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哪里钓最好(半小时钓30条太阳鱼)
文|整点科普
物种入侵一直都是许多国家烦恼的问题,外来物种通常生命力顽强,在缺少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非常容易泛滥,破坏本土生态环境的平衡。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往来越来越密切,外来物种入侵并泛滥的事件屡次发生,我国也不例外。
罗非鱼、大口鲈、胡子鲶、清道夫等都属于外来物种,但它们已经深入我国多省水域,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和本土鱼类抢夺生存空间和资源。
除此之外,太阳鱼也已经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泛滥,其趋势几乎要超越此前的鱼类泛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太阳鱼
北方人对太阳鱼可能比较陌生,但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应该都有印象。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洲,是偏中高档的小型淡水鱼,个头很小,一般只有几两重,最大的也就两三斤,价格大约20元/斤。
它号称“水中嫦娥”,长得很像罗非鱼,头小背高,鳃盖后缘有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这是判断太阳鱼最主要的一个特征;
太阳鱼属杂食性的动物,主要以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水生植物为食,也喜欢吃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1-38℃的水温状态下都能正常地生活,还能自行繁殖,生存能力比很多鱼类都强。
太阳鱼在我国南方多省泛滥成灾
在广东东莞的一处开放水库,一位钓友仅用半天的时间就收获了100多条太阳鱼,与此前钓到的鲫鱼、罗非鱼等其它鱼类完全不同,这说明其中的太阳鱼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鱼类。
四川升钟湖水库是我国非常有名的大型水库,一位钓友仅用半小时就钓到了近30条太阳鱼,平均一分钟一条。
这些鱼长得膘肥体壮,个头圆润,水库中的太阳鱼数目究竟多庞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四川其余水库都发现了太阳鱼的踪迹,种群数量几乎是爆发性增长。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贵州、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江西、安徽和湖北等也未能幸免,连我国以水质优良出名的千岛湖也难逃厄运,很多在千岛湖钓鱼的钓友都表示钓到过不同数量的太阳鱼。
随着太阳鱼入侵范围越来越广,泛滥已成趋势,其危害性也令人担忧,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日本引发的生态灾难,太阳鱼的繁殖能力究竟有多可怕?
上世纪60年代,皇太子明仁访问美国,芝加哥市长将太阳鱼作为礼物相赠。
明仁非常喜欢太阳鱼的颜值,认为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食用口感也不错,将其带回日本后便进行推广养殖,很快就发展到了1400条。
为了扩大太阳鱼的养殖规模,工作人员将太阳鱼投到琵琶湖中,琵琶湖是当时日本最大的湖,太阳鱼作为外来物种,其长势可想而知。
太阳鱼属于多次性产卵鱼,繁殖周期为每年的3~10月,一次产卵可达10000~60000枚,水温在20℃时能够实现一年多次产卵,从孵化到长成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它虽然属于温水鱼,但抗寒能力非常强,抗病害程度高,生存能力比罗非鱼还强。
由于缺少天敌的存在,再加上食物补给充足,生存空间广,太阳鱼迅速扩展到其它水域,在日本泛滥成灾。
短短三十年时间,日本本土鱼类及其它水生物种的生存空间被太阳鱼不断挤压,本土鱼类的幼鱼和鱼卵被蚕食,日本鳑鲏鱼吃成了稀有物种,本土鱼类几乎灭绝,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为了应对太阳鱼造成的生物困境,明仁不得不忏悔道歉,相关部门不得不号召民众抓捕和食用太阳鱼,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仍在头疼这个问题。
那么,太阳鱼在我国的出现是否和日本太阳鱼泛滥的情况有关呢?
太阳鱼是如何进入我国的?又为何会泛滥?
在32个太阳鱼种种,我国常见的是蓝腮太阳鱼和绿太阳鱼,绿太阳鱼是在1999年作为观赏鱼跟游钓用鱼引进国内养殖的。
我国最早出现太阳鱼是在1987年,水产学会引进后在北京和湖南进行试养,成功会被推广到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
基于太阳鱼生长特性的优势,多地纷纷将其当作经济鱼类进行养殖,太阳鱼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上暴雨、洪水等因素,个别太阳鱼从鱼塘中逃跑到其它水域,不断繁殖,数量越来越多;
而且,除了食用外,太阳鱼外形适合观赏,许多人会将其当成宠物饲养,或者进行放生。
于是,自然水域中的太阳鱼也就越来越多,在我国各地大面积出现。2015年时我国大别山发现过绿太阳鱼,吞噬了原生鱼鱼卵,而没人养殖太阳鱼的四川也出现了太阳鱼......
随着太阳鱼泛滥,许多人也对本土鱼类及其它水生物种担忧,但也有网友表示外来物种在我国能够泛滥的机会少之又少。
太阳鱼的繁殖能力虽然强,但它也有弱点:肉多刺少,口感鲜美,好吃到停不下来!因此,不少网友反而直言有口服了。
一些专家也表示,从以往的经验看,太阳鱼的泛滥现象没必要杞人忧天,毕竟我国也是美食文化大国,专家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