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客车厂在哪里(桂林客车厂的黄金时代)
客车制造,曾是桂林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提起豪华长途客运大巴,
“桂林大宇”是绕不开的话题。
“最成功的客车合资企业”
“有高速公路就有桂林客车”
都曾是“桂林大宇”的标签。
提起那一段光辉岁月,
桂林客车人都有说不完的情感与故事。
广西第一辆后置式发动机空调客车在这里诞生
01
桂林客车厂,原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桂林汽车配件制造厂,成立于1962年11月1日。厂址位于桂林市南郊平山的工业区,主要负责全自治区汽车技术改造、客车、挂车生产和汽车配件制造等。老桂林都叫她“配件厂”。
(老厂房中留存的旧电扇)
上世纪60年代,桂林工业兴起,汇聚了许多大厂名厂乃至军工厂,配件厂就是其中一位。
建厂的第二年,配件厂就成功试制生产出了第一台长途客车。但因为经济条件落后,他们生产的前置发动机普通客车噪音大、动力差,在国内类型产品中缺乏竞争力。建厂后的20年里,配件厂的发展相对“安静”,平均一年的客车产量维持在几十至一百辆左右。
1984年,“安静”被打破。配件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广西第一辆后置式发动机空调客车在配件厂横空出世。当时,全国客车行业几乎没有后置发动机客车,更不用说配备了空调这样的“奢侈品”。
(厂区里留存的产品)
“厂里从日本进口了底盘、后置发动机等部件,并专门调出一个车间,组成一个30多人的小组,加班加点研究各项技术。”时年29岁的梁天任,是小组的主要攻关人员之一。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广西首台后置式发动机空调豪华客车正式下线。“那天,所有人都很兴奋,研究人员和工人们一早来到车间,见证车子下线,每个人都是一脸自豪。”梁天任至今仍记得,当年8月,试制成功的第一批50辆空调客车被立即订购一空。其中的28辆车被国家征用,剩下的22台则被广州和浙江两地政府买走。
(曾经的技术中心)
也是这一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波“下海”潮出现,千千万万不甘“拿死工资”的年轻人逃离“舒适圈”奔向商海,全国经济趋活,豪华客运大巴的市场开始大幅增长。
配件厂迅速摸准了市场的脉络,通过整合资源,迅速扩大产能,一心研制高端豪华大巴。同时,他们还加设了负责经营的机构,加强和充实了销售队伍,全力面向市场。同时,“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客车走天涯”的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一系列操作让桂林生产的后置发动机空调客车迅速占领市场。从此,桂林客车制造工业异军突起,成为行业C位选手。
1985年,桂林汽车配件制造厂正式更名桂林客车厂,隶属关系也由原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运输管理局变更为桂林市,赢得了更大发展空间。“七五”期间,国家投资支持该厂进行技术改造,年产客车提高到2500辆。
幼儿园的慰问团里多了韩国人
02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桂林客车厂快速成长。跟其他大厂一样,桂林客车厂拥有独立的生活区,配套有厂属的职工子弟小学、幼儿园、职工医院、招待所、商铺等。因此,厂里对各方面专业人才的渴望愈发强烈。
“当时,厂里希望巩固后勤服务、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决定引进专业人才管理幼儿园。”1987年,时年31岁的灵川县机关幼儿园副园长梁艳芳与桂林客车厂结缘。
刚来到客车厂的时候,条件比她想象的要艰苦,园所占地近3亩,但几乎没有任何装修,地面是粗糙的水泥地,墙面仅刷了石灰浆,85%的教职工是未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女工。
虽然条件艰苦,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困难”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斗志,越难越要上。
随着桂林客车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厂属幼儿园的条件也在逐年改善。逢年过节,厂里不但给孩子和老师带来慰问品,还会为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让梁艳芳记忆深刻的是,1997年,幼儿园的游泳池贴上了瓷砖。而那一年的慰问团里还多了几个韩国人。
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两国的经济、技术交往进入蜜月期。建交后不久,韩国大宇就派人到桂林寻找合作。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与谈判,已经壮大为“桂客”集团的桂林客车厂与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于1994年合资成立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中韩各持股50%。
创建于1967年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度是仅次于现代集团的韩国第二大企业。韩国大宇集团的加入,让“桂客”集团产生了不少改变。
至今,梁艳芳仍记得韩方领导第一次慰问幼儿园的场景。
那是合资后的第3年,厂里组织慰问,韩方主要领导人也一同前来。“集团里都称他为‘68’,因为他68岁来任职的。”“68”了解到,幼儿园里的水泥地面游泳池还在使用,即刻安排人员和资金,将游泳池内外贴上磁砖。而那个泳池,此后继续使用了很多年,承载着许许多多客车厂子弟的美好童年。
从那以后,每年“六一”,韩方代表都会来厂属幼儿园慰问,中秋节还会送来月饼。这也成为那个时期,“桂客”生活区里一个独特而温暖的“习俗”。
在央视版《西游记续集》鸣谢名单荣耀亮相
03
而在厂区,从韩方引进的高速豪华客车生产项目进行正酣。这一次,桂林大宇的野心很大:“豪华”还要兼备“高速”。
时势造英雄。在国家号召“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桂林大宇开创了国内生产豪华高速客车的先河。
当时,桂林大宇从韩国引进了BH120、BH115、BV113等三款客车。这三款车型技术成熟,BH120更被称作“陆上飞机”,被看作是当时国内最先进豪华的公路大巴。
在韩方技术的加持下,桂林大宇的年产销量很快超过了5000台,高速豪华客车一经推出就迅速抢占了高速客运的市场。当时,国内大多数品牌客车的价钱一辆约为四五十万元,售价达到120万元的BH120竟一度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桂林大宇这台“高速客车”开过了风光无限的一段路程,产值、产量、销量年年都在刷新纪录。“1995年,我们年产销售客车662台。1997年,年销售就飞升至2366台,月销最高有518台!”此时,梁天任已任销售部部长。
