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十大商战剧排名 TVB的职场剧之所以成为经典
【高能E蓓子】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闺蜜们有留意最近回巢演戏的两位TVB大女主吗?
一个在《使徒行者2》里饰演身份存疑的长兴坐馆好拍档兼情人。
宣萱的口红色号种出了一片草原
一个在《老表毕业喇》里饰演家教会主席兼怪兽家长;
好久没在TVB上看到蔡少芬了
虽然一套是刑侦剧一套是轻喜剧,但两位大女主的范儿真是风采不减当年,骨子里透出来犀利的精英感。
上次E姐和大家一起回忆了TVB职场女性的“大女主”魅力,女性独立已经成为不用言说的“TVB精神”之一了。
→TVB职场女子图鉴:每一个都比你想象的生猛
福利福利!送一张你们爱的陈慧珊证件照~
但是回归TVB职场剧本身,除了刻画独立鲜活的个体,对大情大义的细味也是其立意所在。
在这方面,邓特希这位身兼导演、编剧于一身的金牌监制,就是开启TVB白领时代的幕后功臣。
相当儒雅
没错,今天我们来聊聊邓特希和他的职场剧。
1 邓特希:TVB最早的“逼格”担当
看惯了TVB剧中写字楼男男女女的“身光颈靓”,难免以为港剧的正朔,就是职业套装 下班泡吧 去高级餐厅约会社交。
《幕后玩家》公关三贱客下班后常在酒吧“吹水”
其实,在武侠剧、古装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TVB现代剧的题材范围很窄,怎么也绕不开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市井气息和浓郁“师奶味”。
80年代的“剧霸”廖伟雄,专门演绎一些市井小男人角色
偶尔出现的职场剧,也基本锁定在公务员,尤其是警察故事这一块。
刘德华的《猎鹰》、郑裕玲的《警花出更》、梁朝伟的《新扎师兄》,无不如是。
《新扎师兄》 刘青云宝宝和梁朝伟宝宝,朴素的邻家小哥哥
在这些“警察故事”中,尤以邓特希担任编剧之一的《新扎师兄》最为经典。
当年创造了平均50点的收视纪录,更带动了整个香港社会投考警察的大热风潮。
这部小试牛刀的“职场剧”,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杀手锏——表面上讲合家欢故事,但骨子里是通过人物讲述百态人生。
邓特希和另一位金牌监制戚其义,都是韦家辉的得意大弟子,两人在师父的经典剧《大时代》耳濡目染下正式出山。
青年时代的金牌监制
初出茅庐的邓特希,开始捣鼓《壹号皇庭》的剧本,当时曾励珍给他安排了一个鸡肋时段——星期日晚十点档播出。
珍姐的用心……emmmmm
因为完全没有收视压力,邓特希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契机:
“那时候我很开心,因为这个时间段没有什么人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反而公司不会太理会。”
于是,邓特希“放手搞嘢”。
这三位站出来,就是《壹号皇庭》的回忆杀!
《壹号皇庭》播出之后,观众乐坏了,看惯了“俗世与真情”的套路,他们突然发现,电视上居然在播精英阶层的代表——律师的生活与工作,对白还那么文绉绉的。
这部剧也开创了职业剧的先河。
接下来的《妙手仁心》,更是从头到尾都带着专业氛围,带领观众走向熟悉却从未能靠近的急诊室和医院。
职场剧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草根与市井为主的“师奶港味”,过渡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故事。
接下来,TVB陆续打开职场剧系列,形成金字招牌。
以医生、律师这些人物的身份、情感的改变,触及社会环境及思维方式的转变。
精英自然也成为邓特希的标签
作为TVB“职场剧之父”,邓特希更多关注职场光鲜正义的一面,精英们的博弈都是公平之争——黑暗和潜规则甚为少见。
但吊诡的是,写惯职场剧风起云涌的可邓特希,本人在TVB的职业生涯却断送在四大派系斗争之中,沦为牺牲品。
大女主搏杀!乐易玲恶斗曾励珍,TVB版“权力的游戏”大起底
这也是他自称不适合混电影圈的原因
邓sir离开TVB之后,投往亚视,作品口碑却两极分化。
他曾经的文气与细腻、对戏剧手段的痴迷,让作品跌入另一个反面——故事如坠云里,节奏缓慢,难以抓住观众的眼球。
例如2010年用豪华阵容打造的《法网群英》,用电影的手法拍摄,最后却让整体风格过于浓重,让人观感疲惫。
收获的最高收视不过6点,比同时段TVB播出的剧集《女人最痛》低了20多个点。
光影剪辑也是暗黑调电影风……好吧其实《法网群英》还是挺好看的
对于这次滑铁卢,邓特希认为主要是由于TVB一大,养成了观众们的收视习惯,痛批TVB模式老旧。
相比这部收视不佳但有极强个人风格的《法网群英》,他对自己过去在TVB的作品不满更多。
在2016的新作《隐世者们》里,他甚至公开调侃《壹号皇庭》难看,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么火.......
