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火车是什么国家发明的(发明蒸汽火车的他竟是文盲)

撰文〡叶克飞

  

蒸汽火车是什么国家发明的(发明蒸汽火车的他竟是文盲)(1)

  1781年6月9日,乔治·斯蒂芬森出生于英国纽卡斯尔一带的煤矿工人家庭。1848年8月12日,他在英国去世。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著名工程师之一,他发明了蒸汽机车,也因此被誉为“火车之父”。

  因为家庭原因,斯蒂芬森早早就开始做童工,从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不过因为父亲在矿井用蒸汽机抽水的原因,他从小就熟悉蒸汽机的运作。

  14岁那年,他跟着父亲进入煤矿工作,在锅炉房里当学徒,对蒸汽机的兴趣更浓。他利用保管机器的工作机会,对蒸汽机的内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经常自行拆装旧蒸汽机。不过,虽然熟能生巧,实践让他知道了蒸汽机的构造,但因为不识字,他仍然无法弄清蒸汽机的原理,于是决心学习。

  当时煤矿上有一所矿工子弟夜校,专为儿童所办。此时已经18岁,且从未受过任何教育的斯蒂芬森每晚去跟比自己小得多的孩子们一起听课。19岁那年,他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经过几年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读写,也得以阅读许多相关书籍,终于摸清了蒸汽机的科学原理。

  此后,他作为一个小学徒,在煤矿里小试牛刀,帮忙维修那些机械工程师都无法修好的坏机器,因此被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

  斯蒂芬森并不满足于只在煤矿工作,他一直有一个梦想:让蒸汽机来拉动车子。当时,煤矿工程师的一个设计给了他灵感,他们用固定的蒸汽机械牵引煤车,用于翻越山坡。但这种设计只能用于上坡,斯蒂芬森考虑的是如何在平地上用蒸汽机替代马匹来拉煤车。

  1812年,英国已经有工程师造出机车,但是非常笨重,很容易压裂木轨,完全无法用于实际运输。同年还有人研制出带有齿轮的蒸汽机车,让机车驱动齿轮与轨道的齿牙咬合,继而实现行走,但在实际运营中效果极差,很快被淘汰。在当时,蒸汽机车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许多煤矿主都希望研发,而且竞争激烈,互相打探对方的研发秘密。但几年下来,谈不上有什么成果可言,他们纷纷放弃研究,甚至有人断言蒸汽机车不可能有前途。

  斯蒂芬森则一直在坚持。在此期间,23岁的他遭遇丧偶悲剧,之后父亲又因蒸汽事故导致双目失明,他在痛苦中战胜了命运,并于1814年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起名“半统靴”号。

  

蒸汽火车是什么国家发明的(发明蒸汽火车的他竟是文盲)(2)

  这台机车拖着八节货车车厢和一节客车车厢,车速是每小时四英里,非常缓慢,而且颠簸特别厉害,简直就像在轨道上跳动一般,发出巨大的撞击声。烟囱会喷出大量火星,蒸汽机会发出尖锐的啸声,因啸声而受惊的牲畜四处狂奔……这一切让围观的人们从最初的好奇变为恼火,甚至怒吼要砸掉机车,还有人嘲笑这玩意儿根本比不上马车。

  斯蒂芬森毫不气馁,他对机车进行了大量改进。用导气管将喷出的废气引到烟囱中,以减少噪声并加快炉内空气循环,在机车底部加装减震弹簧,增加了稳定性和抗震性。

  1825年,他研制出客货运蒸汽机车“旅行号”并试行成功。

  有人这样记录那一天的历史: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旅行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斯蒂芬逊驾驶,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后面又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近达灵顿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斯蒂芬逊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号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15英里(24公里)。列车进入达灵顿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450 位乘客, 列车载重共90 吨。”

  有趣的是,这段记录中提到的“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可不是看热闹,而是这些人想跟蒸汽火车赛跑,结果无不大败亏输。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人造机车速度比马更快的情况。

  1829年,斯蒂芬森又造出了“火箭号”,载重量进一步增加,最高时速也提高到29英里(46公里),蒸汽火车也开始正式用于运输。

  还是斯蒂芬森,于次年主持设计了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全由蒸汽机车带动的公共铁路,从此火车与铁路在英国遍地开花,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如今的高铁大国——中国,曾经在蒸汽火车时代蹒跚落后。尽管有识之士早已将火车介绍至国内,但这个新发明仍然超出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想象。

  1865年,英国人在宣武门外铺设了长500米的铁路,随即吓坏了当地居民,慈禧太后下令将之拆除。1876年,英国人又在上海修建铁路,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运行的第一条铁路,但清政府再次以高价从英国人手中赎回,然后拆除。

  直到1881年洋务运动时,洋务派官员才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可即使是这时,清政府仍然禁止火车头直接牵引,而是用牛马拖拉车辆……晚清向世界文明靠拢的每一步,都十分不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