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遇到曾经深爱的人(情人节特刊谈情说爱)

谈谈情,先谈谈自己,许多人觉得一个男性到26岁还没有过女朋友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甚至于怀疑这个人是同性恋,作者不是一个同性恋,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都会觉得我喜欢女性,我对女性还是非常感兴趣。

有一些男性到26岁都没有女朋友,而且没有听过追求过女性,大概率会是喜欢同性的人。

我只是因为追求女孩子失败了而导致单身,说一句实话,说不定一些人是没有和异性谈过恋爱,而不是没有谈恋爱。

我为什么喜欢问进群群友是哪一篇文章进来的,除了了解群友的需求是什么之外,我在写爱情电影影评的时候,就觉得会不会有女性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关注我,成为我的粉丝,后面还是实现了,不过是一个愿意与我交流而不愿意关注我的B友。

有段时间内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吸引异性的魅力,但去年打破了我对女性的传统印象,我认识到的两个女粉丝都是因为我写经济类的文章才关注我的,这个的确是改变了我的认知。

聊情,我想起的第一个词是情缘,剑三这款游戏,我也游玩过,作为一款网络社交为主的游戏,主打一个感情复杂,里面情侣不叫情侣叫情缘,有情有缘才能在一起。

有一个初中故事,两个人青梅竹马,就像《怦然心动》里面一样,女孩喜欢上了男孩,并且告白了,但男孩不拒绝也不接受,三年之后,已经到了高中,女孩做了最后的刺激——以绝交作为最后的答案。

这个女孩子想不通,觉得非常可惜,因此去研究一些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男孩子的拒绝,男孩因为家庭关系比较紧张,所以对亲密关系的建立有一些排斥与抗拒。

情人节遇到曾经深爱的人(情人节特刊谈情说爱)(1)

情缘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时间差,女性的感情萌芽期早于男性,女性长身体主要是初中,而男性主要是高中,其相对应的感情需求也有一个时间差。

我有一点切身体会,粉丝不会想到我居然还看过言情小说,好像叫什么天使,在我初中的时候,我那时候想的都是电脑游戏,我干姐就看言情小说,少女动画,我睡觉之前没有什么看的,就看看言情小说帮助睡眠了。

在这个初中故事中,初中女孩子愿意付出,但男孩没有谈恋爱的意识与意愿,而在高中阶段双方没有时间与空间去加深交流,而且这种友人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太痛苦了,女生以绝交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除了男孩排斥与抗拒亲密关系之外,时间与空间的错位也是重要因素。

这还不是最可惜的,一个高中毕业的故事,男女主双方都在玩暧昧,毕业之后,男生去女生大学所在城市旅游,因为手机没有电,没有接收到及时的消息,女主在车站等了很长时间,最后到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方不是没有反馈,但是阴差阳错般错过。

手机不能没有电,共享充电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明。

情是两个相互靠近的心,缘分是时空间的配合,谈恋爱两者缺一不可。

还有就是对于有女孩子的家庭来说,就要在初中的时候关心女儿的感情世界,有男孩的家庭,要在高中关注,当然现在社会中的激素泛滥,早熟现象普遍,具体个例不满足也是正常。

2.社交必须有目的性吗?

我以前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和不喜欢的异性玩,后来才知道是在走闺蜜路线,后面一些事情导致这个目标发生改变,自然建立在之上与喜欢人的闺蜜进行的社交就消失了。

所以大部分社交是有目的性,当目的没有满足的时候,就是这种社交结束的时候,许多人将其称之为无效社交。

我不太存在无效社交,现实中又不能像网络中一样高强度建政,所以会说一些不同行业或者一些生活消息,这些消息真实性很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在短时间构建出一个虚假消息,问题是大多数人觉察不到这些消息的价值,我是因为这些消息能构建出一篇文章,所以我大多数的社交不是无效社交。

情人节遇到曾经深爱的人(情人节特刊谈情说爱)(2)

我外婆还在的时候,讲了一件事情,我妈与姨妈还没有嫁人,好多青年没有事情都跑去我外婆家里面闲聊天,以前我外婆也想不通,后面发现女儿们嫁人了,这些青年都不来坐坐了,后来才明白目的不是与我外婆聊天,而是想与我妈或者姨妈见面。

一个大学毕业的故事,一个男生在高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然后高中毕业之后,因为女孩找到了男朋友就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消失了。

后面女生没有对象之后,这个男生又重新在同学聚会中出现了,这就是社交目的性很强烈啊。

当断则断,不受其乱,闺蜜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喜欢对象的反馈通过闺蜜表达的时候,会出现失真,一种是追你的人被你闺蜜抢了,还有一种是你不喜欢的舔狗因为你闺蜜给的错误信号而一直没有放弃。

