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去改变(虽然但是不好意思)

别想去改变(虽然但是不好意思)(1)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我们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不好意思说/我不好意思问/我不好意思要/我不好意思做……

这是大部分人存在的情况,于是我们给自己打上各种标签——“社恐”“宅”“拖延癌晚期患者”等等,来掩饰自己的畏惧纠结。明明我们知道怎么去达成目标,但是,我们眼睁睁的看着这件事就这么错过了。

“不好意思”去做的事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一样,或许都是别人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事,在我们自己看来,那就是需要鼓足一百万分的勇气最后又往往捱到了最后实在没办法时才会去做。

我明白,我懂,我也是这样的人。

02

我的不好意思下一个章节说,先说我学生的故事。

众所周知,作为辅导员的我被大家所熟知的一个特色就是——请假,对学生的请假要求只有两点:提前,真实原因。满足这两点,任何理由我都批准。关于我的这个观点,是引起过一些争议的,但是我还是坚持这样做。

其实来找我批假的学生并没有变多,也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轻易请假,当然,有些是没有请假的需要,也有些是不好意思请假,不好意思到什么程度呢?即使是必须要请,也一定会拖到最后,甚至拖到需要来补假了。

这两天学校有一个学科比赛,我有学生参加并进入了复赛,是比赛的评委老师告诉我的“你带的19级学生有好几个进复赛了哎,真不错”,这是一件好事。但,比赛的时间和他们的课程有冲突,他们需要请假,我知道这件事,但我不知道有哪些学生要来请假。我在办公室等了两天,没有一个人来请假。

晚上6点多,有学生打来电话,声音充满了一丝丝忐忑:老师,你在办公室吗?我们想和你补个假。今天我们出去比赛刚刚回来……

我不知道这样说出来你能不能理解我那一刻生气的感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学生打破了我的原则,而我的原则已经很低了,你还是要打破。学生的请假理由也完全是合理的是应该被批准的,即使是一个对请假有严格要求的辅导员也会批准的。

按照学生的理由,我应该批,可是我批了,就违背我的原则,那我定原则干嘛呢?可我不批,表面上看,就是不支持学生参与活动。所以我很懊恼。

我又完全明白,学生并无心瞒我,只是她们“不好意思”。甚至能猜想到,他们这几天都在找“合适给辅导员请假的机会”,也可能他们在我办公室门口都逗留过,但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最后一直捱到第二天他们就需要上交假条了,才终于有一个外在的原因让他们找我请假。

03

你看,我完全能明白这样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也是我每天和自己斗争的状态。

我不好意思给别人打电话,如果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我情愿开车一个多小时跑回老校区去敲门当面问,而一路上我一定会不停的组织语言去想要怎么开口怎么组织语言,得到回复应该怎么回应。

我也不好意思找人帮忙,任何问题,只要我自己能做的,我一定自己做,无论什么事。有些事情我知道问别人,可能就一句话他就能解答问题了,可我情愿自己查遍所有资料,花上两天两夜的时间去弄清楚。

即使我实在不得已提出问题,但如果感觉到对方有一丝丝为难,那我简直会愧疚死,再也不会因此去麻烦对方了。

你们不知道我因此错过些什么,错过了多少。

我特别能理解这样的感受,才会无限的降低学生和我交流时的标准。我完全记得自己做学生时是如何不好意思去面对老师,哪怕老师再和蔼可亲,但我还是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只想尽力回避。

04

我还有很多不好意思做的事,即使在别人看来我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但实际上,我是,只是我在努力和这些“不好意思”对抗。

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些不好意思看上去是善意的,是害怕对别人的打扰,是一种关心和体贴。但实际上,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在拖延然后让事情变得糟糕起来,好事变坏事,正常程序拖成特殊照顾,错过时机很多事就变了味。

即使大家理解你,但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结果买单,何况我们不能一直期望别人理解我们的感受,照顾我们的看法。毕竟,我们的初衷是不希望给别人造成困扰啊。

所以,虽然打破这种“不好意思”的感受很难,但是,难,也要去抗争。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会错过很多,抗争的过程,就是成长。

“不好意思”这一点一定要改啊。它不是我们可以安然贴在自己身上的理由,也不会被战胜,只是我们知道——虽然不好意思,但我还是要去做。

希望我的学生下次可以随时推开办公室门对我说:

老师,很抱歉打扰你,但是,我想要请假。

感谢阅读支持,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