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

文|黏黏书怪

《鸡窝洼人家》是贾平凹非常好的一部中篇小说,很多人曾说贾的中篇远比长篇更生动,更有灵性,这话是有道理的。贾平凹应当是还在世的,最好的中国作家。

贾平凹的文字从来都带着乡土气,朴实,亲近,也从不卖弄文采,读他的文章,就像看到一只在稻田里跳跃的小精灵相仿。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1)

在《鸡窝洼人家》中,能看到贾很少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以两对夫妻“互换”的离奇经历,讲述了中国式的婚姻和生活,由“保守”到“开放”的觉醒过程。

我只能说,贾平凹的这部中篇,真的很牛。

从夫妻“互换”看思想观念对婚姻的重要性

小说描写了两对夫妻,禾禾和麦绒,山山和烟峰。

禾禾是退伍军人,见过世面,退伍后在山山的撮合下,做了麦绒家的上门女婿。他不甘心做农民。他见过别人养蚕,赚了很多钱,于是一门心思地想要养蚕。他常说:“天天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倒也饿不死,难道人活着就为了一口吃食?”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2)

为了实现养蚕梦,他做过很多营生,都半途而废了。家渐渐被他败光,麦绒也跟他离了婚,只能暂住在山山家里。

山山有着传统农户的一切特质,他勤劳,善良,热情,淳朴,有一点吝啬,也有一点自私。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咱农民只要守着自己的地,到啥时候都让人瞧得起。”

山山和禾禾代表着改革开放初期最典型的两种人,是传统的农耕思想和新兴的经济思维的强烈碰撞。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贾平凹的这部小说,客观地记录了特定时代的思想转变。改革开放是中国从旧时代跨入新时代的重要转折,人们对此政策的理解也是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3)

山山家的殷实,是靠辛勤劳动攒出来的。禾禾的落魄,则是他不务正业作出来的。一个勤勤恳恳,一个眼高手低,村里人自有一番议论。

山山劝说:“农民就该好好种地,再和麦绒复婚,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禾禾心里有自己盘算,又做起了卖豆腐的营生。山山和烟峰替他高兴,夜夜帮他忙活,不管怎样,这是个踏实的买卖,可赚得太少,秤又太高,渐渐地心就冷了。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4)

这天,他被自己炸猎物用的炸药伤了,休养了好长时间。人人都说禾禾太能折腾,这是遭了报应。只有烟峰可怜他,还偷偷给了他一百元钱,让他振作起来。

禾禾的伤好了以后,风风火火地干起了养蚕事业。烟峰见天儿地去帮禾禾,便忽略了山山。村里慢慢传出了禾禾和烟峰的谣言,山山和烟峰大吵了一架,竟然分居了。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5)

其实烟峰的心思早就变了,她不喜欢山山的刻板保守,不解风情。她也曾想过,人活着难道只为一口吃食吗?她更喜欢禾禾那种敢想敢干,见过世面的男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麦绒眼中,禾禾就是一不靠谱的混混,她更喜欢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山山。

后来禾禾的养蚕事业经过几番波折后,终于成功了。有一次他去县城,在车上碰巧遇到烟峰。禾禾怕外人说闲话,烟峰却不怕,他们一起去了县城,烟峰看到了站在柜台后面的营业员,看到了各式各样好看的衣服,看到了纺织厂女工白嫩的面庞,这一些都让她神往。

她问禾禾:“县城都这么好,大城市得啥样呀?”

禾禾告诉她说:“大城市更漂亮,比县城好一百倍哩。”

烟峰说:“难怪村里人都不懂你,你是见过大世面的,思想活跃,他们和你没法比。”

禾禾知道烟峰和山山的矛盾是由自己引起的,就推说有别的事,和烟峰分开了。谁知村里早就传说禾禾和烟峰私奔了。山山坐在门槛上哭了起来,人们骂禾禾是白眼狼,骂烟峰不守妇道。

麦绒却说:“他们心太野,跟咱不是一路人。他们走就走吧,你要不嫌弃,咱们俩过。”

山山怎么也没想到麦绒说出这话,赶巧这时烟峰回来了,山山不由分说烟峰争吵起来,村民们自然都向着山山,在大家的努力下,山山和烟峰离了婚,和麦绒结合在了一起。村里人为了臊一臊烟峰,特意大操大办了一场。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6)

禾禾回来时,才得知村里发生的一切,也就越发疏远烟峰。他不能做对不起山山的事情。对于山山娶了麦绒,他有辛酸,却也欣慰。而烟峰像是认准了禾禾,对禾禾百般照顾,最终打动了禾禾,两个人重新组成家庭。

山山和禾禾本是最好的朋友,却戏剧性地“互换”了妻子。烟峰和麦绒各自看不上的丈夫,却是别人的眼中宝。山山和麦绒都是追求平稳的,禾禾和烟峰都喜欢更新鲜的事物,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婚姻并非是“凹”“凸”形状的两块积木,拼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婚姻是两个相近的灵魂的组合。只有相似,才能契合。也正如徐志摩所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思想觉醒的过程,来自于生活的打磨

禾禾的养蚕事业成功后,他又学会了开拖拉机,还跑起了装修的活儿,烟峰还给家里置办了很多新鲜的物件儿,日子越过越红火。

反观山山家,光景反倒不如从前。他们也谋划着怎么才能多赚些钱。麦绒说禾禾能做生意,难道他山山就不能吗?他们干起了挂面的生意,每日起早贪黑,多少也赚了一些钱。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7)

就是这时,山山和麦绒开始明白,从前的旧思想是错的。从前鸡窝洼最落魄的人,现今成了最富裕的人。这一切都是“折腾”出来的。

穷则思变,新时代如浪潮一般涌来,冲击着每一个原始家庭。有的人抓住了红利,一跃而起,有的人后知后觉,却也在迎头赶上。贾平凹的这部小说,讲的并非全是禾禾的“折腾”,山山的保守,更多的是村民们面对时代变迁时的种种表现。

贾平凹茶楼故事(鸡窝洼人家一场)(8)

总结

《鸡窝洼人家》是贾平凹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其文字的质朴中有着整个时代的张力。他见证过中国从成立初期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他的小说从来都是“人”,那些活在当下的,真实的,丑陋的,伟大的,质朴的,活生生的人。

他是一个能看到苍生的作家,也必定是一个能流传后世的作家。对于贾平凹的评论褒贬不一,关于《废都》也好,近期的“浅浅诗”也好,这些都不能否认一个作家取得的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