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简史(三国时期是历史上很特殊的时期)
浅谈三国谋士——杨修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其前半段属于东汉,后半段则属于魏晋,甚至无法断代。三国时期可谓是"是汉非汉,是魏非魏"。此时群雄各自割据一隅,谋士们凭借卓著的能力在时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修,字德祖,乃杨彪之子,杨赐之孙,杨秉之曾孙,杨震之玄孙。杨家是"四世三公",并且还是"四世三太尉",家庭背景非凡。但是他却不被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是因为显赫的家世出身遭到曹操的忌惮而不擢用。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对于豪门世家有忌惮与猜疑,因此看待杨修的世家子弟出身背景总有成见。
其二,"博学能言,智识过人",其实不过是小聪明。杨修身为丞相主簿,不认真办公而喜外出郊游,妄自揣度主君心思,引起曹操的怀疑,曹操此后便开始忌恨杨修。
其三,杨修介入帝王家事,干预曹植、曹丕争世子之位。
其四,杨修在军事中的表现便使得曹操大起杀心。"鸡肋"一事是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在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军进退两难之际,曹操见庖官进献鸡汤的碗中有鸡肋,随口曰:"鸡肋!鸡肋!"夏侯敦便传此口令。杨修得知后,教军士各自收拾准备归程。惇惊问:"公何收拾行装?"修曰:"鸡肋者食无肉,弃有味。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曹操怒不可遏,借惑乱军心之罪于杨修,故遂收杀之。
杨修的惨死有政治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还有人性的因素:
杨修擅于揣摩主君的意图和想法,因为出身于世家望族,难免带有世家子弟的自以为是,过于锋芒毕露,经常抢曹操的风头。曹操是罕见的几个"雄猜之主"之一,其猜忌心和防范心极重更何况,杨修和曹植及其党羽勾结,卷入曹丕和曹植的争端,越俎代庖,是明显的越位,当然导致曹操的顾忌和怨恨,导致杀身之祸。
杨修在众人皆醉的时候,他却能够"独醒",杨修的不受重用,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总是能准确地把握曹操的心理动态,"公真知魏王肺腑"。而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当然不希望属下完全看透自己。
从曹操的出身分析原因: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对于豪门世家有猜疑与忌惮,所以看待世家子弟总有成见,加之杨修自身的多种性格缺陷导致了地最后的惨淡结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