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

“要 素 察 觉”、“完 全 胜 利”、“开 幕 雷 击”。不知道你在视频弹幕里,是否常看到这些显眼的红字弹幕霸占着屏幕顶端。

“救事啊(便乘)”、“哈(胁迫)”。你有没有疑问过,这些弹幕后面为什么要带括号,这些词语有什么意义?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1)

如果你看到过这些词句,那么你已经成了被目前ACGN最大的亚文化团体inm圈所影响的一员。不过相信不少“一般通过”的群众,甚至刷这些弹幕的小鬼,并不了解这些空格背后的意义。

因恶趣味兴起的小众文化

这些inm梗主要来自一部成人片—《真夏夜的银梦》,这部片子由四部无关的影片组成,名字取自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2)

和之前大火的比利海灵顿等哲学文化一样,这部片子起初是在日本论坛里以“福利”为名,骗人点进来下载为乐的。但这些片中的演员和剧情十分低劣,充满了笑点,引起了一些人的讨论。

在语句后加括号,多是嘲笑片中演员僵硬的演技和语气,如“久 等 了”等空格,则是片子到了所谓了“福利环节”。在论坛的调笑声里,一些技术党把片中的演员抠成素材,做出恶搞视频投稿到N站,inm文化就此才算是正式产生。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3)

久而久之,一些特定的台词成了inm独立的交流方式,如“便乘”表示跟风附和,“嗯?”用于烘托气氛。这些inm独特的交流方式,让这个亚文化圈更具有隐秘性和归属感,inm文化迅速在小圈子里盛行。

也正是inm文化的复杂隐秘性,成了其传播的最大阻碍。这些结合影片剧情创造的独特词句,常常会令新人一头雾水,难以从字面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在其传到中国后,对日语不熟悉的中国群众加入了大量本土化的东西,(滑稽)等自创的句式,杰学、潮学等其他的亚文化融入了inm圈,这让inm文化逐渐亲民,与大众接轨。

不过这些大家熟知的梗,和日本最初的inm文化早已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4)

这就是亚文化圈子的弊端,因为亚文化小众的性质,在传播的过程中,亚文化会被不断地曲解变形。要么如早期百度贴吧“雷霆三巨头”恶俗文化一般狂欢后销声匿迹,要么和现在的inm文化一样面目全非。

亚文化的融合与DSSQ(大势所趋)

inm梗本身是一个低俗且不友好的梗,因此大多只限制在小圈子里讨论。但随着ACGN的发展和亚文化圈用户的大量重叠,inm梗逐渐蔓延到了其他圈子里,无端刷梗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

最早期被迫害的重灾区,就是有着最多ACG资深用户的东方圈子了。在东方同人音乐《塑料冒险》这部作品里,首次出现了一般东方厨和红字inm民弹幕对刷的奇观。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5)

在这个阶段,有不少的inm民到东方等无关视频里刷起了空格和inm梗,在一般群众表示不解后大肆炫耀来获得精神满足。这个时候,inm梗就成了一部分小鬼炫耀优越感的工具。

到了近几年,inm小鬼四处刷梗的行为更是遍布整个ACGN圈。奥尔加、兽娘动物园、新宝岛……甚至在各大游戏里,只要是能够让观众发笑的视频,都逃不掉inm的迫害。造成了现在inm梗随处可见的局面。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6)

恶俗背后的个性与价值观

不少人对inm文化的评价是“恶俗,下流,污染ACG环境。”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十分片面的。inm圈的成员和滥刷inm梗的小鬼有很大的区别。

inm文化的出身的确十分低俗,但inm文化是经过二次创作产生的。就像帝吧的人大都不看足球,inm圈的成员只不过是借着inm这层外壳自娱自乐罢了。

这些人往往是ACGN最资深的用户,有着很高的思维感和技术力。他们有自己不同的圈子,并且在这些圈子里表现得文质彬彬,其实很难想象他们会刷inm梗这种低俗下流的东西。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7)

但人人都有黑暗面,在这个充满压抑感的现实社会,inm文化成了一部分人满足自己新奇感和恶趣味的一种方式和渠道。

在当前社会审美普遍下降,泡面番剧、劣质游戏充斥着ACG市场的今天。inm圈选择了用这样一个梗来交流,既是为了避开大量价值观不同的主流用户,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低质量作品盛行的不满。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8)

可以说,创造inm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群人为了表达对劣质文化的嘲讽和不满,是一群被网络文化逼到受不了的人的狂欢。这才是inm文化最基本的颠覆精神价值观。

当然,inm圈的成员自然也知道这些文化的坏处,所以他们从来不主动传播inm梗,甚至劝阻新人不要接触这些低俗的东西和文化。

但这还是阻拦不了小鬼们的好奇心。

是社会病了,还是亚文化病了

1950年,大卫·雷斯曼在指出主流文化和小众文化区别时,曾提到主流文化和小众文化并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就像喜欢爵士乐的用户并不是瞧不起流行乐,只是反感市面上的口水歌。

现在,不少对inm梗一知半解的网络小鬼把这个本质低俗的梗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在其他无关的地方大肆发出醒目的红字空格弹幕,哗众取宠,仿佛自己就是玩梗高手。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9)

一旦有路人表示疑惑和反感,这些小鬼就兴奋不已地打出一堆inm圈内的台词,看着路人一脸懵逼来获得精神满足与胜利,一旦有人呼吁不要乱刷梗,就成了“梗警察”,小鬼们刷得更欢。

没有人在意作品里有没有inm要素,没有人再关心激寒的空格。只有无脑的刷梗,疯狂的跟风和狂欢,这就是inm文化的现状。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10)

甚至为了讨好日渐火爆的inm文化,大量的主播开启了inm要素的直球营业,B站的UP主也开始疯狂创作要素过多的作品,借此吸引大量的粉丝。inm文化成为了吸引眼球的一种工具。

acgn文化用语(34要素察觉)(11)

可以说到现在,inm文化正在彻底沦为网络快餐的牺牲品,并且将不可逆转地走上和哲学一样人人喊打,最后被封禁的道路。

这也是ACG亚文化的悲哀之处。保持独立性的小众文化会因为用户流失销声匿迹,有趣好玩的亚文化又会被大众消费,成为网络快餐的牺牲品。现在的亚文化越来越火,新的亚文化却越来越少,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尼采说过,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究竟是inm文化污染了网络环境,还是网络正在侵蚀亚文化呢?

至少笔者怀念以前纯粹的论坛时代。在那时,小众的价值观总是能得到交流和尊敬,而非像现在一样,沦为大众狂欢的快餐和消费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