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

张德芬的新书《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让人读后感慨颇多。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1)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在抱怨孩子读书苦、读书累,但当孩子放弃读书以后,他们的生活是苦还是累?

现实中,多少人整天嚷嚷着减肥,但面对美食的诱惑,却忍不住大快朵颐,等到饭后,还不忘说一句“再不敢吃了,我要减肥。”

科技时代、5G网络、高楼林立……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迷茫,不知道到底在追求什么,也变得不不善于表达。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2)

这个时候,不论是独处一室,还是挤身公司,或形迹匆匆地搭载“滴滴”,或旅行于高山大漠,但内心总像缺少个东西。

有人说,我们是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可是,幸福在哪里?有些人穷其一生也找不到北?直至遇到《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我只读到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说的两个字:放下。

回过头来看,从小,我们就是受到父母的教育,这个该做,那个不能做;等到上到大学,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这个要考,那个不是重点;就是毕业参加了工作,也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生怕“越雷池”一步;就是结婚成家,为了生存日夜劳动……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3)

其实,我们都走在一条差不多的道路上,只不过有性别的区分,有身份的界别,都像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步一动往前冲。

当然,《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主要讲的是管理情绪的问题,但是,情绪从何处来,该如何放弃?坏情绪时候,又要怎么云处理,我信为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得学会放下。

张德芬说:

“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已。”

既然,一个人只有处理好内在的情绪,才能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轻易地被激怒,被伤害,被否定,他会更加冷静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那么,“放下”,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4)

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过一句话:“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

心存怨恨,只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拿别人犯的错来惩罚自己,这是傻子才干的事。

如果自己学会“放下”,别人的借,怎会在他处受到报应,我们为什么耿耿于怀?

好的情绪如此,坏的情绪亦然,这样,自己才变得通透,心情轻松,“吃嘛嘛香”,岂不美哉?

就像作者写得那样:“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都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照顾好你的情绪,人生也会大不同。”

为什么要反复讲“放下”这个词?在作者第一章里,就明确提出一个观点为:“哪有不可原谅,你只是不肯放过自己”。

文中举例,茉莉的姨妈命很苦,丈夫早死,两个儿子先后患病离她而去。姨妈找到姐姐(茉莉的妈妈)后,宣称她“本可在单位飞黄腾达,但是因为姐姐在台湾,就受到歧视,所以不能转正。”

于是,每次见面都拿这个出来说事,反复加重茉莉妈妈的罪恶感。为了补偿,茉莉妈妈就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不料,贪婪的姨妈变本加厉,竟然提出“你不要每月给我钱了,你一次给一年的。不,给五年吧,谁知道你们家能有钱多久?”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5)

看到这里,谁还会顾念亲情去解释?面对如此欲壑难填的姊妹,亲情不是挡箭牌,只有撕破脸皮,绝交。

姨妈如此,怪谁?她的执念就是“姐姐不管她,姐姐害了她”。她的心里,满是怨恨,这只能怪她,不懂得放下。

正如张德芬说的那样:“姨妈不懂修行,也不会反观诸己,她只能成为命运的囚徒”。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6)

那么,放下的结果会怎么样?

姜涛曾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演员,但是他所拍的电影却没有在娱乐圈中激起任何的火花。

这个时候,姜涛学会了放下,他“放下”了发往的知名度,而是回到了农村老家,凭借做小视频以及直播等,现在月赚百万,成为稳妥妥的“网红”。

放下“名利场”,不是单纯的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规划人生。这是积极的作用。

有时候“放下”过去,不是为了“决算”和“划清”,而是为了更好地轻装前行。

张德芬讲了她在广州参加一个生命全息疗愈的课程班,杨珑老师则把父母的伤痛比作一百公斤重的行李箱,告诉人们一个简朴的道理:有很多亲人的痛苦,我们明明承担不起,却幻想着自己可以承担。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背负着这样一个重担。

此时的“放下”,不仅要“学会把伤痛的包袱还给父母”,而且要知道一个道理,“与父母断奶的最高境界:不需要父母快乐”。这些放下的要不要原因,就是要让父母学会且懂得:“他的喜怒哀乐控制不了你,感情勒索不到你了,他们自然也会长大,知道该用最有利于双方的态度来面对你。”

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会想到原生家庭出生的房似锦,她的妈妈为了给弟弟娶媳妇、买房子,变着法子哄骗自己的亲生女儿。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大学同学萧哥的老家在西北,父亲去世,母亲独居。家里的两个兄长也都有一摊子事情,萧哥看母亲视力不好,就想着做完白内障手术后住在老屋生活不方便,送去当地养老院养老,谁料竟被二哥阻拦。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7)

