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和以太网(工业以太网完全替代现场总线技术)

近几年,随着智能制造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对底层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改造与升级,由此引发了是否有必要采用工业以太网替代现场总线技术的问题讨论。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智能工厂的应用实践的深入以及IT与OT的逐渐融合,打通上层业务管理系统与下层生产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是大势所趋,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正在推动控制层和管理层构建统一的网络通信标准,使得工业以太网正在成为现场总线技术的重要替代者。

现场总线和以太网(工业以太网完全替代现场总线技术)(1)

IT与OT融合推动工业以太网快速发展

工业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和通用工业协议的结合,是标准以太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延伸。近年来,为满足高实时性的工业应用需求,各大工业自动化公司和标准化组织纷纷提出了各种工业以太网实时性的技术标准,这些方案建立在IEEE802.3标准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标准的扩展以提高实时性,并做到与标准以太网的无缝对接。

现场总线和以太网(工业以太网完全替代现场总线技术)(2)

根据从站设备的实现方式,可将工业以太网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采用通用硬件和标准TCP/IP协议。Modbus/TCP、PROFInet/CbA、Ethernet/IP均采用这种方式。使用标准TCP/IP协议和通用以太网控制器,所有的实时数据(如过程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如参数配置数据)均通过TCP/IP协议传输。其优点是成本低廉,实现方便,完全兼容标准以太网。在具体实现中某些产品可能通过更改或优化TCP/IP协议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实时性始终受到底层结构的限制。

第二类:采用通用硬件和定义实时数据传输协议。EthernetPowerlink、PROFInet/RT采用这种方式。采用通用以太网控制器但不使用TCP/IP协议来传输实时数据,而是定义了一种专用的包含实时层的实时数据传输协议,用来传输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数据,TCP/IP协议栈可能依然存在,用来传输非实时数据,但是其对以太网的读取受到实时层的限制,以提高实时性能。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实时性较强,硬件与通用以太网兼容。

第三类:采用专用硬件和自定义实时数据传输协议。EtherCAT、PROFInet/IRT、SERCOS-III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在第二类的基础上使用专有以太网控制器以进一步优化性能。其优点是实时性强,缺点是成本较高,需使用专有协议芯片、交换机等。

工业以太网替代现场总线的驱动力

随着智能工厂的推进与实施,企业对构建统一的工业通信网络有着十分迫切的应用需求。但由于目前工业现场总线标准种类繁多且互不兼容,不同标准的控制器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传输,网络通信协议的不一致使得自动化信息孤岛广泛存在,这对企业构建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能工厂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这成为推动工业以太网替代现场总线的主要驱动力。笔者认为,随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工业以太网将会部分替代现场总线成为工业控制网络通信的主流,

第一,推动业务管理系统与工业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已经成为智能工厂实施的关键一步。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效率更高、通用性更强的网络通信标准,为推动构建互连互通,以及具有更好互操作性的透明一体化工业控制网络提供动力。

第二,现场总线由于缺乏对诸如语音、图像等新数据类型的支撑能力,使得现场总线技术无法满足日益智能化的工业应用需求。工业以太网本身就是基于TCP/IP协议,在带宽、数据类型支持以及非机构化数据的通信方面有着现场总线无法匹敌的优势。

第三,普遍认为,由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采用CSMA/CD碰撞检测方式,网络负荷较大时不能满足工业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但是随着更快的光纤正在逐步替代线缆,网络带宽的大幅提升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同时,工业厂商也通过在以太网中加入实时数据传输协议来提升以太网对工业数据的实时传输能力。

第四,为保证工业以太网在震动、灰尘、潮湿等恶劣工业环境下可靠稳定运行,工业设备厂商正在为此专门开发和生产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产品,安装在标准din导轨上并有冗余电源供电。为提高网络抗干扰能力,主干网可采用光纤传输,现场设备的连接则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对于重要的网段还可以采用冗余网络技术。

总 结

尽管目前工业以太网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已经部分实现对现场总线的替代,但笔者认为,现在谈工业以太网全面替代现场总线的为时尚早。工业以太网在实时性、可靠性和抵抗恶劣环境等方面有所进展,但对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以及更为底层的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的互通互联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控制网络领域仍然将是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并存发展。但从最终目标看,工业以太网替代现场总线的进程将无可避免。

-End-


云智图

——专注于工业设计的互联网按需雇佣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