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北京开始集采了吗(集采是契机还是噩耗)
市场监管的宽松,外加模糊不清的定价标准,种植牙一直存在着一片灰色地带。患者拥有一口好牙的同时也需要付出昂贵的医疗费用,而此时的医保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抵消高昂的治疗费用。
在民众们的千呼万唤下种植牙终于迎来了“曙光”——集采。
一、灰色地带
作为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一口完整洁白的牙齿帮助形象加分的同时还支持我们品尝各种样式的食物。随着国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牙齿保健的意识也开始逐渐提升。
1、火爆的千亿市场
人口缺牙率直接带动了种植牙的消费。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缺牙率大约为25%;在中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约为36%;在老年人群体中,86%存在牙缺失。
与此同时,极低的渗透率也预示着中国种植牙行业潜力十足。据Straumann年报数据显示,韩国种植牙渗透率全球最高,每万人中约有500人进行口腔种植。而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每万人中也有超过100人进行种植。反观中国,目前国内种植牙渗透率极低,排名倒数第二。
参照韩国种植牙的崛起,目前中国加快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国民经济的腾飞,表明中国的种植牙市场正处于一个绝佳时期。
据国海证券数据分析,从渗透率来看,2020年我国每万人种植牙数量28颗,对比韩国的每万人632颗,有21倍差距,按发达国家渗透率每万人约200颗,价格以目前的50%计算,我国种植牙市场空间可达1060亿元。
2、乱象横生
但巨大的潜力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的种植牙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衍生出一些市场乱象,在市场的哄抬下,种植牙费用达到了令人乍舌的高位。
“两个牙齿就花费近五万元”。来自上海的袁女士讲述着自己的种牙经历。按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竞价市场来看,这个费用相当于袁女士嘴里种了一辆五菱MINIEV。
除了总价离谱之外,种植牙的收费也是“乱”到不行。
一些小型诊所先是采取低价策略吸引顾客,后续再进行多轮收费,因其存在一定的时间特性,已经完成拔牙的患者,只能乖乖交钱接受后续治疗。最后发现叠加的总费用其实跟公立或大型私营诊所的价格差不了多少。更有甚者,混淆视听,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使其购买更为昂贵的“终身质保”服务。
从专业角度分析,种植牙的收费也确实很“乱”。
市场上一颗种植牙的报价通常由材料费和服务费两部分构成。包括术前检查、拔牙费用、手术、牙冠费用等。不少私人诊所还会叠加拍片费、取模费、一次性器械费等。如果牙骨条件不好的可能还会增加其他费用。
正经医院收费昂贵是因为牙齿周围分布着十分密集的神经,同时每个人的牙齿症状也都不尽相同,所以种植牙不仅要求医生“医术高超”还需要对不同的患者“因材施教”。但那些没有名医坐台、相关手术资质、更没有上等进口耗材的小型的诊所也收取同样的高价,纯粹属于“无厘头”行为。
二、集采事件
9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此前《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概况通告,收到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建议232条。
严谨的行业论证基础加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种种举动预示着中国的种植牙行业开启集采序幕。
1、双面特性
集采可以是保障民生的福利。
集采通过以招标采购的方式大量购买某一药品或医疗器械。以量换价,减少医药购销流程中的灰色费用,让人民以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
集采也可以是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大跌的噩耗。
无论是否中标,集采对公司短期内的营收和利润都很有杀伤力,期间股价大跌也时有发生。并且随着集采范围的不断扩大,涉及的将是整个行业,几乎无一幸免。
2、能降多少?
本次的种植牙集采与2020 年10月冠状动脉支架的集采类似,都是属于针对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集采后的心脏支架,单价直接从1.3万元下降到645元,这价格已经不是腰斩了,直接斩脚了。
既然都是针对耗材的集采,种植牙价格是否也可以来到像心脏支架这样的低位呢?
集采试点城市宁波,对种植牙进口耗材的限价为1500元,国产限价为1000元。但根据调查研究,国内不少机构早已布局集中采购,耗材成本负担并不重。一些进口的欧洲品牌,因其采购量大,最终的实际价格与限价大差不差。
同时,种植体耗材费用在总的费用中占比也并不高。根据草根调研,以登士柏西诺德种植体为例,其终端手术收费约为11000元,包括种植手术7000元 修复手术4000元。7000元的种植手术费用涵盖了医师费用、市场推广、设备采购、口腔医院盈利等综合成本。除权后的通常情况下,种植体进院价格仅占总收费的10%~15%。
得到竞争充分的种植牙耗材市场价格反而是相对透明的,模糊的是医院的服务费用,这部分费用不仅占比高,而且难以攻克。如果既不能医保报销也不能压缩服务费用,仅是对耗材的“行政限价”,即使是集采也很难把种植牙的价格打下来。
三、绊脚石
种植牙被称为“史上最难”的集采项目,而其主要的难点集中在以下三点。
1、民营规模大
在我国种植牙机构中,公立医院仅占两、三成左右,大部分种植牙供给服务以民营医院以及分散的小诊所为主,两者占据了行业的半壁江山,且在未来的趋势中,占比仍居高位。
民营化程度高的特性也让政府的集采工作变得十分谨慎,如果一昧的“行政定价”,剔除高端消费,无疑给私立的牙医诊所形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加剧本就紧张的种植牙供需矛盾。
2、牙医缺口大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口腔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6.7万人,2019年为24.5万人,年复合增速为13.6%。
虽然我国口腔执业医生人数不断上涨,但是对比韩国和欧洲,专业的种植牙医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Osstem数据,韩国每百万人牙科医生数量约为中国的4倍,其中掌握种植牙技能的医生占80%;欧洲每百万人牙科医生数量超600人,其中掌握种植牙技能的医生占约40%。而中国每百万人牙科医生数量约100人,其中掌握种植牙技能的医生占比仅约为20%。
“宁波模式”下的种植牙医疗服务费限价为2000元,降价幅度高达60%。
但现实是,一个优秀的种植牙医生要经过七、八年的本硕连读,以及至少三年的规培实习,花费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在此背景下,大幅压减归属于医生的服务费用,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进一步抑制我国种植牙医生的人才输出。
3、耗材尚未国产化
据Osstem数据,韩国品牌Osstem、Dentium分别占据中国种植体市场份额的33%、25%。瑞士品牌Strauman占22%,美国品牌Danaher占9%,而中国种植体品牌几乎无一上榜。
目前,中国的种植体市场被韩系和欧美系品牌所瓜分,占据总体市场份额的90%以上,而国产耗材占比不足10%。参照韩国种植牙行业的崛起,耗材国产化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就目前的国内市场来看,耗材国产化尚且无从谈起,而没有国产耗材成本优势buff的加持,集采降价也就没有过多的挤压空间。
四、结语
从社会公众反馈的232条意见来看,约60%的民众是十分支持对种植牙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其中不乏一些医生和专业从业人员,这说明,目前的种植牙费用是明显存在虚高的。而本次的集采事件除了给民众发放福利外,从长期来看也是一次优质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但集采应着重从哪方面下手才能即得民心的同时,保留企业的体面?而市场参与者又应从哪方面切入种植牙业务才能在集采的大基调上发挥自身优势?无论是政策“市场化”,还是市场“政策化”,两者的平衡都是需要时间与实践去验证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