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救落水儿童(为救朝鲜落水儿童献出生命)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烈士牺牲前,在朝鲜写给父母的信中的一句话。
罗盛教
参军入伍,立志保家卫国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1946年入省立九师附小(吉首大学师范院附属小学)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抱着保家卫国的赤热之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1950年7月1日,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被分配到湖南省沅陵县乌宿区及毗邻的古丈县,参加四十七军司令部直属侦察队剿匪。
奔赴朝鲜,欲杀敌立功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志愿军141师421团在开赴前线途中休息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志愿军战士帮助朝鲜人民插秧
勇救儿童,献出年轻生命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笑声阵阵。
忽然,从那里传来了呼救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不谙水性的他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
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朝鲜少年,最终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事故通报”变“请功报告”罗盛教的事迹一开始是被作为“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事故”上报的。有一天,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在师部门口看到围着许多朝鲜老百姓,经过询问得知,这些朝鲜老百姓自发地来到部队,是请求部队用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安葬舍己救人的罗盛教战士的。
叶健民师长想起,几天前曾看到过师里印发的一份事故通报,里面提到了一位名叫罗盛教的战士发生淹亡事故的经过。在战争条件下,各种事故很难避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这个“普通的淹亡事故”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看到今天这种情况,叶健民师长感到这可能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淹亡事故。于是,第二天,他专门带着两位科长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石田里泥栋河边进行实地察看。
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的母亲听说罗盛教的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小崔莹赶到出事地点。一见面,母子俩就跪地向叶师长深深地施礼,而后又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
听完崔莹母亲的介绍,叶健民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身不由己地走近烈士献身的地方,俯下身来。叶健民看到,小崔莹落水和被托出水面的那个冰窟还没有完全封冻,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小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的情况下被救上来的。而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人在水中所能坚持的极限时间顶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人的四肢将变得生硬僵直,从而丧失自救能力。如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而并不是通报所说的“淹亡事故”。
叶健民离开时,小崔莹的母亲眼含热泪地恳求道:“元善女大娘已献出了自己的墓地,我们要用朝鲜人民的葬礼,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十里八乡的朝鲜老乡也赶来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罗盛教这名普通中国士兵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一致要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回到师部,叶健民立即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时任师政委的彭清云同志。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在重新向上级报告关于罗盛教这个正面典型的同时,在全师官兵中开展一次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激发全体官兵高昂的士气和勇于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当天夜里,一份由师长叶健民、政委彭清云签名的有关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报告材料拟写完毕。与先前不同的是,“事故通报”变成了“请功报告”。
尽管当时战火纷飞,各种条件都非常艰苦,部队整训工作也十分紧张,师党委还是决定用最高的礼仪和规格,为罗盛教举行最隆重的追悼安葬仪式。
为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修建墓碑
罗盛教追悼大会在141师驻地石田里隆重举行,2000多名部队官兵和数百名当地的朝鲜群众参加了追悼大会。在哀乐声中,人们向英雄默哀三分钟。尔后,师炮兵鸣炮21响,向中朝两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致哀、致敬。
最后,按照朝鲜人民的礼仪,英雄的遗体被安葬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一座小山坡上,人们在英雄的墓地周围还种下了象征万古不朽的松树。
崔莹(中)与父母亲在罗盛教烈士墓前留影,永远不忘救命恩人。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为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共青团中央追认罗盛教烈士为“模范青年团员”的荣誉称号。罗盛教这个名字,很快就在广大志愿军官兵和祖国大地上传开了,国内各行各业也掀起了向英雄学习的热潮。
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了解此事后十分感动,他亲笔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分别授予罗盛教烈士“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所获得的朝鲜方面授予的最高荣誉。
本文据历史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