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射阳河有多少弯(江苏与运河的那些往事)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我苏网积极参与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的“千问千寻大运河”网络主题活动以文化为内核,策划推出“云赏大运河”、“运河百问”、“大运河进行曲”、“大河之上”等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老的射阳河有多少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老的射阳河有多少弯(江苏与运河的那些往事)

古老的射阳河有多少弯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我苏网积极参与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的“千问千寻大运河”网络主题活动。以文化为内核,策划推出“云赏大运河”、“运河百问”、“大运河进行曲”、“大河之上”等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

提起大运河,人们一般会想到“京杭大运河”,在此之前还有一条湮没在黄土之下的“隋唐大运河”,初始于隋,繁荣于唐,极盛于宋,尤以中下游的通济渠(汴渠或汴河或汴水)、江淮之间的邗沟(淮扬运河)和江南运河最为繁忙,当时的达官显贵、文化精英往来于运河之上,或在赴任途中,或在赶考路上,或在旅程中,留下许多动人篇章,俨然已成为一条精英航线。

隋朝统一天下后,为转运东南“海陆之饶,珍异所聚”,以及便于及时平息南方士族的叛乱,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疏浚邗沟,水道一畅通,他就从东都洛阳登上龙舟,踏上了自登位以后的首次巡游扬州之旅。

5191艘船只首尾相接,绵延二百余里,在深阔的河道中行驶,两岸是隋堤杨柳以及东南形胜。

隋炀帝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大诗人。

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怒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给他启发的正是此前隋炀帝版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寥寥四句诗,短短20个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其文学功底完全不输张若虚。

而此次扬州之行既树立了皇家权威,又彰显了君王恩泽,隋炀帝免不了要大发感慨,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他一连写下了《江都宫乐歌》《早渡淮》《泛龙舟》《江都夏》《幸江都作》《迷楼歌》等诗篇,抒发对扬州的赞美堪羡。

《泛龙舟》言其下扬州之景,场面盛大恢弘:“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

《江都夏》则描绘了一派盛世之景:“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飞楼绮观轩若惊,花簟罗帏当夜清。菱潭落日双凫舫,绿水红妆两摇漾。还似扶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

此后隋炀帝又下了两次扬州,如此豪华的排场免不了会劳民伤财、激起民怨,再加上其它密集的工程、战争,使隋朝迅速走向灭亡,而他所开凿的隋唐大运河成为此后六百多年内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评价其为:“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代的运河治理基本沿用前朝体系,只做了局部变更、调整,而且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代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创造了大唐盛世。文人侠客经常依水陆往返各地,以实现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愿望。

白居易是唐诗圈的“锦鲤”,“十年之间,三登科第”,27岁便取得进士第四名;仕途顺遂,一直做到二品大员;诗名显赫,是皇帝亲封的“诗仙”,但他一生四处漂泊,从两都到江南,运河都是他的首选。

少年时期因安史之乱,白居易多次随家人徙居,11岁时全家搬到符离,这个小镇在唐朝时归属徐州管辖,位于汴水与淮水交汇处的泗州(今淮安盱眙)附近,是唐人来往两京与东南途中的重要一站。他在这里苦学力文的同时,与一位美丽的农家姑娘相恋了,“娉婷十五胜天仙,百日焕姮旱地莲”,但因门第之见,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由于对初恋的念念不忘,他到37岁才结婚,还是因为母亲的以死相逼。后来,每次赴任路过这里时,都会写下怀念的诗句,他在《汴河路有感》中感叹道:“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成年后,白居易先是成为“长漂”(长安),后辗转江州(今九江)、杭州、苏州等地任职。在苏州担任刺史时,为便利当地的水陆交通,他主持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这条江南运河的支流让山塘街变成“姑苏第一名街”,使阊门成为曹雪芹笔下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白居易晚年退隐洛阳后,一直对江南的风光念念不忘,写下三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他的记忆里,江南的风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州则是“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白居易有两位特别喜爱的歌姬——樊素和小蛮,因为那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而久负盛名,在他70岁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照顾两位璧人,于是将她们送走了。在送樊素时,他写下了《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发源于洛阳附近的汴水到达徐宿地区后,与泗水一起汇入淮河,继续不停歇地向东南流去,这离愁别绪就像这运河水一样连绵不绝。

北宋时期的汴京开封府,经济上更加仰仗东南,从京城到江南的漕运网络远比洛阳、长安发达,因“一肚子不合时宜”而历经擢升贬谪的苏东坡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辗转往复,由于运河从今天的江苏穿省而过,据相关统计,他一生共来往这里14次,足迹遍布全省,留下近430首诗词歌赋,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075年,苏东坡卸任杭州通判前往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赴任途中,经由淮扬运河时,被涟水旖旎的风光所吸引,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自古以来,涟水就是水波荡漾、风景优美的地方,荷花绕着城郭,要把湖州给比下去。此时的苏东坡尚未经历人生低谷,字里行间还透着欢愉和风发。

1084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州),五年后调任汝州(今河南汝州),经过泗州(今淮安盱眙)时,曾应邀与当地太守游南山(今第一山景区),并写下了游览诗《浣溪沙》:“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他在经过仕途的挫折后,终于悟得:这普通的清茶淡饭,就是人间的至味欢愉!

1092年,苏东坡在吏部、兵部、礼部尚书转了一圈后,外放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后又任扬州知州。他离开颍州赴任扬州途中,再次路过熟悉的淮扬运河,赋诗《淮上早发》:“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如同眼前十余次往来的运河一样,令人他身心俱疲,频频产生归隐之心,常州(包含今天无锡)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既远离了京城的政治纷争,又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是个很好的终老之地,直至1101年,在他逝世前夕,终于如愿以偿。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浊水不堪照,清江空忆游”……皮日休、韩愈、梅尧臣、王安石等文化精英均在隋唐大运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宋末年,运河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但他们留下的诗文和传奇组成了隋唐大运河的文化血脉。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我苏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