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争议真人秀(二胎妈妈被骂上热搜)
最近,一个二孩妈妈因为一则帖子被吐槽上了热搜。
这位妈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盘切好的芒果肉,以及被削剩下的芒果核。
图片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她的配文:“有俩孩子后我吃三个芒果核,芒果肉都是孩子的,我只配吃芒果核。”
本来,负责削水果的人吃核也是普通操作,可“只配”两个字暗含的委屈、卑微,却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有人表示:
“这种行为纯属于自我感动,多买几个又不会影响生活。如果真的吃不起就别买,要吃就大家一起吃。都2022年了,还有必要让孩子吃个东西,都背上负罪感吗?”
还有人认为:
“你可以不吃芒果核,但不要说,我是为了孩子才啃芒果。”
还有人分享小时候的相似经历:
小时候家里穷,每次吃点好东西,到最后我妈都会说“这鸡我就吃了一块”“这排骨我就吃了两块”。
听着她那委屈中又带点炫耀的语气,所有人都不舒服。因为这让人感觉,如果其他人不感激、夸奖她,就是犯了大错。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亏欠感”支配。
吃芒果核的妈妈,让我想起一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
有一个妈妈,只要在家里吃鱼,她一定是吃鱼头,把鱼肉都让给孩子吃。
孩子问她:“妈妈,你怎么总是吃鱼头呢?”妈妈表示因为自己爱吃饭。
于是,妈妈吃了一辈子的鱼头。
可妈妈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说:“孩子,妈妈其实不喜欢吃鱼头,只是想把鱼肉让给你吃。”
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歌颂母爱伟大,可这种牺牲感,恰恰是亲密关系中的大忌。
代入一下,你若是这个儿子,你是感动多还是愧疚多?
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母亲。
女孩茉莉,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大学系主任,母亲是留美硕士。
有了茉莉后,母亲为了照顾她,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成为全职妈妈。
母亲很尽责,但也异常严格,她把孩子成绩和自己成功与否直接挂钩,最常对茉莉说的一句话是:
“要不是因为你,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甚至在给茉莉打车费,都要加一句:“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的钱,你好好念书,不然就不孝。”
在长期密不透风的高压下,茉莉的心理状态已经岌岌可危。
名校录取通知书发下的当晚,16岁的茉莉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
她对自己说:“反正也没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林茉莉,再见!”
母亲想不明白,多年的付出好不容易有了好结果,茉莉为什么要自杀?
她开始调查女儿生前的所有事,最后发现“杀”死茉莉的人,竟然是最爱孩子的自己。
可怜,可悲,亦可恨。
为什么我不鼓励父母牺牲自我,成全孩子?
因为每一个自我牺牲者的背后,通常伴有一句潜台词:“你欠我。”
你会发现,那些热衷标榜自我牺牲,喜欢强调奉献感的人,往往也最喜欢高呼“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对得起我吗?”
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将这种喜欢以恩人自居,用愧疚感来掌控孩子的父母,称为“善意的施虐者”。
在如此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不会是爱,只会是满满的自责和愧疚。
毕竟,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光鲜亮丽,是靠父母吃糠咽菜来成全的。
今年年初,一则家庭监控视频疯传上热搜。
陕西一公司高管,在客厅疯狂殴打自己的妻子。
锤头部、连续重击、锁喉、扇巴掌,每一帧画面,都让我遍体生寒。
更可怕的是,妻子一边承受丈夫的暴打,一边还要安慰孩子“宝宝不怕”。
而化身恶魔的丈夫呢,早把孩子当成了空气,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无法拉回他一丝的人性。
视频曝光,全网的人都在声讨这个禽兽不如的男人,可后续又让所有人绝望。
先是妻子在网上发声,说自己不是第一次被打,怀孕打,坐月子打,家暴早就是常态。
孩子50多天时,就曾被愤怒的爸爸重重扔在床上过。
如今在家,只要看见爸爸走过来,孩子就会躲进妈妈的怀里害怕。
可妻子还说,因为想给孩子一个完整、有爱的家庭,才一直忍气吞声。
最后,来一个官方通报:夫妻双方均认识到各自错误,且互相谅解。
想起这位妈妈的自述里,提到过一句经典的话:“幸运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大概,在她心里,哪怕孩子活在这样暴力的“完整”家庭,也比那些快乐的单亲家庭,来得幸福吧。
我不想苛责一个一心为孩子的母亲,但这种做法实在太过荒诞。
所谓的“为了孩子”,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我想孩子要是有选择权,她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远离这个恶魔爸爸。
作家苏芩说过:“一对不幸福的父母,永远不可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深以为然。
多少父母,深陷在为孩子牺牲自己的“奉献感”中不可自拔,却对孩子造成了最深的伤害。
孩子当然希望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中,但若这份完整是建立在父母的牺牲、所有人都不幸福的基础上,我想这份完整本身,已经失去了价值。
请相信,孩子并不想要父母牺牲什么,他更想要父母快乐。
papi酱曾在一期视频中聊到和母亲的关系。
有次,她和母亲大吵一架,因为母亲退休后有段时间,每天都在家待着,整个生活都围绕着孩子过。
然后,把类似“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可她作为女儿听到这些之后,心里面其实不是感动,而是产生了一种负罪感,觉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
和母亲吵架,只是希望她能少点奉献,学会自私一点,活好自己的人生。
papi酱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你们的幸福感,不是全都来自于子女,你们的幸福感应该由很多很多的事情组成。
“比如你养花,自己吃到一个很好吃的菜,儿女加薪,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组成你的幸福感,而不是仅仅来源于子女。”
的确,正如作家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中说:
“我发现,当我关怀自己时,我的孩子是受益人。
“我发现,我们必须首先不惜一切代价关怀自己的内心——我们的身体、心智、情绪和内心生活的核心。
“我们自身的转变是给孩子最伟大的礼物,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我想,当我们下决心少做牺牲,多爱自己,做一个快乐的家长后,这种快乐自然而然就会感染到孩子。
而父母积极爱自己、爱生活的模样,最终也会给孩子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喜欢自我牺牲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父母爱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言偃。值班编辑:梁潇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