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熊的真实战斗力(狼与熊的较量1904年)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3年07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非常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知识。
辽东之争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明治二年(公元1869年),日本提出了“征韩论”,把占领朝鲜作为既定方针。1876年日本用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日朝友好条约》,迫使朝鲜开放仁川、元山等港口。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19世纪末沙俄也进一步加强了在远东的侵略和扩张,企图独占中国东北,霸占朝鲜。日本在朝鲜的得手及对中国战争的胜利使沙俄的远东政策受到威胁。日、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沙俄当即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并威胁日本政府如不答应,将立即采取行动。沙俄还联合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向日本施压。法国是沙俄的盟国,对中国领土同样怀有野心的德国也不希望日本走在前面。三国于1895年4月23日联合照会日本,提出如果日本不放弃辽东半岛,必要时三国将联合对日作战,这就是所谓″三国干涉还辽″。
鉴于俄、法、德三国,特别是沙俄在远东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加上甲午战争中日本国力消耗甚大,日本不得不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当然它又趁机从中国榨取了3000万两白银的所谓″赎辽费″。当时,明治天皇安慰首相伊藤博文说:“我们已经了解该地的地理、人情,不久将在朝鲜或其他地方再发生战争,那时再取也不为晚。”
此后,日本制订了1896~1905年10年扩军计划,寻机再夺辽东。
各怀鬼胎
对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激烈争夺,列强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当时英、俄在远东矛盾尖锐。英国担心沙俄占领中国东北以后,会南下争夺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并影响经苏伊士运河的远东海上贸易。因此英国积极唆使日本向沙俄开战。1902年1月30日两国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双方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如果受到第三国侵犯时,“两国将采取必要措施”。
美国进入中国靠的是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然而沙俄占领中国东北后,却对美国在东北的利益要求置之不理。1902年2月,美国政府向中、俄两国提出备忘录,抗议沙俄对中东铁路的垄断。因此,美国把沙俄看作是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障碍,也积极煽动日本向沙俄开战。1903年和1904年,美国两次表示坚决支持日本。
法国则支持沙俄的远东政策,不过由于国内政局不稳,不便过分得罪英国,加上沙俄已把主要兵力调到远东,降低了1893年俄法军事同盟的意义,法国对沙俄的支持是有限的。
对德国而言,日俄无论谁胜都是有利的,既可减轻俄法军事同盟在欧洲对德国的压力,又可做军火生意牟利。为此德国采用圆滑的外交政策,一面在财政上援助沙俄,一面向日本提供军火和军事技术。1904年1月13日日本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时,德国向日本保证将保持中立。
磨刀霍霍
沙俄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对日战争准备。从1892年到日俄战争前夕,军费开支连年增加,其中海军开支从1892年的4800万金卢布增加到了1902年的9800万,约有40%的海军费用于造舰,除原有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里海舰队外,还新组建了以旅顺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1903年,中东铁路及其支线赶修完毕。
这幅漫画中一个俄罗斯巨人正在吞下一个小日本兵,表示日俄战争开始时俄国对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期盼。
日本自然也不会放松扩军备战,甲午战争向中国勒索的赔款有75%被用于军事工业,政府每年财政预算有40%~50%用于军费,1896-1902年间的军事拨款多达7300万日元(按当时币值)。到1903年,日本陆军已由7个师团扩大到13个师团,还增加了骑兵、炮兵各2个旅团,野战炮兵普遍装备三式速射炮和山炮,步兵、骑兵统一装备村田连发枪,机枪等武器的研制和生产能力也大大加强,海军新建大小舰艇达106艘,日本参谋本部1900年就制订的对俄作战计划也反复修改多次。
1903年,双方加速了备战工作。1903年12月,日本参谋本部同帝国海军司令部召开联席会议,设立军事参议院,加强陆海军联系,参谋本部制订了详细的对俄作战计划,海军中将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1903年8月,沙俄在旅顺设立总督府,由海军大将阿列克谢耶夫任总督,总揽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外交和行政大权,并加速修筑旅顺港的炮台等军事设施。
经过长期准备,到交战前夕,双方的实力如下。
日本陆军总兵力约375000人(战时可动员200万名后备兵员),机枪200挺,火炮1140门,其中60%为山炮,海军拥有约百艘战舰,多是从英国购置的性能良好的新舰。
沙俄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军375万人,但总兵力的90%配置在西部,在远东只有正规陆军97000人,火炮220门,机枪8挺,海军拥有200多艘战舰,但其中太平洋舰队只有70多艘,约192000吨。
1904年初,日俄双方、特别是主张先发制人的日本已基本做好战争准备。2月4日日本获悉沙俄主力舰开出旅顺港的情报后,认为机不可失,遂命令军事部门准备采取战斗行动。5日,日本宣布与沙俄停止谈判,断绝外交关系,战争迫在眉睫。
1904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东北的权益,打响了日俄战争.
