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冈王朱显槐(大明第一个嗣封的亲王)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二十,大明身份最尊贵的亲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子秦王朱樉,被三名宫中的老妇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远在京师(指南京应天府),年近七旬的明太祖得知其死讯,在悲痛儿子死于非命的同时,又痛恨其荒唐不肖,以至于惹来杀身之祸。愤恨之余,不但亲笔写就一篇震烁古今的祝文——《谕祭秦王祝文》,开列了其多达二十余条罪状,并钦赐谥号曰“愍”,下旨将其葬礼规格由亲王降至国公等级。一个老父亲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心绪,可谓是沁满字里行间。
《山河月明》中的秦王朱樉剧照
“打是亲骂是爱”,毕竟血脉传承摆在那,明太祖以文字形式痛骂朱樉,更多的是发乎父子亲情,将《谕祭秦王祝文》明文颁发给诸王,也是为警示他们。儿子不争气,可孙子是无辜的,何况秦藩是大明第一亲藩,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爵位该传承还得传承。
当年六月,秦世子朱尚炳袭封秦王,这是大明首位以世子身份袭爵的亲王,更是第一位嗣封亲王。朱尚炳这位嗣秦王身上,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不靠谱的爹妈朱尚炳,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二十八,为秦王朱樉长子,生母秦王次妃邓氏,在明太祖诸孙中排行第九,老爹朱樉在世之时就被册封为秦世子。明太祖一早就立下规矩,只有亲王嫡长子可封世子。朱尚炳的生母只是次妃,而非正妃,按理不怎么符合册封世子的条件,之所以能获得册封,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有关。
朱樉的正妃王氏,是北元齐王扩廓帖木儿(汉名王宝宝)之妹,小字观音奴,不过她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一部小说中的汉名——赵敏。没错,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女主之一的敏敏郡主,原型就是她。其兄王宝宝颇具军事才能,是北元政权的定海神针,曾经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誉为“天下奇男子”,屡屡试图招降于他而不可得。恰巧其妹王氏留居关内,于是老朱打起了联姻的主意。
《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剧照
秦王朱樉作为老朱的嫡次子,是诸王中最特殊的一个,比如洪武三年制定亲王分封受册宝仪式时,就以他为例进行解说,同时其余诸王在册封时要向其行四拜礼。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任命他为宗人令,负责管理宗室成员,约束其他藩王。可以说朱樉的秦藩,是“大明第一亲藩”。
既然要联姻自然要拿出手中最好的筹码,以示诚意。于是乎洪武四年九月初七,16岁的朱樉在老朱的一手包办下迎娶王氏为妻。朱樉内心对这桩为招降王保保而强行安排的政治婚姻非常抗拒,可迫于父母之命只能被动接受,是故他对王氏的感情可想而知。
正史中的秦王妃王氏,既没有《倚天屠龙记》中的敏敏郡主那样风姿飒爽,也没能获得《山河月明》中眼中唯有你一人的爱情,成婚多年,膝下连个可以聊以慰藉的子嗣都没有。这桩婚事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明太祖对儿子的家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王保保死讯传来,老朱立马开始为他张罗第二段婚姻,这次被选中的对象为卫国公邓愈之女,且是其嫡长女。当年十一月,朱樉与邓氏成婚。