当然这种消息因为传递环节的增加而失真的情况很正常,不光是在恋爱中,还有管理上推崇扁平管理就是减少信息失真与决策执行的时间成本。

人不可能社交都有目的性,只有有效社交,非目的性社交需要两个人的爱好,脾气都差不多,这种交心的朋友不会太多,一生有三个以上就很不错了。

看人的认知与选择吧,每一个人理解都不同,所以对无效社交的定义也不一样。

3.婚恋市场怎么如此现实?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为什么男生不追求女生了”是一样的。

有两种理论能解释这种趋势:

首先是柠檬市场理论,即在信息高度不对称下,买家因为要承受风险成本(有可能买到性价比不高的产品),没有足够的购买欲望,产品价格平稳下降接近劣品价格,产品价格不足以支撑优质品的进入,市场持续劣化。

在现在个人隐私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女性与男性因为相互个人情况的不了解,导致人品等软性标准的识别难度提升,甚至可能出现同性恋骗婚的情况出现,而车房等硬性标准可以量化,可以看见为婚恋市场的重要标准趋势就不难理解了。

男性作为恋爱市场中的主动方,可以看成是市场中的买方,越来越低的产品价格(追女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成本太不值得自己的收获),导致大家都去追求最容易追到的女性。

这个市场整体柠檬化了,是性价比最低的货(最容易追到的女性)流通性最高,那我只能说,不主动追求的人,不能提供良好反馈的人就丧失流动性(找不到好的买方)。

日本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数据,百分之35左右的处男处女比例,另外一方面有些人在二十五六的时候达成百人斩的成就,这种不同人之间流动性的差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统一的标准是可以逆转这种趋势的,茅台是宴请中的标准,一个北方人请南方客人吃饭,也许饭不好吃,但一瓶茅台在桌子上,客人会觉得人尊重自己,这就是标准的好处,我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你不知道我们这里有什么特色吃的,但是茅台作为一个工业产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情人节遇到曾经深爱的人(情人节特刊谈情说爱)(3)

茅台

这样信息高度不对称之下(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满不满意)的情况下,大家都能接受这顿饭是好饭,就是因为茅台提供了标准,许多人抱怨茅台作为一个量产工业品,凭什么价格那么高,我觉得价格那么高恰恰是提供了一个高档宴请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全国通用。

讲到茅台,再讲一讲酒,实际上阶层比较高一般是低度酒,农民因为长时间的劳作需要高强度刺激来对抗疲劳,但士大夫,诗人都是喜欢喝低度数酒(比如明清两代的江浙地区的黄酒。唐朝时期的米酒)。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减少,高度酒的市场必然是越来越少的。

并不是江小白的问题,而是大趋势不能支撑白酒市场的扩张,而茅台的强大在于现在的中国没有一款低度数高端酒水来重新建立高端要求的标准,所以茅台再市场上的问题不会太大,因为茅台金贵的观念不是一两代人能消除的了。

第二个理论就是我粉丝的理解,年纪越大,倾向于无性恋,个人成就,钱,权力,征服欲方向上面的考虑会更多,这就是许多社会精英(有钱人,西方社会中的主教)眼中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刺激,所以人越来越现实(不太那么唯感情)是一种必然结果。

年轻一代的同性恋比例高,一个是经济发展带来个人主义的崛起与社会包容度的提升,俗话说就是他人的事情关你屁事,人更愿意表达自己,过去一些隐藏的倾向在现在更能被接受。

还有一点就是年轻人总是追求情绪与感情的纯粹,同性之间的感情没有掺杂欲望,所以显得纯粹,这也是理由之一。

第一次重不重要,在古代来说,这是一个标准,可以避免非常多的风险,比如前男友的报复与纠缠,被带绿帽子风险的下降,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科技技术这能总结出来这种标准来规避风险。

所以第一次的重要性是一种古代对抗个人隐私这种信息高度不对称下的市场劣化的主要手段。

第二是年纪大的男性都是倾向于保守的价值观念,年纪轻的男性倾向于激进,第一次是在传统价值观下重要的标准之一,当年纪大的男性倾向于保守立场的时候,第一次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第三是年纪大的人,倾向于无性恋,而个人成就与征服欲是可以通过第一次而得到的,所以像《蜗居》中的宋思明对待老婆与女主的差异就是一个价值差异,或者说实现了宋思明的青春梦。

