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1)

图片来源网络

邢台,简称“邢”,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地级市,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约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是华夏版图上建城历史排名第三的城市,更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历经三千余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誉为“燕赵第一城”。当然邢台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邢台地区历史上的几位大名人。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2)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邢台人民为了纪念他,建造了郭守敬纪念馆,市区的守敬路就是以郭守敬命名。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3)

张角电视剧照

张角(?-184年),邢台鹿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书中对这段有着精彩的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4)

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死后由养子郭荣继承皇位。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5)

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本姓柴,后改姓郭,后世仍以柴荣著称。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959年在位)。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6)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邢台巨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负责劝降英国公李勣。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再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后迁侍中,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进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征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今存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7)

僧一行,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僧一行(673――727年),本名张遂,巨鹿人(今邢台巨鹿)。唐朝时期中国伟大的天文学家、佛学家,也是公元7世纪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

主要成就:

精通阴阳五行之学,写成阐释扬雄《太玄》的专著,名声不小,一行的佛教著作,以《大日经疏》为其密教思想的代表.一行的天文成就包括制造出“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上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多次测定了二十八宿距天体北极的度数。发现恒星运动现象,比西方早一千多年。设计制造了“复矩图”的天文学仪器,用于测量全国各地北极的高度,修订的《大衍历》,纠正了过去历法中把全年平均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是我国历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速度与变化规律,《大衍历》应用内插法中三次差来计算月行去支黄道的度数,还提出了月行黄道一周并不返回原处,要比原处退回一度多的科学结论,一行组织了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并从测量数据中,得出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公里)的结论。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唐朝测出子午线的长度,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张遂的天文学观点,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早一千多年。

一行还编写了《开元大衍历》、《七政长历》、《易论》、《心机算术》、《宿曜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等。一行于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去世,玄宗亲自撰塔铭,谥一行“大慧禅师”号。

邢台历史名人及简介(古都邢台历史上的六位名人)(8)

僧一行邮票

后世纪念: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国家于1956年1月1日发行僧一行邮票一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