王氏汉化很深,在妇道之上估计表现得极好,而她这一她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也让老朱下不去手。所以王氏依然稳坐秦王正妃宝座,只能委屈邓氏屈居其下就次妃之位了。既然是次妃,其享受的待遇自然要亚正妃一等,成婚之时就挨了当头一棒——“不传制,不发册,不亲迎”,即没有正常王妃应有的册书,朱樉也无需亲自迎娶。虽然是平妻,整个仪式却搞得似妻非妻,似妾非妾,怎么让邓氏不愤恨。为此老朱也作了一定的补偿,进行安慰。比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朱尚炳出生,老朱认可其秦王嫡长子的身份,册封其为世子。
《山河月明》中的秦王妃王氏剧照
可在邓氏看来,这一切都无法抵消婚礼带来的耻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又加深了邓氏的耻辱感。邓氏可是朱樉捧在手里宝贝着的白月光,他自然会急夫人所急。你觉得王氏太过碍眼,行,咱们一起设法收拾她。
在京师有明太祖夫妇压着,朱樉与邓氏不敢造次。待到之国西安,朱樉就急哄哄地下令将王氏迁出王府另行安置,以便眼不见为净。单单如此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将王氏的饮食起居标准都降了好几个档次。本当执掌王府内事的王氏,却形如囚徒。
没了王氏在中间碍事,秦王府内卷起一道“霸道总裁风”,朱樉变身宠妻狂魔,对邓氏这个小娇妻可谓是百依百顺。嫌当年成婚之时冠服比不上王氏?莫急,我立马着人前往沿海采买珠翠。觉得府中生活过于无趣?行,我给你设法找乐子。于是乎,王府的宫女与内侍就遭了殃。
以明太祖的能力,朱樉和邓氏干的那些破事他会毫无所知?只不过孩子毕竟是自己家的亲,只要两人不闹出“宠妾灭妻”这种大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老朱的容忍,让他们心存侥幸,变得愈发肆无忌惮。
朱樉为了安慰邓氏早年受伤的小心灵,表达与其伉俪情深,竟然私下“制造后服与偏妃邓氏穿着”,还打造了一张五爪九龙床。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都知道,五爪龙是天子的专属,四爪龙才是亲王能够使用的级别。朱樉的这种做法说轻了是篡越,说重了则是谋逆。
若说虐待正妃王氏,凌辱宫人,乃至草菅人命,看在父子的面子上,明太祖还能忍的话,现这等忤逆不道的僭越之举,终于激怒了明太祖。还是那句话,儿子是自家的,媳妇是别家的,出了事情必定是媳妇唆使所致。于是乎,事发之后,老朱一纸诏书将邓氏赐死。时间估计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为就在这一年,明太祖突然下令叫停秦世子金宝的铸造。朱尚炳年仅10岁,本身不会犯下什么大错,唯一的缘由便是其母出了变故,是以老朱才会有此举动。
“戊午,诏礼部铸秦、晋、今上及周世子金宝各一,每宝用黄金十五斤。寻命秦世子宝且停铸。”(《明太祖实录》)
《山河月明》中的朱樉剧照
朱樉虽然幼年聪慧,为人严毅英武,非常有主见有谋略,颇具英武之气,可本性残暴,就藩之后犯下诸多暴虐之事,以至于明太祖怒骂其“蠢如禽兽”。钟爱的邓氏被赐死后,朱樉心态大变,不仅不听老朱的招呼接回正妃王氏,反而变得越发暴虐不堪。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樉因此被明太祖召还京师,留居近年。在大哥懿文太子朱标的求情下,才于次年七月得以返回藩地西安。回归封地的朱樉行事依然如故,没有任何收敛,以至于最终落得被三名老宫女毒杀的下场。
大明首位嗣封亲王中国古代是一个阶级社会,为维护统治、安定社会,专门对各阶层能使用什么礼仪进行了规定,阶层越高的人士能享受的待遇越好。反映到丧礼上,地位越高者去世后停灵时间越长。《左传》在开篇的隐公元年,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丧葬规则:“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进入帝制时代,虽然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可礼制方面基本延续了周公制定的周代礼仪制度。
