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之美在于价值(器物之美匠人之心)
提起日本的陶艺发展,要感谢一个人的推动,幕府时代的千利休确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他摈弃了桃山时代奢靡的黄金与瓷器,转而用本地陶匠做简朴温暖的器皿当做茶具,陶艺可以说是最真实反映工匠灵魂的器物。
如果有时间看匠人制陶过程,一抔泥土,揉泥拉坯,塑出形状覆釉烧制,投入到窑炉熊熊的火焰中,青烟之中等待一个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如同沾染上古人的缓慢沉稳,体会古人顺应自然,了解自然之美,诚实面对内心的一个修行,这与当今被快节奏的世道生活挤压变形的人们早就升腾的那股子焦虑是背道而驰的,更是每个人渴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很多日本陶艺大师有师承也有家学渊源,很多人把制陶当做终身职业。《择一事,终一生》一书讲解器物之美,收录了柳宗悦、高村光太郎、谷崎润一郎等13位作家对日常之器的论述,图片文字中从美的定义、美的创作到美的鉴赏主题均有涉猎。
何为器物之美?“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认为美之奥秘,存在工艺领域,工艺中的“民艺”更是美的国度,其将美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柳宗悦将观点付诸实践,1936年修建民艺馆,目前馆内藏品超过17000件,大部分都是不值钱的无名工匠的作品。面对日本国宝级茶碗——喜左卫门井户茶碗,柳宗悦描述:
这里不存在罹患疾病的机缘,因为这是穷人每天所用的普通饭碗,不会煞费苦心地一只一只斟酌烧制,所以就不会有技巧之病侵入的时间;也不是美论之作,于是也排除了意识之毒;不是留铭之作,于是缺失了染上自我之罪的机会;也不是美梦之作,所以不会误入感伤世界;不是亢奋之作,因此也不存在变态因素。这,比任何其他都康健得多。
这就是柳宗悦喜欢的康健之美,“杂器之美”,也就是民具,不是工匠制作出来用来装饰的,而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些日常用品往往是被大众忽略的。
全才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与服部之总讲述了日本著名陶器莲月烧、志野烧的故事与特点。仿品多的莲月烧是莲月尼姑的陶器,她用细体字书写于未上釉彩的陶器表面。这位莲月尼姑诗歌文字造诣高,家境贫寒,丈夫卧床只好煮茶开店,从其父去世后孑然一身她遁入空门,从而进入轻松自如境界。面对模仿的陶工,她选择与这些仿制者共同合作,自题诗歌于上。这可以说是名家与陶匠的经典合作。
“岛畔的夕潮哟,未曾遇见海浪,一轮半弦月悬挂于夜空。”观赏到有莲月题字的手捏陶器,仿佛将和歌展现的美好又寂寥的时光凝固在塑造的杯盏茶器中。
而北大路鲁山人推崇钦佩的志野烧,其伟大,与今人解读无关,“它的美丽是古人赋予,使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吾辈是不过是托古人的福才得以见证志野烧的美丽。”
《择一事,终一生》不仅讲解陶器知识,还有雕塑、佛像、和纸、装帧等器物,如雕塑家高村光太郎所说:能面是一种绝对的表达,它象征着某种性格之下的人物内心深处的核心部分。
这些器物,都凝聚着匠人之心,也许很多都是日常易碎之物,但只有格外耐心细腻内心从容的人,才能接受这些器物带来的微妙幸福。生活中任何一点美感,都有可能是某个匠人耗尽一生的努力达成的结果,所有战胜庸常,拥抱幸福的人既然有幸得到,就更要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