士陵园内矗立的《先锋》——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铸铜群雕像。

  泾川县以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为核心,精心打造了首个全市党史教育研学经典线路: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汭丰镇红军村(郑家沟村)——王村镇红军楼遗址——朱家涧移民新村——知青记忆园。

  沉浸式党史课程行程紧凑,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现场教学、音像教学、情景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如重走红军长征路,在红军村唱红军歌、讲红军故事、吃红军餐,在拓展训练基地打靶归来之后,在王村镇掌曲村红军楼瞻仰遗址、聆听四坡战斗故事。

这条线路深度挖掘泾川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全面串联红二十五军在泾川的重要活动节点,文化底蕴厚重,农耕民俗多样,体验产品丰富,研学产品成熟,全景式展现了军政委吴焕先烈士的英勇形象,沉浸式体验知青艰苦奋斗的火红岁月,立体式感受泾川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

  受教育的党员一次次感动,一次次震撼,一次次心灵受到洗涤和升华,大大增强了党史教育的感染力、生动性和实效性。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8)

泾川县党原镇城刘村党张地下党支部旧址。

  十年来,一个个红色场馆相继建成。崆峒区建成了以平东工委纪念馆党史陈列室、大寨乡雨林村关家亚壑平东工委遗址、白水镇大陈村党史馆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场馆,填补了多年来区内无红色场馆的空白。庄浪县新建了南湖镇席河村红军长征过境庄浪红色记忆博物馆、韩店镇石桥村地下党活动旧址纪念馆5处红色场馆,并对梯田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11个版面的庄浪党史文物资料。

  为讲好红色故事,我市组建 以党史部门人员为主体,党校、离退休爱好平凉党史的人员为补充的“党史研究员”队伍,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平凉历史》《红军长征在静宁》《庄浪党史百年回眸》《红色印记》《红色记忆》等一批党史著作深受读者喜爱,推出的《弘扬会师精神开启平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忠诚担当明方向 听党指挥打胜仗——浅析红二十五军长征过平凉看对党忠诚的历史必然》等一批有代表、有深度、有影响的党史专题研究成果,成为讲好“平凉红色故事”的重要素材。以红色场馆讲解员为中心,以宣传、教育、党校等部门有宣讲特长人员为辅助的“党史宣讲员”深入挖掘文物故事,广泛征集红色故事,提炼背后的人文精神和革命情怀,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滋养。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9)

崇信县保至善烈士纪念馆一隅。(资料照片)。

  平凉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中,还培育和产生了三线精神、华煤精神、杨晓明精神等为代表的平凉革命精神,它们与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等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红色印迹,弦歌不辍。红色基因在平凉大地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汇聚成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传承红色记忆文化底色(我们这十年文化发展之红色文化篇)(10)

来源: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