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笔大全(那年中秋小小说)

作者 /未央君

中秋随笔大全(那年中秋小小说)(1)

贫瘠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平常人得有颗苦中作乐的不平常的心。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嫩江边的一个小乡村的人们,就是这样打发时光的。

八月十五云遮月,北方的节气大体都很应验农谚。这不,八月十四老天就开始布局,傍晚时分,起了浓云,还伴随阵阵凉风。风在雨头喽,屁在屎头喽,一场雨那是狗咬屁股——肯定(啃腚)的了。可是一场院刚打完的绿豆还没装袋入库,这要受了雨,一年的汗水可泡了汤。

此刻忙乎一天农活的社员们刚捧起饭碗,劳累的身子还没缓乏,队长郑“冒烟”急得在队部兼马房的土屋里转成了热锅里的蚂蚁,“不行”,他对李会计说:“我东你西,叫大家来抢收绿豆,你就说来的人明天有干货”。好唻——李会计也就是“鬼子六”话没落地,人早窜没影了。屯子不大,人亲不隔话,几乎人人都有个外号,队长郑经仁,叫本名自己都不习惯,叫“冒烟”,南北二屯都知道:恨活,领社员铲地不干到太阳当头晒冒烟不收工。屯子里外号起的随意又传神,比如李会计的“鬼子六”就是身材瘦小行动敏捷加心眼子多,比鬼都溜,叫白了才鬼子六。

毕竟是自己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收成,人来的齐又都马上抄起家伙主动拿活儿,也有人小声嘀咕“啥干货啊?别又是十斤八斤土粮一车笸箩茬头子”。当时是三级核算队为基础按劳分配的时候,生产队底子薄队长支配权有限,奖惩除了扣工分,实物就是场尾子(土粮)和烧柴苞米茬子了。

今天来的一人一斤月饼!鬼子六耳尖,听音就接茬,还越俎代庖替冒烟队长当了家。然后寻摸队长,朦朦胧胧中恍惚收到郑队长的认可。

好嘞,看我的。光长体格子不长心眼的张三小子大喊一声,轻载放跑重载放颠,还专挑装的多的袋子抗。这孩子憨是憨了点,但不惹事,挺招人稀罕的,二十大几了说不上媳妇,不少人替他着急,还是很有人缘的。

人心齐泰山移,一顿饭的功夫,最后一袋绿豆入库,雨点劈里啪啦的就砸下来,瞬间张三小子的头发就象水洗的一样,大家明白,那是汗水多于雨水。

明天晌午收工大家就上这领月饼。郑队长一句话让大家悬着的心落了地,看见雨势减弱,有人衣服罩在脑袋上开始往家蹽,毕竟活计太累,这一天的活有点象长跑后又来个急冲锋,真是累的王八二正的,回家“贴炕站一会儿”是没有比这再美的事了。

人渐渐没了,张三小子磨蹭到队长跟前:“叔,我不要一斤月饼,明天让我吃个够,行不”?行!鬼子六又一次当了队长的家。看见张三小子慢慢地跑出保险灯的光环,冒烟队长说鬼子六:让他管够,吃冒了算谁的?撑坏了咋整?鬼子六嘻嘻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庄稼饭,十点半。收大秋前没什么要紧的活计,无非是起(牛马羊)圈拉土沤野肥,有一搭无一撞的农家日常。赶上过节,收工比往天早了半个时辰,大家都惦记月饼,还有想看看张三小子管够吃,能造几块月饼的。

还是马房子兼队部那疙瘩儿,人比昨晚上多多了——来了不少老婆孩儿,寂寞乡村屁大点事都是新闻,何况让张三小子管够造月饼这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好事呢,领完月饼的人也不走,掰半块月饼哄住孩子,伸长脖子看人群里的张三小子到底有多大肚量。

鬼子六出手大方,直接给张三小子面前放了六块月饼——就是现在有的地方号称老式月饼的那种,做工粗糙、二两半一个、五仁月饼的前生、连包装纸都省了那种。张三小子两三口干掉一个,狼吞虎咽的对第二个下手,鬼子六倒出功夫开始扯闲篇:竖着好咽横着难吃可不是说吃面条就顺溜,是说吃什么东西别置气。春起西屯刘大虎和人打赌吃半块(半板)豆腐,差点没胀死。豆腐那玩意是发物,铁打的胃也受不了啊。这月饼也一样,三个吃饱,四个撑挺,吃五个、吃五个得是驴肚子啊——哄!笑声差点拱起房棚,鬼子六是背对着张三小子在那白呼儿,可就象现场解说一样精准:张三小子刚刚把第四块剩下的一个月牙攮到嘴里,另一只手伸向第五块,两人这么严丝合缝的配合,看热闹的能不笑掉下巴?

此时张三小子再憨,也是没法下口了,尤其笑声中女孩子银铃般的音响,让他不知都怎么做才好。吃吃!鬼子六好象啥事没发生似的,回头劝张三小子:都吃了,不够还有。张三小子有生以来头次腼腆:我真的不能再吃了。鬼子六没有再劝,嘴里似乎和大家较劲,眼睛却望着队长:别眼馋三小子能吃,人家昨晚一个人差不多顶两个人的活,至少顶一、个、半是宽超的。不像有些人,拿着整劳力的分,八厘谷子的力都舍不得出,哼!

郑队长很合时机的发话了:三小子能吃四块月饼,不赖了。剩下两块也奖励给他,拿回去让爹妈也沾巴沾巴。少有的,人群里竟有了掌声。冒烟队长很得意,心里直嘀咕:看来鬼子六这点花花肠子没白长——看看,屯子人夸人都和别地不一样。

中秋随笔大全(那年中秋小小说)(2)

作者简介:未央君:本名王伟明,吉林镇赉人。机关文字工作者,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曾有通讯、 杂文、随笔见诸《人民公安报》《检察日报》《法制日报》《保密工作》及《吉林日报》《检察风云》等报刊。近年来小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篇刊发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作家文学》《作家故事》《中国现代文化报》《嫩江文学》等网络平台和纸媒,间有获奖。有两篇游记被收录《中国作家库》优秀作品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