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今的用法(古文中的今都是)
在文言文中,“今”作“现在”解,非常常见,如:
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赵翼《论诗》))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世家》)
5.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我们再来看一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将“今”译作“现在”:现在我们俩像老虎那样相斗,那形势谁都不能保全。
粗看也没有什么问题,细思之下,问题就来了。廉颇说现在自己不能和廉颇像老虎那样争斗,难道过去就可以吗?廉颇是在打比方,表达一种客观情况,与时间的早晚并无关系,这个“现在”感觉很生硬,不应该出现。
经翻查古汉语字典,我们发现了一个“今”的意项:假如,如果。表假设语气。上句中的“今”正译作“如果”“假如”。
意谓“假如我们俩像老虎那样争斗”。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一本著名的虚词专著)中指出:今,家大人(指王引之的父亲王念孙,是一位杰出的训诂大师)曰:今,犹“若”也。明确指出“今”有表假设的意思。这里的今,是根据上下文译出的。
我们再来看个句子: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句中“今”也作“如果”讲,意思是:如果出发到秦国却没有信物,那么就无法接近秦王并行刺他。
“今”的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并非罕见,如:
8.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9.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
10.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11.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史记·项羽本纪》)
另外,今,用在句首,有时并不能译出,只是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如:
12.今离娄见秋毫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商君书·弱民》)
1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需要注意是文言虚词“今夫”连用,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今”无意,“夫”有轻微的指代意味,可译为“再说那”“还有那”①。如:
14.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再说那没有天赋的人,本来就是普通人,而且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注意:有时,在古文中会看到“今且”连用,等于“今夫”。如:
15.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庄子·齐物论》)》
古文中“今有” 也可连用,表示假设语气。可译为:如果有。例句:
16.今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吕氏春秋·贵生》)
①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5月第1版 171页 今夫(今是 今且)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