他还曾经在采访中说过,自己的作品能成功,只是因为自己的片子合格,同期别人的片子不合格而已。
离开TVB多年后,有记者约他做访问,他第一句话也是心酸的调侃:“想不到邓特希这名字,还有人感兴趣。”
就想说,邓sir狠起来真是连自己都不放过啊。
2 邓式职场剧标配:不开挂的精英,处处扎实的细节
说起当下的职场剧,最被诟病的,是基本专业知识的欠缺。
特别是医务剧中,有诸如“9% 的生理盐水”、“抢救病人时居然打的是普通针”、“隔着衣服除颤”等常识性错误。
空谈专业,却沦为笑柄。
更严重的,是动不动就“造神”的倾向。
比如《青年医生》里的赵冲,当实习生时,人设就是个学神,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都懂,整天和朋友八卦聊天。可一到医院就能处理各种急症,车祸脾破裂会急救,外科和急诊也能轻松搞定。
帅是真的帅,但浮夸啊~
一言不合就用“天才”来开挂,实在不应该...
反观当年TVB剧集,在专业细节上格外严谨。
邓特希就说,他们专门有一组人做资料搜集,如果要写法医的戏,他们真会去观摩解剖现场。
那么邓SIR的《妙手仁心》制作细微到什么程度呢?
一位医学背景的网友说,剧情曾提到一位婆婆因为子宫下垂到急症室求诊,有一秒镜头拍到病历,内容与剧情中婆婆的情况是一样吻合的。
字迹也跟现实中医生的字体一样潦草…
同样是讲青年医生故事的《on call 36小时》,一群医务新鲜人在“一件头"(马国明)的严厉调教下,一步步成长成独当一面的专业医生。
而《妙手仁心》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医生、护士的职场群像。
没有谁超越凡人,也没有谁是开挂的医术超人。
joe在妙手仁心中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年轻医生~
除此之外,剧中角色的职业态度,也毫不浮夸。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是职业精神的写照,冷静谨慎、尊重客观现实成为TVB医务题材的底色。
一起嬉笑打闹的戏,自然到根本感觉都不像是在拍戏~
再说律师题材,大陆最近盛产《何以笙箫默》这样的剧集,男主凭借颜值和霸总气场,分分钟走向律师巅峰...
这位律师,你拿的还是霸道总裁的剧本啊...