二哥将母亲接到自家后,以照顾老人为名,伸手要钱:仅手术费一项就要了5100元。此外还有购买家具、水电费,并且准备将原来的老宅卖掉。母亲也帮着老二说话,为此家里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现在,母亲突然提出要重修老屋,每次给萧哥在电话里施压。

我后来告诉萧哥,要学会张德芬在广州学习的经验“放下”,学会与“父母断奶”,只有这样,双方才是解脱,双方都能轻松。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8)

要放下其实不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靠内求的方法来止息我们的烦恼,可以经由各种途径。

最幸运的人,就是经由“知见”的改变,能够一下子醒悟过来,改变看待人、事、物的看法,进而获得解脱。

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感到一个无奈的事实:道理知道了,却仍然做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在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心里明白,但是行为上却无法做出改变。

《一个书生》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个书生,每天勤奋读书,却一直不中举。一天夜里,书生照常看书,一只老鼠又来偷吃他的粮食。他很气愤大喊道:“别人家的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的粮食?”

没想到老鼠居然说话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书生问老鼠:“这是为什么?”

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祖好了。”

他在路上遇到一个财主,财主给他钱财,让他顺路问佛祖,16岁的女儿为什么不会说话。

他在路上遇到一个拄着一根锡杖老和尚,老和尚拜托书生问问佛祖为什么修行了500多年还不升天。

他遇到了一只大龟,老龟得知书生面见佛祖,让书生替他问佛祖他它修行了1000多年,什么时候变成龙。

书生走啊走,累极了,迷迷糊糊睡着了。

梦里佛祖出现了,佛祖问他:“你这么大老远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吧?”

书生说:“是的,佛祖,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佛祖。”

佛祖说:“好啊,不过有个条件,你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

书生答应了,心里想,我问哪几个问题呢?最后决定,反正都不容易,还是替老龟、和尚和财主先问问。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9)

佛祖告诉他:

老龟是因为舍不得它那背上的龟壳。

老和尚整天心里记挂着他的锡杖。

哑巴女孩见到她的心上人来了,就会说话了。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老龟的龟壳里有24颗夜明珠,老和尚的锡杖是无价之宝。书生回到财主家门口,那个哑巴女儿开口了。

故事里,老龟和老和尚得遇佛祖点化,才明白“放下”的道理,于是舍弃身外之外,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普通人要想改变,就是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大脑的神经回路”,这是一劳永逸消除烦恼的好方法。毕竟情绪的积压、能量的累积,让人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就无法控制自己,更别提“放下”。

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有些时候,要有计划地去清理自己身体的堵塞能量(借助跳舞、冥想、健身等手段),借由推拿按摩、拉伸(瑜伽)、能量导引(太极),让自己……做一些心灵和能量的净化。”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10)

其实,“人”字就是一撇一捺,很简单,完全没有必要那么复杂,有些时候,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就那么一回事儿嘛?

前阵子,朋友圈里有一篇《当我要上养老院的时候》的文章非常火爆,作者是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街道的一位退休作家,这是一篇即将去养老院时发出的感慨。

文章中,有几句话很值得朋友们读读。

“……养老院只有一间屋子,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一台电视机,一个电磁炉,一个微波炉。

根本没有存放我这些平生积攒的财富的地方。

在这一瞬间,我忽然觉得,我的这些所谓财富都是多余的,它们并不属于我!

我只不过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它们实际上只属于这个世界,轮番降临的生命,都只是看客。

我的这一屋子东西,真想捐献,但是拿不出手。要处理现在成了个难题,子孙能接受的寥寥无几。

人活一辈子终于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不要被多余的东西束缚住了快乐!

最后,送给同龄的老年朋友四句话:

争名夺利挺荒唐,焦虑算计天天忙。

等到最后才明白,人生不过一张床。”

当然,这些都是积极地“入世”,并不是消极地躲避。正如《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一书一样,全书都是张德芬的全新创作,结合多年的心路历程,将全新修心体悟、落地实操的方法汇集成书。

随便打开一页,都能够很容易地开启一段情绪疗愈之旅!

寻找幸福也能很简单(有人穷其一生找不到北)(11)

比如,向内探求,看清情绪的真相

最佳的人生状态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能够更好地应对它们。

再比如:你情绪里的刺,是小时候藏起来的委屈

孩子会继承父母能量上、情绪上的伤痛,要学会把伤痛的包袱还给父母。

书本只是药引子,要践行,还得自己亲自去做。否则,白白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诚心。

寻找幸福,学会“放下”。这才是今天的主题。文后,我摘录一个故事,与诸君共勉:

无德禅师曾写过两句让人匪夷所思的话:“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谁能解开此答案,当属真正地“放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