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夜唐白居易(秋题牡丹丛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也即公元815年的6月3日,淄青节度史李师道(就是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中所提到的“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的李师道,也是当时唐朝的一个叛乱者)派人刺杀了唐朝宰相武元衡,而当时武元衡正主持平定藩镇叛乱。
一时间,朝野震惊,龙颜大怒。
白居易即刻向皇帝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本以为自己是忠心耿耿地替国家、替皇帝着想,没想却被群臣围攻:“御史、谏官等人都没有发话,哪轮得到你这个太子左赞善大夫发言!”更有人污蔑白居易是沽名钓誉、误国误民的谗臣!
白居易失望透顶,本想据理力争,但唐宪宗也不敢贸然去惹藩镇,所以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了。但好在唐宪宗也没有追究白居易的“据理力争”之罪。
刚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灾难还在后头。有人向唐宪宗诋毁白居易“不孝”,说白居易的母亲因为赏花而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新井》等诗,可见白居易对于母亲的死并不伤心,是个不讲孝道之人。
白居易如遭雷击。当年母亲意外去世,白居易痛苦又自责。几年后作诗,当时并未想到这么深。没想到此刻竟然成了别人攻击他的把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来,后来因文章获罪的苏东坡苏大学士想到白居易的遭遇,大概也会有稍稍些许的安慰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成为那个“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满怀凄楚离开了长安,成了“天涯沦落人”。
被贬江州,是白居易政治上的一大转折,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一个根本的转折。从此,“换尽旧心肠”,那个宁折不弯的白居易不见了,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生活,从所谓“兼济天下”到了所谓“独善其身”。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白居易被贬之后所作的小诗——《秋题牡丹丛》。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感伤的情感,令人动容。
秋题牡丹丛
唐 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格式】五言古诗
【名句】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基调】人生无常的感慨
【年龄】不详
【译文】
牡丹花丛沾上了夜晚的白露,枯叶遇到了清晨的凉风。
盛开的花朵凋落已久,芳影已无踪。
二人相对而坐,一起感慨这世事的无常。
【注释】
碧芳:绿叶。用来比喻青春、韶光。比如:白居易《秋题牡丹丛》“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孟郊《靖安寄居》“碧芳既似水,日日咏‘归欤。”
歇:衰落、凋谢的意思。
销:消失。
幽人:隐居之人,隐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记载是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44岁),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之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当时的白居易44岁。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伤感之余,与友人相聚之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解析】
要理解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必须要了解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和背景。这首诗就是作于白居易被污蔑诋毁而贬谪为“江州司马”之后所作。此时的白居易,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兼济天下”的耿直官员,此刻,白居易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委屈、无奈和“独善其身”的隐逸想法。
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在秋季傍晚,和友人一起伤怀牡丹这样的春花易逝,感触人生无常的一种情怀。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花落已久,芳影无踪,是指春天早已过去。这里比喻人如花似玉的年纪早已过去,步入了老年行列。
后来,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感叹好友的遭遇,并和诗一首,题为《和乐天秋题牡丹丛》“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