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罕见的诗(听汪元量唱醉歌)

南宋最罕见的诗(听汪元量唱醉歌)(1)

听汪元量唱《醉歌》,

感受南宋亡国场景

汪元量,号水云,钱塘人。南宋末代皇帝宋度宗的琴师。1276年,苟延残喘的南宋朝,开始走上它的亡国之路。

就是这位水云先生,作为皇帝身边的侍臣,出入内廷,得宠宫闱;作为南宋悲歌的吟唱者,满怀着哀民之情,涣发了书生之气,将他亲眼目睹并感受到的历史车轮向前转动的那一霎那,所碾出的那种苍凉、苦痛、惊悸与无奈,唱给后世的我们。

1

1275年,元军像一群南迁的野牛,浩浩荡荡地奔跑在长江中下游南北两岸广袤的土地上。

未几,两淮流域,荆襄大地,驻地宋军望风披靡,一片降幡。

败阵场面,犹若决堤洪水,泛滥古杭。

元军的声声战鼓,惊天动地擂进了南宋的心脏——临安。

万马齐鸣。惊人心魄。

宫外的战鼓声,吓不了不足五岁的小皇帝,却让六十七岁的老奶奶谢道清太后,惊魂不已。太阳早已投下它那不很光亮的线条在墙头墙尾。谢太后看得似乎忘了自己。

侍从踩着小碎步迈进来,躬了腰,说道:“太后,该早朝了。”

这位临朝称制的谢太后,很久才缓过身来。她微闭着眼,无力地点了点头。

殿堂下,稀稀拉拉站了一群老臣。

有几个,正在交头接耳。

坐在帘子里的谢太后,用手撩了一下帘儿,问道:“吴坚呢?”

正议论着的那几个老臣,一下子没了言语。不久,一个老臣站了出来,说:“禀告太后,吴坚今天身体欠安。”

谢太后叹了一口气,又问:“谢堂呢?”

另一个老臣磨磨蹭蹭站了出来,说:“禀告太后,谢堂他说,昨晚得了风寒,走起路来,头重脚轻。”

谢太后又说:“那你们,有什么要禀奏的吗?”

一个老臣惊慌失措地移出脚步,说:“太后,昨晚我一宿也没闭过眼。元军在外面擂战鼓。他们已经打到临安城外了!”

谢太后把眼睛闭了一阵。没有说话。

忽然,谢太后说:“还有谁可以带兵交战?”

一个老臣稳稳当当向前迈了一步,微笑着说:“太后,老臣以为,现在应该派宫中的侍从和宫女出去了。”

“放肆——”谢太后大声骂道。

说话的那个老臣,全然没一点畏惧了。他鼓了鼓眼睛,朝谢太后得意地笑。

谢太后觉得脑门子一阵剧痛。她左手扶着头,右手缓缓地从帘子里伸出来,再用手掌向大臣们做了一个外抛动作。

殿堂上的大臣们,就三三两两出了宫殿。

伫立在墙边的那位老琴师,汪元量先生,顿时泪流满面。

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千行。

【《醉歌十首》之三】

2

慈福宫前。

香香和飘飘,正在鱼塘边赏鱼。

宦官小六子,急匆匆地从东门向西门跑。

飘飘瞟见了小六子,笑着说:“小六子,你干吗走得那么急?当心把脑袋给撞肿了!”

小六子好不容易立住了脚,他隔着鱼塘说:“娘娘,我有天大的急事呢!等会儿,我马上就过来。”然后,小六子踩着急步,继续往西门跑。

池塘里的鱼儿,成群结队,个个摇头摆尾,像慈福宫成百上千的宫女。

香香指着那群正游过来的鱼儿,说:“飘飘姐,你快来看,它们游得多美呀,自由自在,幸福无比!”

这时,小六子急着步子过来了。

小六子说:“娘娘,我这儿有太后的旨,快回慈福宫吧!”

慈福宫里,数百名宫女跪在宫内,她们在聆听着谢太后颁下来的那道旨。

小六子拉开旨宣,读着:“慈福宫的娘娘们听旨!谢太后有旨,从今往后,南宋降元,宫中所有人不得违抗!”

小六子走后。

慈福宫里哭声如潮。

香香搂着飘飘,痛哭着:“飘飘姐,我还以为自己能服事主子一辈子呢。可是,现在南宋降元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惨呀!”

宫中哭声一浪盖过一浪。像皇帝驾崩一般。

突然,有位宫女惊叫道:“伯颜来了!”

宫内一下子死一般地静。

一个进宫不久的小宫女,悄悄问道:“伯颜是谁?”

另一个宫女轻声说:“伯颜就是元军那个统帅,蒙古过来的,吃羊肉长大的,满身都是膻味。听人说,他很爱吃人肉呢!”

小宫女吓得目瞪口呆,脸色惨白。

霎时,这位小宫女一头奔过去。撞在了那个粗大的红柱子上。

一滩殷红的血。

六宫宫女泪涟涟,事主谁知不尽年。

太后传宣许降国,伯颜丞相到帘前。

【《醉歌十首》之四】

3

1276年正月十八。

元军进驻临安北郊的皋亭山。

元军统帅伯颜,已经放出了狠话:五天之内,南宋务必奉上传国玺和降表,以示请降。

正月二十二,临朝称制的谢道清太后,派文天祥、吴坚等数人,前往元部商议降事。

宋人一行刚入伯颜帐蓬,伯颜便撂给部下一个眼色。顷刻,几个蒙古兵,像狼一样扑过来,一把擒住文天祥,然后绑了。

文天祥挣扎着骂道:“伯颜老贼!你竟敢扣押使臣?”