战火点燃
1904年2月6日9时,东乡平八郎坐镇“三笠”号旗舰,率联合舰队由佐世保起航,出羽重远、三须宗太郎、黎羽时起和瓜生外吉分别率领第3、第2、第1和第4舰队相继向黄海北部进发。7日晨,舰队行至朝鲜西南海域时,捕获一艘沙俄商船“露西亚”号,并得知沙俄太平洋舰队主力泊于旅顺口外,另有两艘军舰在仁川。东乡遂派瓜生率第四舰队扑向仁川,其余三个舰队继续朝旅顺方向前进。
2月8日是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夫人的命名日。斯达尔克下令所有军舰停泊在旅顺外港,撤掉防雷网,全部挂上节日的舷灯,夜晚还打开探照灯,把旅顺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他还通知舰队“没有特别命令,不准采取军事行动”。军官们都上岸参加舞会去了,舰上只有少数士兵值勤。
黄昏时分,伪装成沙俄舰艇的日舰悄悄逼近旅顺港。入夜,借助港口探照灯的照射,日军向俄舰连续发射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沙俄最好的战列舰“列特维赞”号,“策萨列维奇”号和巡洋舰“帕拉达”号顿遭重创。
同日,日本舰队还袭击了停泊在仁川港的俄舰“瓦利亚格”号和“格列茨”号。两舰突围未成,只得自沉,人员从陆路撤回沙俄。2月9日和10日,沙俄和日本先后向对方宣战。经过长期准备的日俄战争正式开始。
日军得势
日军作战的指导思想是积极进攻,速战速决,以海军的突然袭击消灭俄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权后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占领旅顺,然后集中兵力在沙俄增援部队到达前合围歼灭俄军主力于辽沈地区。
2月16日,日本陆军第12师团在仁川登陆,经汉城向平壤挺进,攻克定州、宣州后,直逼鸭绿江,准备渡江作战。3月11日,由朝鲜镇南浦登陆的日军第2师团、近卫师团和第12师团约6万人合编为第1军。4月28日,该军由黑木维桢大将率领,在100多门大炮掩护下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境内。
俄军原计划在战争开始的半年内先防御,企图把日军引诱到哈尔滨地区,待增援部队到达后再行战略决战。因此,俄军主力部署在辽阳一海城一线,注意力主要放在旅顺的防御上,对日军从鸭绿江方向的突击缺乏准备。防守鸭绿江的约两万名俄军由查斯里奇中将指挥,只有火炮62门,分散配置在安东县九连城附近以及鸭绿江口的较长地带警戒。由于俄军没有坚固的工事,匆忙之中九连城很快失守。
4月21日日本第2军共三个师团和一个旅团从国内出发,于5月5日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登陆,`直逼″旅顺的门户″金州地峡,企图从北面攻占旅顺。金州地峡是辽东半岛的咽喉,形势险要,俄军设有炮台和坚固的防御工事。5月中旬,日军分三路攻打金州,连战两天未能攻克。5月26日日军趁雷雨之夜,以三个师团9倍于俄方守军的兵力,在200多门大炮和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再次猛攻金州,经过14小时激战,以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攻下金州和南山地区,截断了旅顺俄军的后援之路。5月底,日军第2军又占领大连湾,获得了新的补给基地,并向旅顺推进。
6月6日,由乃木希典大将指挥的日本第3军从辽东半岛的盐大澳附近登陆,配合第2军攻打旅顺。由于沙俄驻旅顺口要塞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指挥俄军顽强抵抗,加上俄军占据有利地形,使日军进攻受阻。
辽阳会战
旅顺受挫后日军以第3军继续围困旅顺,第2军北上辽阳。6月20日,日军成立了“满州军总司令部”,6月30日又组成第4军,以策应第1、2军作战。
攻占辽阳可以将俄军赶到东北北部,解除攻旅顺的后顾之忧,因此日本调动了约25000兵力,火炮484门。俄军则在辽阳集结16万人的兵力和592门火炮,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布置了三道防线。但是,由于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采取消极防御,只把一半左右兵力投入战斗,其余作为预备队,致使日军反而占有相对优势。
8月下旬辽阳会战开始,日军第4军从南面牵制俄军主力,第1、2军分别从东、西两面迂回到俄军左右两翼、以西侧为主攻方向。8月24日第1军从东侧开始进攻。战斗非常激烈。库罗帕特金急忙把预备队调往东侧。幸而马尔丁诺夫上校作出了正确判断,指挥预备团在调动途中改变运动方向,秘密来到右翼,打退了日军,反而使形势有利于俄军。日军有被反包围的危险,但俄军指挥部过于迟钝、坐失战机。