明代的藩王相当于先秦时期的诸侯,薨逝后需要停灵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入葬。朱樉这位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可直到当年闰九月才入土。秦世子朱尚炳于受封时,还在充当丧主为朱樉守孝。册封亲王要用五礼(吉、凶、军、宾、嘉)中的嘉礼,居丧守孝要用五礼中的凶礼,两者不管是冠服,还是礼仪都大不相同。
明太祖画像
洪武年间,明朝初立,很多制度都不完善。在朱樉之前虽然已经有几位亲王故去,可他们后者早夭(赵王朱杞),或者无嗣(潭王朱梓),亦或者嗣子年幼尚不到受封年龄(鲁王朱檀)。朱尚炳是大明的首位嗣封亲王,没有现成的礼制可供使用,嘉礼与凶礼之间应当怎么转换成了一个难题。为此,明太祖于朱樉去世的次月,紧急命礼部制定可供使用的流程。
“礼”是华夏文化的灵魂,“孝”是华夏文化的外在。早在周代,就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嘉礼、凶礼转换礼仪。《尚书·周书·康王之诰》记载了周康王在父亲周成王灵前继位整个过程:在即位典礼上,康王穿着天子服饰,麻冕黼裳,接受诸侯群臣的朝贺;典礼完毕,“王释冕,反丧服”,即脱下天子冠冕,换回丧服,按照制度为继续父亲守孝。两汉时期,诸侯王袭爵的流程与西周基本相同。
两汉的制度是后世效仿的蓝本,是以接到任务的礼部尚书任亨泰,提出对汉代诸侯王袭爵的流程稍作变通:世子接受册命时,应当穿命服(即世子冠服)接旨;待使者离开,重新换回丧服,继续服丧。此议获得明太祖的首肯。
“辛未,上谕礼部尚书任亨泰曰:‘秦王既没,国事无统。世子长成,宜命袭爵,尔其集议以闻。’ 亨泰同翰林诸臣议:‘汉诸王薨,遣使者拜嗣子为王,则玄冠衰绖素服以承诏,事讫反丧服。又诸侯受天子之命,亦宜服其命服。使者出,反丧服即位而哭。既合于礼,且协人情。’诏依服命服礼行之。”(《明太祖实录》)
当年六月,以前军都督府都督谢彦、通政使宋徵问正副使,奉金册、冕服,持节前往西安册封朱尚炳为秦王。朱尚炳按这套流程,完成了对秦王爵位的承袭,算是明代亲王袭封礼仪的首位实践者。
秦王府城墙遗址
洪武三十年(1397年)九月,册封陕西都指挥使刘遂之女刘氏为秦王妃。刘遂为庐州人,其父刘德以军功受封潞州卫指挥佥事,算是淮西集团的一员。洪武十三年(1380年)袭父职为潞州卫指挥佥事,其后跟着信国公汤和、凉国公蓝玉转战,进封辽东都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九年,因女儿被选定为秦王妃,调任陕西为女婿保驾护航。
事实证明,明太祖的这一动作很有必要。冲龄袭爵的朱尚炳,很快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大挑战。中国古代民间结社之风盛行,白莲教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别的结社组织主要冲着钱来,而白莲教却活生生地将自己变成了天下第一反贼集团,专注造反事业六百年。明朝的建立与白莲教有很大的渊源,可明朝立国后白莲教依然站在朝廷的对立面,时不时地就给朝廷送上一份“惊喜”。
洪武三十年正月,陕西汉中府沔县吏高福兴、平民田九成等白莲教徒集众四、五千人,发动起义,史称高福兴之乱。义军活动于沔县(今陕西勉县)、略阳、两当、徽州(今甘肃徽县)、阶州(今甘肃陇南市)、文县等地,杀官吏,占州县,得到了陕西、四川一带番民的支持,给西北局势造成不小冲击。
高福兴之乱义军活动区域
明太祖对此非常重视,一面派出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这两位开国元勋,调动动陕西、四川两地大军三万余人进讨;一面写信给陕西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嗣秦王朱尚炳,让他小心防备。
