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人的诗句(话说东至尧乡组诗)
尧舜之乡,山川秀美,
古往今来,人文荟萃,
这片土地上,曾留下无数美丽的诗篇。
今日的尧乡,在世人眼中,又是怎样的模样?
是朝夕相伴者眼中的诗意家园,
是偶然驻足者心中的一阙忆江南,
是远行游子心底永远的牵挂……
县融媒体中心、县作家协会
联袂推出《东至故事》之《话说东至》,
我们将用文字描绘家乡风景,品味古老传说,回忆流逝岁月,记录遥远乡愁,展望更为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出第四十一期《尧乡组诗(二)》。
尧乡组诗(二)
红叶村
壹
红瓦屋,荷叶塘
什么才是我们熟悉又习惯的乡村风景
这家的枇杷,那家的桃
都似儿时心头好,旧相知。
贰
等待收割机的是毗邻的小麦和菜籽
白鹭不是归来者
水田闪着亮光
播种过几代人的梦想。(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合作。)四海无闲田
只愿勤劳的人不被辜负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稻虾,藕虾连作得到更好的收获。
叁
长河组,沿河组
桥东组,桥西组
丁字沟组,倒沥沟组
渠东组,排灌组
顺风嘴组,冰蚀组
外坝组,坝中组
埂头组,中路组,边寨组
荷叶塘组,菱花组,红瓦屋组
数一数十八个村民组,读一读便知这里
沟渠交错,河道纵横
处处绿水良田。
没有一个用古老的姓氏命名,来到
七里湖区的都是移民。
肆
哪里的水土不养人
哪里的青山不埋骨
湖北的,浙江的;壮族的,彝族的……
闯荡而至的人,远嫁而来的人
种藕,种瓜,种稻,养鱼,养虾……
田埂上野花风中闪烁
白鹭痴迷它倒影里的泽国。
城里的人,返乡的人,异乡的人
都是怀揣梦想的人
伍
红,我看见红瓦屋上有一片红
小龙虾交易日里有一派红
村后备干部,年轻的脸颊上有一抹红
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老村支书
心中有一种红。
叶,我喜欢荷叶塘的荷叶
“菊江牌”优质有机稻的稻叶
麒麟西瓜地里
覆盖着浑圆西瓜的藤蔓上的绿叶
还有农家乐庭院里的绿植上
生机盎然的新叶。
美好的事物,都有源头。
美好的生活,全是盼头。
作者简介:方楠,幼儿园教师,诗作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等。在全国诗赛中偶有获奖。
在红叶村,看小田并大田
(三首)
01
放田水
水瓶粗的管子
一直自沟渠忙着给田里
稻、虾、藕上水
三五只白鹭
像与田间的人、荷叶聊天
一晃小满了
02
收菜籽
变戏法样的
收割机边把菜籽揣到兜里
边碎了秸秆
也还有在门口
举了梿枷打了一遍,又一遍
像打着从前
看着,竟像电影回放
03
一个叫郑清华的人
驻村工作队长叫他说说
稻虾共养的窍门
他说:这个不是一下讲得清
村党建指导员提醒讲重点
他一激灵
“今年虽是疫情,还搞到钱,是真的”
当采风的人再问
他说他是徒弟
和湖北来承包的、跟他田挨田的是兄弟
他兄弟有门道,逆行,帮销……
一肩挑的村主任看着笑
他又一激灵
不光会种养,更得懂市场
说着认了真
现在种稻也不卖稻
直接加工优质米,12块钱1斤
关键是村两委真把我们当人
村里要有人
作者简介:洪德胜,网名江南山民,安徽省作协会员,诗作偶见《诗歌月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及各类文学网络平台。出版诗集《丘陵之上》。
在红叶村,我想成为一株稻
和吉祥的事物在一起
白鹭飞
陌上,栀子花开
一生的饮用水都来自
高高的云朵
米粒清白,不藏一丝丝暗物质
你看,鱼戏虾游
我亦成为了吉祥中的一部分
在红叶村,万亩稻禾正泛黄
朴素的气息动人
那一刻,我想涉水,站列其中
接受阳光的祝福,将一束花
慢转成沉沉的穗
(注,红叶村,稻虾共养基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真正做到原生态的耕作。)
红叶村,辛弃疾来了
游罢,老夫子聊发少年狂,挥毫填就一阕新词
先填远山鹭影,水满田畴
再填垄上惊见一怪鸦
蓬头稚子哂笑吾:知否?知否?应是无人机飞
填菱歌唱晚,稻花香
老妪乐跳广场舞,惊鹊
再填寻文化长廊,路转农机大院忽见
一曲新词三百杯,这一晚
词人醉卧荷塘边
听取蛙声一片,哦
旧时茅店,已是遥远的记忆了
观农机大院
好一座现代化的牲口大棚
张家从这里牵走拖拉机
李家唤出无人机
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被众人撵着
下了田,多好啊
杨树林下,老牛自在
小犊子无赖
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依旧是二十四节气
农人的身影,已不再定格于稼穑之间
那支锄禾的歌谣,也早已
变更了节奏
作者简介:青青河边草,女,东至一小学教师,喜欢文字,业余以读诗、习诗为乐。
图片来源:今日东至 东流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