8月26日日军第2、4军分别向俄军发起进攻。30日总攻开始,日军第1、2、4三个军共134000人分三路同时猛攻。在东面,俄军本来拥有3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可库罗帕特金没有及时组织反击,使黑木的第1军于9月2日夜占领馒头山。但日军在进攻俄军主阵地时伤亡太大,给养和弹药严重不足。面对俄军优势兵力,黑木已准备9月3日晨撤回太子河左岸。但库罗帕特金担心被日军切断与后方的联系,并无斗志,在有利形势下竟在3日凌晨下令俄军放弃阵地,从辽阳撤到沈阳。9月4日,日军占领辽阳。此次会战,日俄分别损失23500人和17000人。
辽阳失守后,沙皇政府为扭转战局,立即增兵,命令库罗帕特金立即组织反攻。10月初,俄军已增加到21万人,日军只有17万人。然而,库罗帕特金缺乏准备,地图、山炮和运输装备不足、行动缓慢,几次反攻毫无建树,只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占领了沙河阵地。日军当时也无力再组织新的大规模攻势。在辽沈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僵持到1905年1月沈阳会战爆发。
日军在辽阳遭到重大损失,但俄军并未对被重创的日军发起进一步攻击,只是简单消极防御。图为作战的日军士兵。
旅顺喋血
北部形成对峙后,日军决定在南线全力攻打旅顺,并抽出第3军北上增援,因为只有占领旅顺才能完全掌握制海权。
旅顺口是沙俄苦心经营多年的海军要塞,工事坚固,俄军有35000人防守。旅顺口战役因而也成了日俄战争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一场攻坚战。
6~7月间,日军第3军已经占领了辽东半岛的许多据点,8月初占领了旅顺外围,并加强了第3军的力量,配置了279毫米口径的攻城炮,在旅顺外围构筑了炮兵阵地和工事。为保住舰队,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太平洋舰队撤到海参崴,但舰队司令维特格甫梯毫无信心,迟迟未动,8月10日才在沙皇的命令下尝试突围,终告失败,只得返回旅顺港。
8月19日黎明日军首次进攻旅顺港,乃木组织敢死队强攻,俄军拼死抵抗。5天内日军伤亡15000人仍然没有进展。9月19日的第二次攻势又是4天激战,日军损失6000人,也只占领了长山和一些工事,没有拿下主要目标203高地。
11月26日增加了兵力的日军第3军倾全军之力,鏖战7昼夜,以伤亡16000人的惨重代价,终于在12月5日占领203高地,彻底切断了旅顺港俄军与陆上俄军的联系。至此,旅顺俄军基本败局已定。日军用榴弹炮不断从203高地俯击旅顺内港和市区,除铁甲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和七艘小型舰以外,沙俄舰队几乎全部丧失战斗力。12月15日旅顺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阵亡,俄军由施特塞尔指挥。
日军用于攻击旅顺的、被称为“大阪宝贝”的280毫米重炮
12月29、31日,日军又先后攻占旅顺东北的二龙山和松树林等炮台。当时港内俄军尚有15000人和161门火炮、2万多发炮弹。但陷入绝境的施特塞尔不顾其他将领反对于1905年1月1日向日军请降。消息传来,俄军官兵绝望地毁坏工事和弹药,爆炸声和大火持续了整整一夜。1月2日旅顺俄军向日方正式签订投降书。
5个月之久的旅顺战役,日军投入约13万人,死伤近一半,俄军也损失5.2万人,其中被俘2万多人。此战使日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日俄战争发生重大转折。
沈阳决战
旅顺战事结束后,日军决定乘胜攻占沈阳,第3军和新编的第5军都开往沈阳,日军共集结27万人,火炮1062门,机枪200挺。俄军在沈阳则有33万人,火炮1329门,机枪56挺,相比之下仍然占有优势。
1905年1月19日俄军开始向太子河左岸的日军进攻。1月25日10万俄军强攻沈阳西南40千米的黑沟台,激战3昼夜未能突破。2月20日日军开始进攻沈阳。新组成的鸭绿江军在俄军左翼佯攻,第1、2、4军也同时向左翼急进,诱使库罗帕特金把预备队从右翼调到了左翼。不料日第3军突然迅速迂回到俄军右翼,2月27日第2军也突然从左翼撤出,和第3军一起突击右翼。俄军预备队只得再调到右翼,陷于疲于奔命的混乱状态。3月1日日军再次加强进攻俄军左翼,3月4日第3军进抵沈阳以北。3月9日俄军对日军第3军的反击失败后,日军终于突破俄军左翼防线,使俄军身陷重围。3月9日夜库罗帕特金下令全线北撤。10日日军占领沈阳。
