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

南通历史,都知道她建城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 956 年),也就是五代十国的后期,不过一千年多一点。

但这是“通州”的历史,不是海门、启东史,也不是如皋、海安史。

启东成陆很晚,建县于 1928 年, 至今不满 100岁;海门虽同步于通州建县,但因多次坍塌使得古海门的范围完全不同于今日;而如皋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500年。差距如此之大,导致南通全境的文化面貌丰富而精彩,也为南通文化核心特征的探索带来了复杂性。

南通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在海安。1973 年,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青墩遗址,让南通的史前文化上推到 5000-6000 年前。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1)

这一遗址有多个文化层,最上层的属于良渚文化,发现了许多玉璧、玉琮、玉坠和玉环,中下层有许多陶器、石器、骨器和麋鹿骨角等。

人们发现,原来在五六千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掌握干栏式建筑技术,已经驯养大量的麋鹿……同时,还发现了一把仿石斧制作的“带柄陶斧”,此前的人们都不知道古代是如何绑定石斧的。更有意思的是麋鹿骨角化石上的刻画符号,被许多人认为是比甲骨文还早 2000 年的古老文字,一些易学研究者则认为这是原始的卦爻形式,惊呼发现了易学的源头……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2)

于是,人们将海安青墩称之为“南通之根”,就像今天的上海将松江称之为上海之根。

问题是,隔壁泰州同样把青墩遗址看作是泰州的文明之根,而且青墩在1950 年前一直属于泰州管辖。实际上在距离青墩的二三十公里范围内,还有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东古遗址、蒋庄遗址、影山头遗址等,构成了海陵地区史前文化圈。

因此,海安青墩可以说是海陵文化之根,但称之为南通之根过于牵强。那么,南通的文化之根在哪里?就在通吕运河。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3)

通吕运河的西端是旧时的狼山镇,运河与长江一起将南通旧城揽在怀中;东端是吕四港,有着 1300 年历史的著名渔港。

除了海陵地区之外,南通境内最先成陆的是胡逗洲与东布洲。胡逗洲大约在唐代天祐年间(904-907)因洲北淤塞而涨连海陵大陆,东布洲大约在 11世纪初涨连上通州大陆,前后相差不过百年。所以宋代的通州版图是一条东西向的狭长半岛,从狼山镇延伸到吕四镇,这一地带在启东立县之前一直由通州或海门管辖。传说中的吕洞宾,正是沿着这一深入大海“通洲”去遨游蓬莱仙境……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4)

被称为南通“第一运河”的通吕运河开凿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既是供王师调行军舟的通道,也是主要的运盐航道。而盐业在张謇之前的一千年中始终是南通的主要产业,胡逗洲也是以煮盐起家的,“盐文化”才是南通文化的根本,其意义相当于江南地区的“古运河文化”。

江南古运河文化的本质是与绵延不绝的旱涝灾害作斗争,所以太湖周边自泰伯年代起开凿了无数条通往长江与东海的河流,三千年来始终没有停止“治水”。

盐文化的本质是与大海争夺生存空间,一千年来始终没有停止“筑堤”“护堤”。所以在通吕运河的两侧,至今存留着许多旧岸、老岸、新岸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于 1024 年开始修筑的范公堤,通吕运河的东段实际上紧贴范公堤而行……在这些新岸与老岸之间,曾经是星罗棋布的盐场与盐灶……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5)

盐文化带来的是一种勤劳的精神、朴实的性格与开放的视野。

海水制盐完全靠天吃饭,所以炎炎夏日就意味着丰收,劳动的节奏完全由大自然把控,容不得人们“偷得半日闲”。于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养成了通州人朴实的性格,在大海星辰面前没有虚伪狡诈的机会。同时,也因为大海的辽阔无垠,带来了可以无限拓展的机会,只要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浪搏击,就能走向没有边际的远方……

这是真正的南通精神。

通吕运河两岸是俗称的“通东地区”,实际上是“吴文化”与“淮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地带。从吕四到包场、四甲、二甲,再到通州,通东方言的层次渐变清楚呈现出吴文化的“淮化”过程,也让通东地区成为最具文化包容性的一个区域。一千年来,他们靠晒盐、捕鱼、卖卤水、种小麦,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说的虽然是来自江南的毗陵方言,却从不自诩为江南人;他们对源自崇明北沙的沙地人称其为江北人泰然任之,对来自海陵地区的人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也依然敬之如宾。因此,通吕运河所彰显的是南通文化的包容性。

南通在地图的哪个地方(南通之根在哪里)(6)

在今天看来,通吕运河是沟通长江与黄海的最短通道,也是从南通旧城到南通新城的最近路线。南通新机场就在运河边,几乎在新城与旧城的中间位置。南通的发展单纯依靠通州湾引进几个钢铁厂、化纤厂与电厂等传统产业,肯定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的目标必然要有文化力量的支撑,而通吕运河象征着南通的历史,蕴含着南通的精神,勤劳、朴实、开放与包容,也正是张謇当年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所秉持的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

#南通##江苏##常州##南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