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

回门儿

作者:张景新

我们这里“回门儿”也叫“认门儿”。

凡是娶过媳妇当过新郎官的,大都经历过“认门儿”这一环节。

“认门儿”是我们这里传下来的习俗,是婚后男方到女方家里的重要礼仪!过去男人结婚前,是不去女方家里的,都是媒婆之言父母包办,没有相亲见面之说,丑俊听天由命,就像抓阄一样。于是,就出现了“有好汉没好妻,赖汉娶个花滴滴”之说。

男人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门儿”。到女方家里,先给女方爷奶父母磕头见礼,其次是近门亲属相互认识。再有一个执事儿的人,拿个褥子当垫子,好让新女婿下跪磕头(大多是做做样子,一般不会让下跪磕头),凡是女方家族有礼的,挨家挨户进,给新女婿一一介绍,这是三叔二大伯家等,再给本家人倒介绍这是谁家女婿,哪村的叫什么等等,是长辈的新女婿要跪下磕头,是平辈的相互介绍认识,这就是“认门儿”。

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1)

过去“认门儿”可有讲究,是个大事儿,是装面子的活儿,谁家的少爷做了谁家的姑爷儿,讲究门当户对。认门儿这天驶车抬礼的,提“食盒子”跟车的,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八面威风!驶车的,就是赶车的车夫;抬礼的,一个装回门礼物的大食盒两个人抬着。提“食盒子”的我们这里也叫“压车孩儿”,盒子里是“回门儿”的喜帖。跟车的,过去都是太平车较笨重,拐弯抹角不灵活,要有帮助车拐弯抹角的跟车人。再套上几匹高头大马,配上铃铛,系上喜红,长鞭一甩不亚于今天的宝马汽车,排场阔气。一般的庄户人家顶多去一个赶车的,一个压床孩儿(提盒子),新媳妇新女婿四个人。

车子进村后,不是像现在人掏兜先让烟。那个时候一般家庭的孩子都上几年私塾,上私塾先学演礼,怎么作揖、怎么磕头,什么连四叩、巧十三、二十四拜等等都学。所以进村后新女婿要下车,见人先作揖,显得新女婿有教养、懂礼貌。要步行一直走到女方家。这时女方的家人、陪客的早已在家门口迎接呢!见面后相互作揖让到家里,女方的长辈家人都一一见过后,再有人领着本家户族转一遍。这些事项完成后,新女婿被让至正堂首座,座位上铺着红被褥,以示高雅尊贵。这时的新女婿不能马上就坐,要对准首座位置先作揖,行“告座”礼,意思是这个位置本不该自己坐,今天特殊情况。接着要对所有陪客人作揖致谢!因为陪客人的年龄辈份都比新女婿大。一般主陪是新女婿的”上搭儿”或”檩子”(我们这里的俗语:妻子的姑父叫”上搭儿”,妻子的侄女婿叫”下搭儿”,妻子的姐夫妹夫叫“一根檩”或“一条椽儿”),其次是女方的大伯叔叔等,甚至就连上菜沏茶倒水的都是哥哥的差事,新女婿是全桌子最小的人,也是座位最高,待遇最优的新客,今天一切都由新女婿说了算,过了这一天,就是做梦也没有这种待遇了。

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2)

首座陪座落坐后,准备开席。开席就更讲究了,洁净餐具酒具一并上齐,唯独新女婿的筷子是用红头绳或者红纸封着的,女方家会在上压桌盘时(一般的压桌盘是四个凉菜),一起端上来个红包,这叫”开筷儿”礼。也就是说满桌子的菜,如果新女婿不动筷子,陪客的人只有让的份儿,没有先吃菜的权力!

听爷爷说,多年前,村子里有位爷爷去认门儿,侄子做车夫,叔侄俩同桌开席,当时女方可能忘了封“开筷儿”礼!陪客的人无论怎么让,新女婿爷爷就是不动筷子,一桌子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嘴里馋着,都不敢先动筷子吃菜。这时侄子说话了:这个菜我叔叔不对味儿,来来我们先吃,一连几道菜后,新女婿爷爷生气地说:我不吃牛角,牛角咬不动。原来这叔侄俩经常开玩笑,把玩笑开在这里了。这也早已成为村里的文化瑰宝,更说明认门儿封“开筷儿”礼是真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陪客的人说话了,新客吃喝随意,也就是说,今天只是象征性的陪客,千万不能让新女婿喝多酒,真把新女婿劝多了,就是你陪客人水平不行。接下来该上馍吃饭了,用托板装十个馒头,馒头顶端用红颜色点一红点儿,以示吉祥喜庆,上去九个回来一个,如果人多可再次重复端上。具体什么讲究说不清楚,大概是天长地久幸福永远之意吧!接下来该端汤了,汤是饺子,饺子个不能大,要一口一个,盛大半碗儿,碗里六七个饺子,多了怕新女婿吃不完,不礼貌。这时又有小插曲啦!和新女婿平辈份的嫂子们,要装孬使坏了,她们会在饺子里包一两个辣椒的、食盐的或者碱面的等,做上记号,煮熟后,盛在第一个碗里。因为,新女婿是上座,第一碗一定会给他。这时考验新女婿智商的时候到了,大部分新女婿会把第一碗让出去,一来懂礼貌,二来多个心眼儿,不至于当众出丑!遇上老实心眼实的,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3)

最后,还有一程序必须完成,就是新女婿在吃饭时,趁人不注意要偷点儿东西。这时知礼的陪客人会创造机会让新女婿来偷,于是,就出现了偷馒头的,酒盅的,香烟的等等。过去人穿长衫,隐蔽性好,所以偷酒壶,水烟袋等大物件也是常事儿。我那会儿只偷了少半块馒头,至今仍后悔,偷的东西太少啦!散席之后,陪客的人不能马上走,要等撤桌之后,上壶新茶,边喝边聊,要等到外面厨房再烙上两张咸油饼,再用红头绳系上两颗大葱,一并装进压车孩儿来时提装帖子的盒子里,再给压车孩儿封个红包,一切安排妥当后,上车走人,日落前必须到家,认门儿结束。

今天的认门儿大伙都知道,不必多说。从相亲谈恋爱到结婚,女方的家门儿就是“拴着锁着”,也挡不住小伙子的来无影去无踪,因为“家贼难防”啊!更别说是认门儿了,就是灶火门都知道朝哪儿开!至于说礼节更甭提了,一切免礼,吃好喝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风土人情丰富多彩。但也有“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之说,本文多半是前辈遗言,不实之处请见谅!

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4)

作者简介:张景新,封丘县陈桥镇赵寨村人,村医.

川渝地区回门礼仪(豫北婚俗回门儿)(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