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

大数据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野蛮扩张阶段回归理性,大数据产业从初期概念普及、技术研发到更深层次的场景布局和产业切入,思考并探索大数据技术落地应用场景成为行业共识,也成为大数据企业步入产业发展深水区的生命力。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1)

智能化是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落地产业应用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10日,海淀区委宣传部联合西街传媒、《数据》杂志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共同举办“2019大数据产业十大应用案例发布会”。天眼查、文投大数据、中诚信征信、联通智慧足迹、东方微银、网智天元、金电联行、清博大数据、淘数科技、零氪科技十大大数据企业榜上有名。

此次大会以“遇见数字 智绘未来”为主题,不仅聚焦海淀区各大数据企业的优秀应用案例,也重点聚焦海淀区自身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为此引来不少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热烈讨论。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2)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佟志伟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佟志伟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海淀区正在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产业形态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下一步海淀也将尽全力推动数字产业规划、建设、运行促进网络游戏、电子竞技、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数字文化在海淀的聚集。“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科技发展的硬支撑。”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3)

北京商报社社长助理《数据》杂志社总经理王海岩

北京商报社社长助理、《数据》杂志社总经理王海岩向会场来宾表示欢迎,他详细介绍了《数据》当前的发展情况,表示《数据》作为一个垂直领域的媒体,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大数据搭建资源和信息共享交互平台,与企业达成更深度的合作。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4)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围绕海淀发表了“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空间巨大,因为文化已经渗透到传统工业革命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建设都必须要围绕着文化内涵来做一系列的创新,才有可能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突破道路。”

北京青年互联网协会副会长杨文琳则强调了数字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她表示,数字产业需要跨界人才;需要善于学习、拥抱变化的人才;需要拥有包容性的世界观和强大内心力量的人才,“这些人才超出目前岗位的适配条件,特别对一些创新型公司来说,更是需要这样的超配人才。”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关注的则是区块链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在他看来,区块链对传统产业的价值就在于将其数字化、货币化,当一个商品变成有具体面值的货币时,就能够进行流通,而整个产业就可以借助这个“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赵国栋强调,数字经济应该是(完整生态链上)不同行业借助新兴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虚拟组织,这个组织就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基础单元,是一个由几部分共同组成的数字生态。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5)

现场还就“海淀区加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议题展开了圆桌对话。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佟志伟表示,从新的产业角度来看,不管是科技企业长远发展还是做内容做创意的企业,如果没有科技支撑,可能会在某个发展阶段遇到瓶颈,而政府也希望尽力减少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鸿沟,帮助企业更健康地长足发展。

千龙智库副总监赵丽娜则表示,大数据的文化应用应该让高大上的科技变成喜闻乐见的文化,促进文化产业普惠化。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书记张士运认为,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文化发展也将在这个基础之上,而技术发展如果没有内容,技术也将很难走通。另外,海淀在发展科技文化产业上拥有领先的观念、技术优势、文化优势,以及知识产权优势,这些都是海淀的优势所在。

天眼查政府事务高级总监张晓对此也深表认同,她表示海淀不仅拥有全市7成以上的科技企业,也拥有非常完善的孵化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

大会还共同见证了《数据》杂志与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北京青年互联网协会的现场签约。未来,《数据》杂志将成为海淀数字文化产业数据的首发和研究平台,与北京青年互联网协会的合作内容包括共建企业“数据号”等。据悉,《数据》杂志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也预计将在数据研究、高端学术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6)

《数据》杂志副主编贺陈慧发布《数说海淀》

作为大会亮点之一,现场还发布了《数说海淀》的报告,用数据梳理了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海淀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身份转变,中关村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代名词,而这份报告也通过数据证明了文化与科技融合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大数据未来10年前景(遇见数字智绘未来)(7)

作为《数据》和西街首次举办的大数据行业内的专业论坛,王海岩表示,《数据》绝不仅仅是一份刊物,它更是一个互联网平台,一个连接需求方与被需求方的桥梁,数据也应该成为一个聚集大数据资源与人才的平台,为企业发展献力献策,助力大数据企业成为大数据赢家。“未来《数据》也将聚焦大数据应用痛点,重点打造数据号,以更丰富、更专业、更多元的内容更好服务企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