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源山水画小品集(焦克志作品山之魂)

董希源山水画小品集(焦克志作品山之魂)(1)

山不高,突出地面五百米。沿着羊肠小路一直走,不出一个时辰就能到达顶峰。

千百年来,山默默地生存着。经历了风吹雨打,苦不言,痛不语,顽强地屹立着。风化的表面变成了土,流在山脚形成了地。露出的岩石切成块,拉到山下换成了钱。“靠山吃山”,自古如此,山明白这个理儿。长年累月,山无怨无悔地掰扯着自己的骨和肉,养育了山下村子里老老少少几代人。年复一年,山早已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现在,幸亏有了禁采令。不然,山早就可能夷为了平地。因此,从山脚下路过的人,都觉得山腰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几个钛金字特别地耀眼。

山脚下的地,是由冲刷的黄土积淀的,种着蓊蓊郁郁的庄稼。山坡上生长着形状各异的树。有刺槐,侧柏,椿树,梧桐,都长了好些年头了,很随性,很别致。树下有各种各样的草,都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红的,白的,紫的,蓝的,很艳丽。草花不名贵,都散发着自己的香。树上有唧唧喳喳的山雀,呼朋唤友地跳着舞。树下有偶尔奔跑的野兔,一跳一跳的,在繁花绿草中,画着一圈一圈波浪形状的线。山,用慈爱和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万物的生长。万物也用自己的生命装点着山,成就了山的仁爱与坚强。山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和谐与朴实。

山,每天都能迎来蹓山锻炼的人。有走得快的,也有走得慢的。无论快慢,都是运动,谁也不用笑话谁。向身边的人乐呵地打声招呼,然后再超过他,这样最好。因为,上山的每个人都很明白:当你下山的时候,还会遇到他。这样,不尴尬。山路是曲折上升的,在山腰里时隐时现。登山的人,不需要总往山顶上看,也不用耽心没有路。你只管踏踏实实往前走,因为,路的尽头就是顶峰!

山,习惯了与蓝天为伍,与日月为伴。它每天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存续着。山,很忠厚,很实在。它不会表白,也不会炫耀。它觉得,一切表白与炫耀都是那么地无意义。无论谁来评价,它觉得:山其实就是那么一堆石,一堆石头堆成的山而已。从现实的角度看,山确实落伍了。它的沉默与这个喧嚣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世界,是喜欢热闹的。早就没有了谁还会喜欢这样一座默默无闻的山。

终于,山等来了一次出彩的机会。有一年的夏季,接连下了几天的暴雨,山涧里腾起了咆哮的山洪。忽然,“轰隆”一声,半山腰里塌出了一个洞!天晴了,人们都去看个究竟。走近了,才发现是一条长长的墓道口。墓道有一人多高,穹隆的形状。顶上有斑驳陆离的彩绘,墙上嵌着几块阴刻的画石。很显然,这绝对不像是平头百姓的墓!地方领导一级一级地向上汇报,一直汇报到省里。沉默了千年的山,立马出了名!山脚下停了望不到头的车,走下来一群又一群的专家和学者。经过发掘整理,出土了不少的彩陶和祭器。虽然,没发现记载的铭文,看规格,这可能是一座王侯贵族的墓。

领导们兴奋了。他们设计了很多的规划,聘请了好多的专家来论证。他们想打造一个以陵墓为依托的旅游胜地,他们想把这座默默无闻的山装扮成名山。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划定为保护区,周围的村民都搬迁,所有的土地种花树。再修三条环山的柏油路,沿途建十个观景亭,精美绝伦的规划图立了一块又一块。保护区内还设了围栏,不许任何人再出入。挖掘机、工程车轰隆隆地开到了山脚。半山腰生长了几十年的树伐掉了,草铲除了,山雀飞走了,野兔跑光了。施工的人们,心很热,梦也很美满。他们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小山打造成名山!

山本来就是沉默寡言的。这次列入大开发的规划以后,又多了一些不解。山每天都在想:我不就是多了个破墓洞,值得你们这么任性地去折腾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