俄装备的由马匹牵引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地争夺战中日军在重机枪的扫射下伤亡惨重
沈阳会战是日俄战争最后一次大战,日俄两军分别伤亡7万人和12万人。屡战屡败的库罗帕特金被沙皇降为''满洲″第1集团军司令,由利涅维奇接任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站在俄军防步兵壕沟中的日军士兵
对马海战
早在旅顺被围之际,沙皇政府就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主力舰38艘、辅助舰船20多艘组成第2太平洋分舰队、由罗日斯特文斯基中将率领于1904年10月15日起航增援旅顺。1905年1月初舰队抵达非洲东岸马达加斯加岛时获悉旅顺失守,罗日斯特文斯基请求返航,但沙皇命令他继续东行。2月沙俄又派涅波加多夫少将率领第3太平洋分舰队前往增援。5月中旬两舰队在越南西贡湾会合,驶向海参崴。
日本及时掌握了沙俄海军的行动,调遣联合舰队主力潜伏在狭窄的对马海峡截击俄舰。当时日俄各有主力装甲舰20艘,巡洋舰之比为16∶8,鱼雷艇之比为60∶9,总吨位之比为202000吨:156000吨。不但兵力对比悬殊,而且沙俄舰队经过18000千米的远航,早已疲惫不堪。
5月27日沙俄舰队在对马海峡遭到日舰袭击。开战不久,俄舰“奥斯里亚比亚”号中弹沉没,旗舰“苏沃洛夫”号遭重创,罗日斯特斯文斯基负伤被俘。其余俄舰行至郁陵岛附近,再次被日本舰队发现。东乡亲率联合舰队包围俄舰。接替罗日斯特文斯基的舰队司令涅波加多夫投降。在对马海战中,沙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死伤约5000人,近6000人被俘,日方仅损失3艘舰艇,伤亡700人左右。
鏖战反思
日俄战争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以沙俄的失败告终。据沙俄官方估计,俄方死亡12万人,物资损失价值26亿多金卢布。从国力对比看,沙俄本来占有明显优势,1904年沙俄人口1.4亿,日本只有4600万人;俄军常备军110万人,战时375万人,日本分别为15万人和36万人;沙俄海军拥有23个炮舰队,日本仅有6个。因此沙俄的失败在军事上留下不少教训。
首先是轻敌,战前沙俄驻日陆军武官万诺甫斯基称日军为″乳儿军″,说″日本陆军要达到与欧洲最弱的军队相当的那种士气,大约要经过一个世纪。″库罗帕特金也曾说:″俄国可以在13天内把40万军队集中于日本国境,这是打败敌人所需兵力的3倍。″尼古拉二世也坚信在1904年不会发生战争,这使沙俄的战争准备比日本差得多,开战时俄军统帅部对战争尚未仔细研究和具体布署,甚至没有一幅完整的,详细的作战地图。
其次是俄军部署、指挥的失误和军队战斗力低下。为稳住后方,沙皇把绝大部分兵力留在国内,仅有约10%的兵力投入日俄战争,且多数是超龄的后备兵,早已不习惯军队生活,不会使用新式枪炮,战斗素质极差。加之俄军装备、技术比较落后,后方补给线过长,战争爆发时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兵员和物资运输困难。
日本则对侵略扩张有充分的准备,战斗力比俄军强、将领的指挥能力也令笨拙的沙俄将领相形见拙,并得到了英、美等国的大力支持。
1905年8月日俄两国在美国朴次茅斯开始和谈,9月5日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在美国朴次茅斯进行和谈的日俄两国代表。他们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不仅践踏了中国和朝鲜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还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据清史资料记载,仅辽阳一役,当地居民死于炮火者不下数千人。日俄军队所及之地,纵横干里,几同赤地。仅盖平、海城一带遭到破坏的村庄就有300个,遭难者有5万多人。当年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下者数万生灵”。
日军在满洲的疯狂报复: 处决亲俄的清朝官员。 法国《小日报》副刊,1905年4月23日。
留存至今的俄军203高地防御工事遗址,仍然能看见水泥墙壁上那累累弹痕。
这场狼与熊的较量加速了沙俄帝国的崩溃,改变了远东地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也使列强对远东的争夺和角逐日益加剧。中国虽然处在战后列强的″和平的对峙″中,对东北恢复了有限主权,但也无法避免日本再次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