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用的比较稀少的姓氏(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

现在还在用的比较稀少的姓氏(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1)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是大家熟知的《百家姓》的头四句。或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姓究竟是怎么来的,江湖中有这么几句话流传甚广:“五百年前是一家”,“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等等,这些话都很笼统,也不确切。

举个例子,有些好奇心爆表的小伙伴可能小时候就问过自己的老爸,

“爸爸,我为什么姓王?”

“因为你爸我姓王。”

“那你为什么姓王?”

“因为你爷爷姓王。”

“那我爷爷……”

“因为你太爷爷姓王。”

“那……”

“因为我们是王的后人!”

“哦”摸摸头,表示不懂。

因轩辕黄帝居于姬水(传今河南新郑的潩[yì]水),其后代以姬为姓,后世由姬姓演化出来的姓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姚、

舜(轩辕黄帝的七世孙)生于姚墟(现今河南濮阳),其后代以姚、妫为姓。

大禹之后,以姒为姓。

因炎帝居于姜水,其后代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源于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之孙皋陶(gāo yáo),相传他出生于山东曲阜,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舜因而赐以嬴姓。

源于黄帝二十五子之一,黄帝赐姓为姞,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

源于黄帝后裔高阳氏的玄孙祝融氏。

除了少数民族的姓氏,现在汉族人的姓几乎全都是以上八大姓的氏的分支。

现在还在用的比较稀少的姓氏(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2)

姓与氏的合并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能活到现在的曾经也是贵族之后,可以说如今的平民百姓都是没落的贵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后来在中国一直保持了这种传统,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直到现代,这种传统才被逐渐打破,但是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遂称“姓氏”。

直到现在我们也都不区分姓和氏,而是简称姓氏,姓氏来源众多,比如居住地名、封地名、国名、谥号、官名、职业名。这么说,500年前还不一定是一家,5000年前一定是一家!

明朝大移民

至于“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话源于明朝大移民。自古以来,因为战争,分封,经商等各种原因,一直都有移民现象,但距离我们时间最近影响最大的移民潮当属明朝大移民。

明初,由于中原地区连年征战,人烟稀少,大批良田变成荒野,急需复垦恢复生产,因此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现在还在用的比较稀少的姓氏(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3)

稀有姓氏知多少

啰啰嗦嗦这么多,第一个问题告一段落。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都见过哪些稀有的姓呢?

现在还在用的比较稀少的姓氏(姓氏究竟是怎么来的)(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