有人说,1998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那一年,比尔盖茨发布了Windows98系统;世界第一台iphone诞生;《还珠格格》风靡大江南北;那英和王菲在春晚合唱《相约98》成为经典……
也就是这一年,“桂客”集团成为了桂林工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年产值规模突破10亿元大关的企业。“桂客”集团旗下,除桂林大宇之外,还同时还拥有4家子公司。仅桂林大宇一家就贡献了工业总产值8.53亿元。当年8月,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经中国汽车产品认证委员会评审,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国内客车行业首家通过该项认证的生产企业。
(厂区里还能看见客车产品)
这一年,由杨洁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西游记》迎来了续集。桂林大宇作为该剧的赞助商之一,在每一集的片尾曲都以“鸣谢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的字样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2020年,我还无意中又看到了呢。”对于桂林大宇当年的“前卫”,梁天任亦是津津乐道。那时,国内大概有20多家合资客车企业,但业内把“最成功的客车合资企业”的头冠戴在了桂林大宇的头上。
而春风得意的桂林大宇却没想到,此刻,在海岸的那一边,合作伙伴韩国大宇正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走过曲折,老企业走上新征程
04
那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大宇集团的筹资状况趋向恶化。为了渡过难关,大宇集团决定把下属41家公司裁减到12家。但是到了1999年8月,大宇集团的12家公司的负债额超过86万亿韩元,局面无力回天。
同年10月,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借一次商业访问机会离开韩国,开始流亡生涯。一个月后,他发给员工一封告别书,宣布辞职。接着,大宇下属的12家公司的总经理也全部辞职。
2000年11月8日,桂林大宇赞助的《西游记续集》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韩国大宇却宣告破产。
韩国大宇“神话”的破灭并没有直接影响到桂林大宇。在此后的几年里,桂林大宇凭借之前的积累依然保持着一定水平的效益。但事后看来,这繁荣更像是极端天气到来前的平静……
如果说1994年到1999年,桂林大宇一枝独秀傲立江湖,那么2000年后,随着国内其他客车企业的崛起,市场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由于此前对韩方的技术依赖,导致桂林大宇的机制更新缓慢,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遭遇对手强力冲击。
2006年,“桂客”集团开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发展,开启了一段坎坷的重组之路。他们先后以增资入股、联合控股等方式与国内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从2006到2012年,“桂客”集团通过重组规模达到顶峰,全资及参股公司达到9家。然而,由于体制诟病、股东分歧、原本纠纷深化等原因,重组后的企业没有获得实质性发展。2012年,子公司桂联客车、正林公司倒闭,2013年子公司纯正公司倒闭……到如今,又回到2家子公司的状态。
其中,主要子公司桂林客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2010年与柳州五菱合作。柳州五菱增资控股(70%)桂客发展,其产品品牌改为五菱品牌。而曾经的“最强子公司”桂林大宇在2006年与上海铭源开展合作进军上海市场,尽管先后推出了多款新型车型,布局旅游、城市公交、高速客运等多个领域,最后还是以分道扬镳收场。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曾一度风光无限的长途客车产业,离发展的“高速”轨道渐行渐远。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旅游业进入寒冬,景区关闭、线路停运、出行需求断崖式下跌……这使得原本已经“不富裕”的行业雪上加霜。
(老厂房)
但,一场新博弈已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
据了解,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广西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方案》,计划到2025年,全区汽车年产量达350万辆,产业规模和实力要位居全国前列。围绕这一目标,对柳州、南宁、贵港、桂林提出了不同的定位。其中,关于桂林提到的是:壮大桂林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
有20多年合资经验的桂林大宇在引进、吸收新能源客车研发制造技术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目前,相关项目也已在进行之中。关于桂林客车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期待桂林客车的一下段的光辉旅程。
职工描绘出各自精彩的人生
05
2004年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来临,“桂客”集团开始尝试将原厂属职工子弟小学、幼儿园、职工医院、招待所等原后勤板块资产剥离出售。
2004年,梁艳芳所在的桂客幼儿园失去了“计划”的庇护,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到2008年,则彻底失去了“厂属”光环。“当时厂里决定将幼儿园‘脱钩’,我们如果不在幼儿园继续工作,可以帮安排到车间。”当时梁艳芳已经50岁,她与其他教职工们一致认为,大家为这份事业奋斗半生,幼教岗位是最好的归宿,大家更希望在教师岗位坚持到退休。市场化的幼儿园经营与竞争,意味着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而最终,园里的员工基本都选择留在幼儿园继续工作,继续为客车厂子弟和周边社区提供服务。
2011年,55岁的梁艳芳从桂客幼儿园退休。之后她由于业务受到认可,又被“返聘”继续留任园长至2017年。算起来,她距离自己踏进这个幼儿园的第一步已经整整过去30年。
1973年,18岁的梁天任进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到现在,他已经与“桂客”一同走过了48个春夏秋冬。2002年,他任桂林大宇副总经理,今年66岁的他因公司需要,一度“延迟退休”,仍在为桂林客车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桂林市志》《桂林年鉴》《GK公司战略层面危机管理研究》
来源丨记者苏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