伯颜哈哈大笑,他用手撩了撩左唇那一绺黄胡须,说道:“擒你文天祥,比擒那个小儿皇帝还管用!快给我把这个文天祥带出去!”

几个蒙古兵。押着文天祥出了帐蓬。

吓得吴坚脸色惨白。

伯颜说:“你们的传国玺和降表呢?”

吴坚诚惶诚恐地将传国玺和降表拿出来。一个蒙古兵把这两样东西,呈给眼睛发亮的伯颜。伯颜摊开那份降表,脸色越看越难看。突然,伯颜撕了那份降表,拧成一个球,丢在了帐蓬一角。

伯颜吼叫着:“这哪里是什么降表?天下已是我大元的了,这降表上怎么还能够用宋号呢?简直就是放肆!”

伯颜耸了耸鼻子,又继续吼叫说:“南宋既然要请降,那么,就请你们的当朝的谢道清太后,再给我出一张手诏,把所附的州郡,通通写清楚!”

伯颜转过身,从腰间抽出一把锃亮的小弯刀,一刀就插在了茶几上。小刀子还在晃着它的力度,左右摇摆。

伯颜说:“告诉你们谢太后,我伯颜的忍耐,是有限的!给你们两天时间,如果不呈上新的降表和手诏,我要血洗临安!还有,你回去,告诉你们主子,这个文天祥,就留在我这里了。还不快滚?”

吴坚酸着腿,回到谢太后身边。

谢太后听了,眼前一片漆黑。

黑沉沉的夜,就这样伴着谢太后。

漏壶的滴声,清脆悦耳。二更时,外面夹杂着奔跑声;三更时,外面宫墙里,传出了隐隐的哭泣声;四更过了,谢太后辗转难眠;六更时,滴漏声仿佛化成了万马奔腾的可怕场景,隐隐地可以从中,感受到刀刃相击声、哭喊声、狂笑声、马嘶声……谢太后全身抽搐着。猛地坐在了床沿上,呆呆地望着窗外那灰蒙蒙的夜。

宫外有侍从在小声地喊:“太后,该早朝了。”

宫殿里黑沉沉的。

一支支庭烛、燎烛,吐着泛红的光。它们在宫殿的数个角落,默默地流着热乎乎的泪。黑暗依就笼罩着殿外。殿内仿佛有很多老臣在挪动。

有侍臣将重新写好的新降表,呈了上来。

侍女端过笔砚,侍臣抽了笔,在砚池里着了着墨,然后递给谢道清太后。谢太后颤着手,抖着唇,接过笔,在新降表上签下:臣妾谢道清。

刚写完,一股鲜血从太后嘴里喷出来,远远地洒在殿堂里。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醉歌十首》之五】

4

春雨放晴。美丽的西子湖,水光潋滟,山色堆翠。

这天,汪元量抱着他的琴儿,端坐在皇家游船上。他陶醉地闭上眼,用他那灵巧的手,拨出湖面上最深沉的第一声:咚——

琴声洒落西湖。顷然间,牵出了箫管声、笛声、筝声……

天籁飘荡。舞姿摇曳。

南宋君臣们,笑逐颜开。度宗皇帝赵基,拍着手掌,连连称道:“好!好!文爱卿,面对此等美景,东坡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汪元量调整了一下弦,用一种很轻快的曲儿,配合着文天祥的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哈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斟酒,今天,咱们君臣同乐!”度宗皇帝开心地说道。

汪元量拨动琴弦。乐声飞过湖面,鸟儿翻飞空中。天地为之动容。

春雨放晴,美丽的西子湖,水光潋滟,山色堆翠。

这天,汪元量独自来到西湖一角,只看到红船,一艘连着一艘,三三五五地飘浮在湖面上。

伯颜坐在彩船上。一手搂着女人腰,一手把着酒壶,笑得前俯后仰。几个蒙古佬,拉着几位江南女人,在跳“巴扎黑”。

旁边那艘彩船上,有个蒙古兵,正在给女子灌酒。被灌的那个女子,痛苦地呼喊着。恣肆的奸笑声,飞过蓝天。有女子纵身跳入清澈的湖水中。红艳艳的裙儿,在水中慢慢飘散着,飘散成一朵美丽的花。

仍有震耳欲聋的战鼓声,沿着美丽的西子湖畔,一路吆喝着捶过来。

鸟儿惊恐地穿梭在喧嚣的天空里。越飞越远。

涌金门外雨晴初,多少红船上下趋。

龙管凤笙无韵调,却挝战鼓下西湖!

【《醉歌十首》之八】

5

南苑西宫内,空无一人。

走过去,只留下几把残破的琴筝。

西宫一角,凋枯了一年的荆棘,又开始长出它那嫩绿的新芽。皇家园林里,挺立着几棵孤零零的冬青树。几只乌鸦,跳跃在枯枝间,唱着胆寒的哀歌。

一群蒙古兵窜了进来。

他们密扎扎地环立在庭院的栏干边。有的用马靴踩踏着座板,有的用拳头捶打着暗红色的柱梁。

一个蒙古兵好奇地用手,指着院内那棵红梅树,大声地说道:“扎木合,扎木合,你快过来看,那就是杏花!红艳艳的杏花!”

正说着,一阵冷风吹过来。把那朵红艳艳的梅花,吹飞在寒冷的庭院里。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醉歌十首》之九】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