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安处即是吾乡出处(苏轼最有哲理宋词)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的一句精彩宋词,原词题目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所安处即是吾乡出处(苏轼最有哲理宋词)(1)

“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出自柔奴(王定国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却表达出了苏轼内心所想的。对于这一句宋词的翻译,大多数都认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但是却并没有搞清楚苏轼所说的“心安”究竟是什么?

首先,“心安”指的是浊世之中的独善其身。苏轼的一生非常喜欢陶渊明,在很多的诗词当中也在不断地写自己要归隐,但是从没有真正下定决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甘心,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长恨此身非我有”,他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依然要和现实社会保持距离。

心所安处即是吾乡出处(苏轼最有哲理宋词)(2)

就如同《望江南·暮春》中的“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追求“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那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也是他独善其身的选择,苏轼亦然。

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儒家学说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在现实当中受挫后的修行,那种和谐的境界就是“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受挫,自然是“穷”的,那么此时的独善其身就显得尤为重要。苏轼如何独善其身?那就是依靠内心的平稳落地,无论在何方,黄州也好,惠州儋州也罢,都可以在诗词中、风景中、琴棋书画之中追寻更高的境界,与浊世保持距离。

如此,他的内心是有目标的,是有依靠的,所以也才是“安”的。

心所安处即是吾乡出处(苏轼最有哲理宋词)(3)

其次,“心安”指的是随遇而安的思想境界。现实当中遭遇不顺的时候,苏轼的内心世界充满着矛盾。“忧天下”与“忧自身”双重忧患的激荡,充满着“出”与“处”的矛盾。但真的这样的矛盾并没有真正的破解之法,所以倒不如让自己慢下来,随遇而安,随心而走,一定程度上调和了这种矛盾,从而使自己不管是在济世事功时还是在功名无望时都尽可能地保持心理的平衡。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其实就是内心矛盾的外在体现。但是随即他也非常明白看透“此事古难全”,最后得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就是一种“心安”。

心所安处即是吾乡出处(苏轼最有哲理宋词)(4)

所以他能够带着这样的感触,带着这样的精神支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此为家。比如在惠州的时候曾经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即便是被贬到儋州的时候,也能够写出“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