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学学分修满可以毕业(学分制改革不应只是)
在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专业、选课程、选老师,修满学分还能提前毕业,这一愿望如今变成现实。
近日,西北大学放出新招——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今年新生入校后,可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专业、课程和教师,学习年限将变为3至6年。
改革亮点
·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
·建立专业自主选择机制
·建立按学年注册、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予学位的学籍与学费管理机制
·建立“以选课制—导师制为核心,以重修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为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
·深化教学、人事、财务、后勤和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及教学信息服务体系
主要变化
·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课程、教师;
·学习年限变为3至6年;
·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辅修或双学位;
·校院两级的实验、实践环境大面积向本科生开放
·实施以“讲一学二考三”为特征的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
·课堂中学生数量与构成发生巨大变化;
·“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现象普遍出现。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上课不再以班级为单位,一起上课的同学可能是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院。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业进程,建立自身需要的知识体系,构建个性独特的素质能力结构。
高校实行选课制、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制并非新鲜事
早在1918年,北京大学便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试行学分制”。如今,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1993年,原上海工业大学(后并入上海大学)在全校实行学分制,传统的本科4年学制,开始被3至6年的灵活学制所取代;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2008年启动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以选课制为主体、导学制和书院制为两翼的教学管理体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从2013级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自由选修自身感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老师;
2014年,济南大学进行学分制改革,学生可选择3—8年毕业;
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掀起全省高校学分制改革热潮: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实行弹性学制,将原有的1000多门课程增加至2000多门,学生自由选课程、选专业,可3—7年完成本科学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行3—6年弹性学制,同时增开3000多门次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开发完全学分制教务系统;深圳大学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辅修,学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8年。
……
虽然“吃螃蟹”的高校很多,但一些高校所采用的“学分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而是“学年学分制”,选修课比重低,学生并无多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几乎完全相同。
而西北大学此次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则打破了同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几乎完全相同的局限性,学生可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个性化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框架。
“完全学分制”改革为何受高校青睐?
据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介绍,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是新时代西北大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的积极探索。
完全学分制改革,打破了学科界限和专业界限,也打破了年级、班级界限,个性化的课表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异彩纷呈。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素质和能力结构。
3—6年的弹性学制,能让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更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学习,多实践,为提早进入科研或者创业创造条件。
自由选择专业也让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学校的转专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学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进入大学不久,小瑜便遇上了“专业困扰”。原本选择的新闻专业,以为会学得很轻松。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学得特别累,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中度过。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了几门财会专业的课程,没想到,学得又快又扎实。大二的时候,她毅然转到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起来如鱼得水,大三就修满了学分,提前毕业。
自主选择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力之下,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为吸引更多的学生选自己的课,老师们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必然。
推行“完全学分制”还有哪些困境?
虽然完全学分制改革有很多优势,是高校的有益尝试,但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完全学分制能让学生从“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变成“由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反对者则认为,国内高校严进宽出的理念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甚至有学生会偷懒选择好过的课,一些教师也会以给高分吸引学生选课,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还有很多——
学分制的首选是选专业,放开专业选择必然带来部分专业学生选择太多,部分专业学生选择太少,甚至有专业无人选择,如何解决?
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学校的教学设计有冲突,怎么办?
师资短缺,学生可选的课程不多,怎么调整?
学分制要求有充足的教学资源相配套,如何解决好资源协调与配置问题?
选课有了自主权,同时也意味着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
完全学分制改革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如果只是把改革放在学生选课和求学年限的变化上,改革只会“看上去很美”。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学分制改革
针对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给学校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实行完全学分制,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有丰富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服务;在学分制办学环境中,一些教师可能为迎合学生的选择,降低培养要求,因此,要转变以行政为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教师同行评价体系。
而西北大学此次改革也为有效解决问题给予了保障:
从专家的建议和学校的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学分制改革,完善的选课制度是保障。只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并让学生对课程有一定了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选到理想的课程,从而避免因资源不足,或者学生仅仅为拿学分而胡乱选课。
比如,学校可以搭建平台,让每位开课教师展示课程特色、具体内容;在每次选课前,公布上学期学生对每位老师的评价情况;或者在正式选课前举办类似“试听周”活动,让学生自由旁听,寻找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还应建立“导师制”,对学生的选课程序、选课倾向和学科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
配套制度和设施也要改革。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必然需要更多的教室、更多的实验仪器设备,学校不仅要增加教学设施,还要改善办学条件。班级概念的弱化,学校管理也将更加困难,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也要进行调整,包括教材、课程等。
完全学分制改革所代表的“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学习形态是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让改革从看上去很美,变成实际上也很美,需要改革的不仅是学分和学制,更需要制度化、细节化的跟进。希望西北大学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不只有华丽的理念,更有踏实的行动和效果。
文 丨 周睿
图 丨 网络
编辑 丨 郭路路
川教之声
公众号
教育导报
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