背后当然还是偶像剧套路:拼命放大角色的魅力;可一旦放大到不科学的地步,就容易被光环所反噬,造成观众反感。
反而是当年邓特希的《壹号皇庭》里,各类人设都很朴实。
比如欧阳震华饰演的余在春,虽然是专业律师,但私底下古灵精怪,甚至还有点乱七八糟。
他和陈秀雯饰演的丁雯有不少亲热戏,经常“搞搞阵”。
邓特希曾经说过,他设定的男性角色,必须在专业上非常过关,但生活中“缺点多多”,他甚至不惜让这些角色有点小“龌龊”,越不完美越好。
他是这样看的:
“对于人物专业必须是严肃的,不能让观众质疑的,但私底下给他们多一点缺点,这样观众的心理面能站在更高的一条线上。”
所以我们会见到集专业与搞怪于一身的宣女神
正是这样丰满而层次丰富的人物设定,因为拍邓sir的戏而“改头换面”的明星也非常多。
例如吴启华,过去一直在奸角和反派中打滚,但程至美医生的形象却让他摇身变成师奶杀手。
邓sir也肯定了苏永康的演艺才能,说他身上的亲和力,非常讨观众喜欢(点头点头)。
苏永康不帅,但是GIL这个角色令人信服和喜爱
原本在明珠台担任资料搜集和节目主持的陈慧珊,也被邓伯乐调职到翡翠台拍剧,出演《皇庭》第五辑,精英气息扑面而来。
为Flora打call!
当时还未成为影帝的张家辉,也被邓特希看中饰演《妙手》里充满喜剧感的CID。
邓特希评价他:“虽然看起来像玩玩下,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好深入,好全面,好认真。”
就是说,陶大宇、欧阳震华、宣萱、陈慧珊、马浚伟、吕颂贤、陈秀雯这些演员的演艺生涯,统统都离不开邓sir的圣手。
真是一个监制,带出TVB演员的半壁江山。
邓特希的班底,抓出来的都是一大票戏骨
这个画风现在看来有时代感,但当时的男人因为专业而帅,魅力根本不只是看脸。
当然邓特希的严谨和犀利,也带来了一波吐槽……
另外,邓特希的台词在当时也是一绝,正是这些风味独特的台词,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灵魂。
据说很多小迷妹会把当年的邓氏台词手抄一遍,反复回味。
“有时候,对待朋友的态度,应该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很想你知道,根本没有人看不起你,没有人要为你安排些什么。
世界上有许多事,不需要我做些什么,其它人也可以快快乐乐生活下去。
老人家总爱想一下无谓的事情,年轻人也是一样的。”
他的台词总是给观众以温情,很多很糟糕的事情他都借主角之口一一化解或者调侃。
他的幽默感让当时的观众觉得邓sir不像戚其义,撕开伤口给观众感受,而是主动去愈合伤口。
这也难怪他做剧的风格,显得更孤高和知性,和同门戚其义风格差异巨大。
这是邓sir一直珍藏的案头书,也是台词的灵感来源……
3 邓式职业剧内核:“人文三定律”
邓sir真正厉害的地方,是他对作品精神内核的掌控力——不流于爆米花剧情,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大家看得再怎么乐呵,停下来之后也能感受到,深埋其中的态度和人文关怀。
邓特希曾说,他最喜欢在西方电影中寻找灵感,特别是《教父》。
这部电影真的是影响了很多创作者
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看上去是一部黑帮片,但全片的骨血是其家庭伦理关系。
在《教父》的影响下,邓特希的剧作挂着“职场”二字,但其实要表达的是——人文关怀。
为此,我们总结了邓特希职业剧中的“人文三定律”:
定律一:在生命面前,任何权力与私欲都必须让路。
在《妙手仁心》里,一位囚犯被送进急诊室,医生们对他的态度不一。
有医生觉得他是惯犯,年轻的身体罹患绝症也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惩罚。
但唐姿礼对他的态度则有着更加理性的“医生思维”——
“他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不是已经得到应得的惩罚了吗?”
