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赤壁战址在黄州)
市委书记刘雪荣在《千年黄州》中列举了四大证据以证明赤壁战址在黄州这四大证据为: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是以黄州为背景展开的;2、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唐代黄州刺史杜牧的名诗《赤壁》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已指周瑜凭借东风火烧的赤壁在黄州;4、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出了《走遍中国•赤壁疑云》其解说词中列举了黄州赤壁说的许多证据,认为“黄州赤壁有可能是赤壁大战的遗址”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赤壁之战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赤壁之战起因经过结果概括
市委书记刘雪荣在《千年黄州》中列举了四大证据以证明赤壁战址在黄州。这四大证据为: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是以黄州为背景展开的;2、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唐代黄州刺史杜牧的名诗《赤壁》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已指周瑜凭借东风火烧的赤壁在黄州;4、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出了《走遍中国•赤壁疑云》。其解说词中列举了黄州赤壁说的许多证据,认为“黄州赤壁有可能是赤壁大战的遗址”。
笔者拟对“赤壁战址在黄州”作一些补充说明。
一、杜牧所写的《赤壁》诗史料价值特别重大。这是因为:1、杜牧名气较大,在文学史上几乎与杜甫齐名,杜甫被称“老杜”,而杜牧被称“小杜”;2、杜牧年代较早,其任职黄州刺史(公元842—844年)比苏轼贬谪黄州(公元1080——1084年)几乎早了两个半世纪。况且杜牧很推崇其祖父杜佑的名著《通典》,如他在黄州《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称“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诗中的“家集二百编”正是指《通典》200卷。然而正是这部《通典》却称曹军败于赤壁在蒲圻县而成为今蒲圻赤壁说的主要证据之一。杜牧由于在黄州江滩中发现了汉末文物———折戟,经磨洗后识别出有曹操或周瑜的标志痕迹,才订正了祖父的说法,而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肯定赤壁大战发生在折戟出土地——黄州。3、杜牧还有一首诗提供证据。有人说杜牧这首赤壁诗并不在黄州写的。其实,杜牧还有一首七律《齐安郡晚秋》中咏及黄州赤壁战址之荒废,曰“可憐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杜牧诗题齐安郡,点明了赤壁大战就发生在唐代时又名齐安郡的黄州。
二、2007年12月20日20时,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出了《走遍中国·赤壁疑云》。其解说词中列举了黄州赤壁说的许多证据,对蒲圻赤壁说提出了质疑,指出:“真假赤壁一直是史学界的悬案,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近年来一些学者的考证表明:黄州赤壁有可能是赤壁大战的遗址。但是,现在要下结论似乎还为时尚早。因此,这场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三、其实自六朝至唐代主张赤壁战址在江北黄州的文人甚多,尤其是唐宋元代以来到黄州凭吊赤壁战址的文豪、名士也有很多。直到明代因郦道元《水经注》研究大兴,而《水经注》只提到吴败魏武于江北乌林与黄盖诈降魏武之军屯于江南赤壁山,二者均在夏口(今汉口)上游。人们便以《水经注》来“正讹”而否定了黄州赤壁说,迄今500年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黄冈籍为主的学者才对黄州赤壁是真正的汉末赤壁战址说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再考证与再树立。黄冈曾联合鄂州市政府、华师大、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在黄州与鄂州两地召开了中国首届赤壁之战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华师大学报·赤壁战址辩证》1992年专集,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故2004年由十所高校联合编写的大学教材《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九章第一节《三国鼎立》,在叙述汉末赤壁之战时特别在“战址赤壁”下加注声明:关于大战爆发的具体地址,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如:蒲圻赤壁、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江夏赤壁、嘉鱼赤壁等等,强调“其中以蒲圻、黄州二说影响较大。”
四、与美国《国家地理》版权合作的我国全彩印大型名刊《华夏地理》,于2008年七月号发表了长达24个页码的主打文章《赤壁:走失的历史》。作者实地勘查了与赤壁之战有关连的江陵、洪湖乌林、蒲圻赤壁、黄州赤壁等地,对乌林与蒲圻赤壁所打造的众多古迹景点作了披露,指出其大多数为现代制作,最早的也不早于明代,该文多处引用黄州赤壁说的观点,对蒲圻赤壁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虽然蒲圻市1998年改名为赤壁市,但是否是“三国赤壁古战场”,并未取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连大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亦特别声明:在赤壁战址诸地说中,不过以蒲圻、黄州二说影响较大而已。可见谁是真的赤壁战址?尚不能定论而有待继续考证、澄清。
五、这里有必要补充极为重要的两点:
1、发生在赤壁江面的两军遭遇战,曹军不利而“引次江北”,双方决战即火烧赤壁导致曹军溃逃,只能发生在江北岸。《三国志·周瑜传》与裴注引《江表传》记载得非常清楚。《资治通鉴》笔下的赤壁大战的过程,正是按《周瑜传》与《江表传》所述摘编的。足见古今凡主张赤壁战址在江南之说都是谬论。例如蒲圻赤壁之说,最早的根据见于唐初《括地志》:“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竟然把曹操被火攻而溃败处指在江南蒲圻县境内,显然与《三国志》及同为西晋人所撰的《江表传》两史书的明确记载相背离。成书稍晚于《括地志》、诸志均出于一代名家之手的《五代史志》(后收入了《隋书》)记载:“蒲圻,梁置上隽郡。……有石头山、鱼跃山、鲍山。”则从根本上摒弃了《括地志》所谓“蒲圻县有赤壁山”的胡诌。今蒲圻赤壁就位于此石头山,故唐人对蒲圻常有石头关或石头口之称。
2、唐代盛传的五个赤壁,其中四个均为丹霞地貌。如黄州赤壁是因红层出露而形成的,古称赤岸,长达近百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他如武昌赤壁即武昌赤矶山;汉阳赤壁即汉阳临嶂山南峰(又名乌林峰),因该峰临江面陡峭如壁且色赤,故“亦谓之赤壁”;汉川赤壁即汉川赤壁街,清同治《汉川县志》载:它“大抵崇冈数里,崟嵚(音yínqīn)如山,土色赤。”这三处岩土均赤色,系零星出露的丹霞地貌,都具有号称赤壁的地质、地貌条件。而蒲圻今称“三国赤壁古战场”处,全系黄白麻石构成,与丹霞地貌风马牛不相及,称“赤壁”就十分牵强了。
(编辑:白楚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