“汉中府沔县吏高福兴及民人田九成……等率余贼入沔县后河及土门聚众至千余人,而陕蜀间番民因之作乱。事闻,诏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发陕西、四川兵讨之。复敕秦王尚炳曰:‘迩者,沔县及陕蜀间有盗,已命长兴侯耿炳文等总兵征讨。尔宜练士卒,缮甲兵,时巡逻,以备不虞。况尔年幼,尤当夙夜警惕无怠。’”(《明太祖实录》)
朱尚炳也算是颇有胆识,《明史》称他在平乱时亲自“巡边境上捕盗”,算是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高福兴与当年的刘福通,虽然都带有一个“福”字,可显然两者的能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当年九月初一,高福兴被俘,随即被处死,高福兴之乱就此平定,也让朱尚炳松了一口气。
桀骜不驯的嗣秦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出于对叔叔们的心里恐惧,爷爷尸骨未寒,建文帝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削藩运动。没想到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刺头,建文帝与秦王朱尚炳俩的四叔燕王朱棣受到威胁后,打出“奉天靖难”的旗号奋起反抗。削藩工作就此被打断,朱尚炳这位大明第一亲藩的嗣王,因此没受到波及。在西安坐观天下成败数年后,靖难军杀进南京城,四叔朱棣逆袭成为新皇帝。
明成祖剧照
朱尚炳对四叔这位新皇帝,内心的感官估计相当复杂。明成祖称帝之后的数月内,在外的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肃王朱楧、庆王朱栴,乃至同为嗣王的晋王朱济熺等藩王,纷纷主动进京朝觐,承认新皇帝的合法地位。唯独朱尚炳毫无动静。
为此,明成祖对这位侄子采取了软硬两种手段。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将秦王朱尚炳的姐妹、朱樉次女长安郡主,许配给自己的心腹兵部尚书茹瑺之子茹鉴。同时遣使以敕符召他入京觐见。如此,朱尚炳才不情不愿的启程,于九月初二抵京。初十日,朱尚炳辞归,连头带尾在京师仅待了9天。明成祖见侄子服软,给予了相当厚重的赏赐,赐予朱尚炳本人宝钞二万锭,随行官员也按级别赐予不等的宝钞。
永乐元年(1403年)十二月,朱尚炳遣手下千户马赐,再次获赐宝钞。次年四月,明成祖册封嫡长子燕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六月,朱尚炳遣指挥陆荣等奉表笺贺册封。
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朱尚炳再次赴京朝觐。在其到京及辞归时,太子朱高炽两次代表皇帝,在文华殿后殿设宴款待。明成祖给予厚赐的同时,还将他的道里费(古代版餐旅费)视常例加倍。
在朱尚炳承认四叔的帝位合法性后,看似皇室与秦藩恢复到了毫无猜忌的互信道路上,可内里却并非如此。明成祖即位后同样实施削藩,秦藩作为诸藩之首,自然也成为他重点盯防的对象。而朱尚炳这一方,虽然表现服服帖帖,可内心很是不服。永乐元年,明成祖一度想将朱尚炳的胞弟永兴王朱尚烈迁移到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只是条件不还不成熟未能成行。
发生在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的“秦藩祭祀僭越事件”,一举把遮罩在双方头上貌似柔情的面纱揭去,将矛盾摆在了明面上,使秦藩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徒然紧张起来。
秦愍王墓
事情的起因是,朱尚炳在祭祀父母时,将嫡母王氏的谥号“愍烈妃”按到了生母邓氏头上,并称呼两人为“皇考妣”。“愍烈妃”的谥号为明太祖所定,而“皇考妣”为先皇、先后专用,亲王只能称其王父王母为“王考妣”。因此他的这种做法说轻了属于篡越,说重了是迹同谋反。如此公然挑衅皇家权威,自然会遭到明成祖的严厉斥责。
