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米长跑的正确跑姿(跑姿与速度)

1000米长跑的正确跑姿(跑姿与速度)(1)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一岁半的孩子去海边时,必须经过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这条道路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通过。年轻的父母发现,把小孩抱在怀里非常累人。不过,后来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能自己走完这段路:他一会儿停下来看花,一会儿坐在草坪上,一会站着看动物。因此,这个孩子可以每天往返于这条漫长艰难的道路而不知疲倦。同样,在同一座山同一条路上,如果我们一路小跑是为了不错过清晨美丽的日出,而另一天是为了跑步训练,即便以相同的速度,哪一个会令我们更舒服呢?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人类的行为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无意识行为;二是有意识行为。婴儿的一切活动属于第一种行为,大概从3岁起,就变成有意识的活动。这难道是说有意识比无意识更有智慧吗?恰恰相反,无意识形成智慧,意识形成知识。而

智慧与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灵即智慧,知识是经验技巧。就像毕加索所说“我一生都在向儿童学习画画”。这位大师拥有精湛的绘画技巧,却再无法拥有儿童的心灵视角。也就是说,我们期望通过努力获得良好的奔跑姿态是可以的;但显而易见,这与长跑的特点相违背:长跑不是走T台表演,通过刻苦训练走出优美的猫步,长跑是一种极具个体气质的运动,其姿态在学会走路时就已形成。这取决于基因和环境。例如:即便是亲兄妹,由于遗传了不同基因特质而大不相同,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也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动作气质和爱好。最为明显的是婴儿走路,没有人去教他们姿势,迈腿摆臂属于本能,却出现各不相同的姿态。

成人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是由于我们相信自己有学习能力,能靠学习学会一切东西,然而事与愿违,所以人们也常说改变一个人是徒劳的。自我改变也是极为有限的。我们无法重来,我们再也回不到婴幼儿时期重新感受一下:孩子是靠心灵吸收周围所有事物,即婴儿的这种吸收是无意识的,科学家称这种记忆类型为“记忆型基质”。“记忆型基质”对人的成长发育的意义在人的动作、神态、步态方面也有所表现。七个月的胎儿离开母体就可

以存活下来了,说明七个月的胎儿就已具有心理活动能力。我们的基因与小时侯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们,一切是无法选择和重来的。但幸好,跑得快慢并不完全取决于跑姿,所

以我认为,想提高速度而主动调整跑姿是徒劳的,无异于邯郸学步。这听起来有点令人气馁,但并不是说我们在速度上无法进步,只是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姿势与速度的完美罢了。

现在来谈一谈速度:关于很多人关心的摆臂、脚板落地顺序等其实都是被动实现的,主动者是速度。那如何实现速度的进步呢?没有人会看见一个气息不平稳的人能舒服跑上几十公里,在同等距离和速度中,轻捷的人肯定会更省力。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除了那些有天赋的人。是的,天赋是客观存在的,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在幼儿园里选拔各种特长苗子。“天赋”这个词并不残酷,也并不令人自得。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已的天赋,只是有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先做到呼吸自如,能够利用呼吸调节自身状态,加以时日,身体会逐渐变得轻盈。那加快速度的方法是什么?现在我们可以做的是调整步伐,尽量放松。无论美丽的你是较高的身材还是娇小的身材,在最初阶段请体会小步快频的跑步方法,无需顾虑抬腿的高度,只需让双脚找到一种贴地滑行的感觉。至于双臂,自然摆动即可,肩胛自然下沉。当你跑得越来越放松,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核心肌群也得到加强,如腹肌、臀肌。所以,不必刻意去调整你的姿态,更快的速度都是从放松跑动中得到的副产品。用无意识的奔跑获得有意识的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