当然如果提供不了第一次的价值,那用提供其他价值也是可以,比如说《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第一次是靠自己老婆闺蜜的老爸进入政界,第二次是靠高小凤背后老板的父亲——赵立春,仕途顺利的,我们的高育良同志也是一个靠老婆的人。

高小凤是不是第一次不重要,读不读明史不重要,她是不是赵瑞龙的手下才最重要,与高育良接触最多的大弟子祁同伟说过他的师傅爱江山胜过爱美人,我们的育良书记因为老婆而兴,也因老婆而亡,还真是如同左传中的:“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啊。

那就需要提供其他价值去填补第一次的缺失了,比如钱,权力与地位,当然第一次也能换取许多东西,世界就是这样,能为自己负责的只能是自己。

还是有爱情的,《是,大臣》中哈克在回忆他与老婆的过去,在大学前的草坪上和他老婆讲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后面连支持他的观众都不喜欢他的这些话,何况他的老婆,所以哈克与他的老婆是真爱,宏观经济理论本来就枯燥,不对一个人的理论感兴趣的话,那么就是对这个人感兴趣了。

感清终会变淡,理性总将占据大脑。

4.世界残酷吗?

我身边女的羡慕男的,男的羡慕女的,世界的残酷是不分男女。

首先说一个,我在看见B站上的三十岁女性抱怨自己喝不到同龄男性的奶茶了,这是自我价值不断减少的现象,人人都不愿意持有不断贬值的资产,同样在生育价值与外貌价值随着年纪增长而减少的现实下,人们不愿与年纪大的女性约会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男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会承受大量的社会压力,那个《约会专家》说的一样,生存都很艰难,何谈生活。

我一个朋友在大学读书时候,谈了一场恋爱,最后女生说了一句和你在一起看不到未来,先比男性请不请奶茶,这句话对一个人的伤害更大,会让一个人变得急躁与压力过大,短时间内想取得成就的想法急速增加,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被骗。

问题的关键,男女残酷开始时间不一样,男性在毕业之后,因为没有太多价值,而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而女性在30岁以后,会因为外貌价值与生育价值的丧失,才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残酷。

对于女性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婚姻能改变自身阶层,最大的不幸也是这个,改变是一个中性词,人人都想持有一个不断升值的资产,也想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是对的,可以命运无常啊。

5.有没有什么给年轻人的两个建议?

一个是基于投资,身体,经验方面,我建议各位读一读经济学书籍,对你投资有好处。

还有一点是你如果在研究历史或者人口,研究经济学其实是一个好的方向,天天看人口或者历史,我是看不下去,不能改变的东西,研究起来太痛苦。

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也和建政上的经济问题不一样,建政的解决方法是为了长期,而且总有一种社会剧烈变革的前提条件,现实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短期问题,而不是长期问题,不需要社会剧烈变革。

今年的经济实际上是复苏的,十几天前,就有广东省干部开誓师动员大会,到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招工热潮,证明经济政策是有效的。

一月份的经济数据很吓人,社融数据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长1.8%,信用货币投放量越来越高,M2同比增加9.8%,M1下滑增速为-1.9%,房贷利率还在下降,这个证明放水政策越来越失去效果了。

去年到今年,暗娼在增多,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甚至长沙出现了万元做饭上门服务,成年人基本上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经济下行对普通人不是一件好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接盘的可能性更大了。

经济越差,暗娼越多,小姐,口红,丝袜经济效应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中产岗位的减少还是在继续,工厂类岗位出现复苏。

我在年前写的经济学展望是对的。

人一辈子没有那么多投资的好时机,面对普通人的机会大概率有三到四次,实际上只有两次,前面二十多岁没钱,后面五六十岁,没有心脏支撑操作。

早投资,第一是积累经验,第二是早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一块料。

人到50到60岁的时候,再踏错一步,是没有时间与心气改变自己的错误。

另一个是基于年龄感情,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吊,也没有那么水平差,早谈谈恋爱,不负自己的青春就行了。

租鸡青一,天下大同,低结婚率很多国家都有。

贫穷不会导致自信与自尊,只会导致为了生存而违背道德的事情变多,正是因为有骨气的穷人少才值得被宣传与鼓励。

结婚作为一种人类对抗风险的手段,在现在个人私生活高度不可知的情况下,有可能形婚的可能下,不结婚也是一个好选择。

不过我现在还是倾向于选择结婚,毕竟得了新冠之后,一个人过还是有点问题的。

下周就是情人节了,祝愿点赞这篇文章的人情人节不是一个人过,找一个伴侣度过情人节。

下周日就是我的生日,可能不会直播,更新文章晚一天。

春节的我

情人节遇到曾经深爱的人(情人节特刊谈情说爱)(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