另外,当程至美医生要帮杀害好友若晴的凶手林志辉做脑部手术时,作为主治医生,他在情感与职业伦理之间自我挣扎。
最后,他认真完成了病人的手术,选择皈依了自己的职业精神。
后来,T.K和饱受困扰的程至美进行了一次对话,T.K说他有一次在帮孙子做功课,一个配对游戏让他非常受启发——
如果警察对嫌犯,法官对犯人,那么医生对什么?是病人。
就是这么简单,在生命面前,医生没有权力掺杂私念。
我们也因此记住了:
对医生而言,所有的病人都是公平的,没有身份和背景之分,这才是真正的妙手仁心。
感受一下这个对白
邓sir恰恰是利用这些人物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冲突,尝试打破偏见,直面我们从未曾去思考过的伦理难题。
定律二:在绝症面前,与医术同样重要的,是还病人以理解和尊严。
邓sir剧中能看见众生万象,更有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柔软,尤其是面对强于自己的绝症之时。
《妙手仁心》第一部里,一个罹患艾滋病的小男孩浩仔,因为母体感染而患病,出生不久便失去母亲,父亲对他来说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
面对这个孩子,Joe、严冬还有一直陪伴的社工(E姐一直觉得社工真的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润滑剂)像家人一样陪伴着他。
浩仔对圣诞节情有独钟,他不惧怕死亡,唯一的心愿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去,能够穿上显眼的红色衣服,在去往天国的路上被妈妈看见。
最后,浩仔苦撑到圣诞之夜,在三人为他举办的圣诞party、温暖的床、满屋子的彩色丝带、床头贴着的七龙珠海报中走完了自己的生命。
不是一家人,胜于一家人
最重要的是,他穿着Joe为他准备的红色套装,怀揣着陌生人的爱,离开了人间。
对绝症病人最好的关怀,就是临终前的温柔陪伴。
对于艾滋病的思考,也是当年中医务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浩仔之外,医生Gil为了输血救人,染上了这个绝症。
和浩仔不同的是,Gil患病的过程就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更多不同的人性和态度。
几个好朋友完全没有嫌弃他的病
几位室友面对感染AIDS的Gil所说的这番话,以及最后“亲一下”的动作,堪称对AIDS患者表示尊重的范本。
Gil的这场生命浩劫,让人看到了他的乐观主义,和身边一众朋友对他从未改变的支持。
也许对付AIDS这种生命杀手,除了科技进步,更重要的就是还患者以尊严,以及全社会共同需要承担的“反歧视”态度。
定律三:当情与法的冲突永远存在,作为专业人士,你只能选择——皈依你的职业精神。
《壹号皇庭》有过类似的探讨。
蒋志光饰演的周少聪要给当事人打一起QJ案,周少聪起初认为他的当事人是无辜的,因而强调受害人和被告有情侣关系,甚至不惜诬陷受害人不检点,误导陪审团。
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当事人是坏人,虽然愤怒,但因为保密关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坏人逍遥法外——这就是律师的职业精神,也是无可奈何之处。
《壹号皇庭》表达了港人的伦理和价值观,后面的同类题材也大多是其延续或者翻炒。
在法律事件上的探讨和模式,《壹号皇庭》的模式,对现在的《盲侠大律师》也深有影响。
比如人设大胆,绝不带有色眼光、为少数群体发声这些“皇庭”的核心也是《盲侠大律师》在传递的价值。
但是后期的律政剧过份神化律师,把带有主角光环的律师过度美化, 慈悲之心超越职业道德,就难免有了“圣母biao”之嫌。
癫姐找到了蔡思贝的正确打开方式,但也因为“圣母心”也被吐了很多槽
E姐结语
大家都在鼓吹“良心制作”,可如今整条电视剧产业链却时常堕入一种急功急利的尴尬里。
于是,当年TVB职业剧的风骨就成了人人怀念的高峰。
回看《新扎师兄》《壹号皇庭》《妙手仁心》这些经典剧集,既有时代的印记,又有浓郁的个人风格。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剧情与人物的塑造中,邓特希特有的人文关怀与严谨的职业伦理,赋予了这些职业剧一种“精英感”。
这种精英感不能来自《小时代》中的华服与盛世美颜,也不能出自那些霸总与傻白甜齐飞的“精装”偶像剧——
这种精英感出自专业人士对专业知识的一丝不苟,对职业伦理的敬畏,对人性的洞见,以及一抹来自心底的仁爱。
如今这些把职场剧当帅哥美女过家家和“小时代”来写的人,哪里配谈什么精英感呢?
是的,你们自以为的“精英感”,其实只是让自己在浮华和表面光鲜中得到自我满足的“优越感”,仅此而已。
世间难再有邓特希,更难再有90年代的TVB。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