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制氢新技术背景(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体系)

记者7月14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罗毅、江俊教授与赵瑾教授等合作,设计出全球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材料体系,该体系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储氢等优点,有助于实现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大规模应用这项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储氢制氢新技术背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储氢制氢新技术背景(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体系)

储氢制氢新技术背景

记者7月14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罗毅、江俊教授与赵瑾教授等合作,设计出全球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材料体系,该体系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储氢等优点,有助于实现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大规模应用。这项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光解水制氢主要利用太阳光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然而,由于光解水制氢过程中逆反应严重,氢气难以分离收集和安全存储,导致这一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江俊等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和中科大教授吴恒安等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发:石墨烯能够隔绝气体和液体,却能让质子通过。他们设计了二维碳氮材料与石墨烯材料复合的三明治结构,将碳氮材料夹在两层石墨烯中。该材料可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利用光能产生激子,光生激子分离形成正负电荷并分别分布于外层石墨烯和碳氮“夹心”层。

石墨烯表面的水分子在正电荷的帮助下分解,产生质子。这些质子可穿透石墨烯,遇到电子后反应产生氢气。由于只有质子能够通过石墨烯,而产生的氢气不能穿透石墨烯,光解水产生的氢气分子被安全地保留在三明治复合体系内。同时氧原子、氧气、羟基等物质无法进入复合体系,从而抑制了氧与氢重新变为水的逆反应发生,实现了高储氢率下的安全储氢。 江俊介绍,不仅是石墨烯和碳氮材料,其他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等和光催化剂也可用于这一复合体系中。这为实现太阳能裂解水转换为氢能创造了可能,并进而有助于氢能的大规模应用。(记者 桂运安 通讯员 张致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