“戊戌,赐秦王尚炳书曰:‘朝廷制礼,各有定分,无敢僭逾。尔令僧人修斋资荐考妣,盖欲以报劬劳之恩。而于文字称皇考妣,又称愍烈妃。皇考妣是朝廷尊称,藩国岂得僭用?既于礼有违,且尔于冥冥之中,亦不自安。况愍烈之谥,果朝廷所赐乎?抑尔自加之乎?尔年少寡学,未诣大体,此必俗学腐儒所为。陷尔于僭妄而尔不能察也。自担据实书之,庶不贻讥有识之人。’”(《明太宗实录》)
此时明成祖已经坐稳帝位,自然无需再对兄弟、侄子们虚与委蛇,既然已经撕破脸,那么就干脆动手削藩。乐七年九月,以讨伐蒙古大汗本雅失里为借口(第一次北伐),从几大塞王手中抽调护卫,命负责陕西方面的宁阳伯陈懋,从陕西诸卫及庆、秦两府护卫,选练步骑一万九千人入京,备次年二月北伐所用,将部分西安三护卫将士暂时调离秦藩势力范围。
面对自家四叔的这一阳谋,朱尚炳无力反抗,可心中自然不痛快。于是乎此后每次有敕书降临,他都称病不亲自出迎,以示抗议。此举又给了明成祖敲打的机会。
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明成祖给朱尚炳发去一道措辞极其严厉的敕书,以齐桓公于葵丘之盟下拜受胙,内史过赐晋侯命晋侯受玉惰,成肃公受脤于社不敬,这一正二反三个春秋故事敲打朱尚炳。发出“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明史》)这等近乎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告。
“遣敕戒励秦王尚炳曰:‘昔周天子遣使赍齐桓公胙,且命勿下拜。桓公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遂下拜,登受。春秋书以示褒。遣使赐晋侯命,晋侯受玉惰。使者归曰晋侯其无后乎。成肃公受脤于社,不敬。刘康公曰成子惰弃其命矣。后皆不得其终。春秋书以示戒。比屡遣人赍符至王国。王不出迎,但令内监取入。及出见使者,又侮慢不一。此皆王不学之过。不学何由达礼?致王于此者,皆长史、纪善、典仪之失职也,其械送京师。王自今勉力学问,庶几寡过。’”(《明太宗实录》)
秦藩封国——西安古城
朱尚炳得旨,立马启程前往南京谢罪。明成祖的这记重锤,显然起到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永乐十年(1412年)三月十一,秦王朱尚炳薨逝,享年33岁,在位16年。讣闻,明成祖为其“辍视朝三日”,并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皇太子及亲王俱遣祭,同时赐谥曰隐。
“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违拂不成曰隐”,“隐”属于恶谥。《春秋》十二公中的第一位鲁侯鲁息姑先生,被其弟鲁桓公所弑,其谥号为隐,后世人称鲁隐公。唐太宗李世民给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自己弑杀的大哥李建成上的谥号也是隐,史称“隐太子”。可见明成祖对这位桀骜不驯的侄子有多么的不待见,即便是死了还要给他按个恶谥恶心他一下。
阿越说朱尚炳虽然贵为亲王,可他的一生并不幸福。年幼时,摊上一对不靠谱的父母,加上老爷子的乱点鸳鸯谱,让他一家子变得混乱不堪。好不容易继承了秦王爵位,又遇到四叔朱棣这个狠角色,不对等的身份,及巨大的实力落差,使得他即便多有怨气,可面对来自四叔的敲打,不得不生受着。用时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来总结便是:他的人生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西安市莲湖公园:曾经的秦王府花园
更大的悲哀,则是在他身后秦藩的传承差点被他四叔不幸而言中。自第三代秦王起,秦藩大宗屡屡绝嗣,在他儿子这一代大宗就接连两次发生绝嗣,最严重时只能由镇国中尉来袭爵。他这一系派生出去十家郡王,没有一家能做到与国同休。
相关文章: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秦藩:传承艰难的大明第一亲藩,大宗屡屡绝嗣,郡王一度仅余一家
明成祖祖孙三代的削藩成果:以秦藩为例,解析明代削藩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