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

前言:话接上文,本篇从茶叶的香气出发,为大家细细讲述一下茶叶“薯香”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正视“薯香”的茶叶。

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1)

什么是茶叶的“薯香”

“薯香”是茶叶的一种香气特点,主要表现有两类,一种是熟红薯的香气,有人称之为“甘薯香”或“地瓜味”;另一种则是似烂番薯般刺鼻的香气。

“薯香”的特点一般出现在红茶类与乌龙茶类比较多,其形成原因是茶叶加工过程中出现工艺缺陷导致,并非品种香型。因此“薯香”茶叶也多数是劣质茶叶无疑。

红茶萎凋不当容易出现“薯香”

茶叶萎凋不当,是红茶出现“薯香”的原因之一。萎凋环节的意义在于挥发茶叶的水分与茶叶中的生青气。这其中的生青气就是在气味上有强烈刺激性的成分,是应该摒除的。但现在不少制茶人为了确保其滋味强烈,有意无意就将这生青气保留住,故意在萎凋环节中做做不充分。这种问题工艺制成的红茶,在香气上就有一股强烈的额“烂番薯”气味,商家美其名曰:“薯香”。

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2)

乌龙茶凉青不当容易出现“薯香”

乌龙茶在做青后的凉青静止时,如果茶青(鲜叶)闷堆太高,容易出现发酵过度与走水不畅,后续制成的茶也会出现“地瓜味”。

茶叶杀青不当容易出现“薯香”

茶叶杀青不当,是红茶出现“薯香”的原因之一。杀青时,如果锅炉温度较低,茶青(鲜叶)无法在短时间完成杀青动作,那么杀青时间就得被迫延长。这种失误造成的时间延长会导致茶青(鲜叶)在持续加热,导致茶青出现不正常的红变,从而演化出让人不适的“地瓜味”。

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3)

茶叶干燥不当容易出现“薯香”

茶叶干燥不当,是红茶出现“薯香”的主要原因。红茶香气的最终定型,大部分发生在烘干阶段。在烘焙的过程中,温度的逐渐提升使茶叶中部分可溶性糖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羰氨反应,氨基酸被破坏,鲜爽的降低,甜香味提高,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使很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如果干燥温度过高,或烘干过程过于急躁,往往就会出现“甘薯香”。

如何看待茶叶的“薯香”

综上所述,茶叶的薯香都是加工时工艺出现失误导致。或是闷到了,或是焦化了,是属于残次品类,是不值得推崇的一种工艺香型。

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4)

再说传统红茶的“薯香”

目前市面上大部流行的“薯香”红茶都是顶着传统工艺的名号在卖,逢人就宣传红茶的古法工艺中有“薯香”一说,以强调其存在合理性。笔者为此做了一定关于“传统红茶特性”的调查,发现并无找到传统红茶一定带有“薯香”的记录,对于传统红茶是否有存在“薯香”的看法是持怀疑态度的。

事实上,我们回顾红茶的历史,从明末清初到现在大致也才三百年上下。起初人们只选取春季的鲜嫩原料去做绿茶,待到春尽夏来之时,茶叶生长快速,原料变得粗老,已不宜做绿茶的时候。茶农们为了“不浪费”,才将这类粗老的原料拿去粗制成红茶。这种把“红茶认做是绿茶的附属品”的观点,一直从清初延续到2003年,这期间由于红茶只能捡绿茶的漏,被迫选用残留的富含生物碱和多酚类的原料,所以制成的茶极其浓强苦涩,难以入喉。

所以我们回顾历史,如果是延续传统标准,选用粗老的夏秋原料来制作红茶的话,茶农也就只能用高温烘焙的方式来适度减轻这类茶“浓强苦涩”的特性。而高火高温的情况下,操作难度也就变高,一旦出现焦化后就不可避免会产生“焦糖甜”或“地瓜味”,这情有可原。

而至2003年之后,“红茶亦可精制”的观点后逐渐受到茶界的认可,就开始有一部分人尝试用一芽一叶或二叶的标准来加工红茶。待到2005年-2008年,精致红茶的代表“金骏眉”被研制成功并得到大规模推广的时候,红茶凭借着其精致工艺独特的花蜜香与桂圆干香,一瞬间就把爱茶人吸引住。从那一刻开始,红茶终于可以摆脱被绿茶长达三百余年的“限制”,开始在茶界中占回一席之地。

精制的红茶发展到现在,不用高火烘焙也能表现到香气柔和,汤感浓稠,滋味醇厚,风格迷人。因此,在现代精制红茶中不该有“薯香”情况发生。茶商为了牟利,错误宣传导致喝茶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心可诛。

茶叶的豆香哪里来的 如何正视茶叶的(5)

-DEN-

下篇则是讲“如何正视乌龙茶的涩?”喜欢笔者讲茶的可以点个赞和关注,方便一起学茶。

最后也在说一句,个人经验认识有限,如有纰漏,欢迎各位及时指正并给予我建议,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