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

“求真务实”“站高谋远”“提振士气”“催人奋进”!2022年12月31日,一个个热词频频出现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各分组讨论会场内。委员们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展开热烈讨论,谈感受、话发展、建诤言、献良策,踌躇满志,激情满怀。

讨论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交卷,既有站位高度,又有发展速度,更有民生温度。大家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认真履职尽责,为奋力谱写马鞍山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讲过去 成绩振奋人心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制造业倍增稳健开局、对接融入步伐加快、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民生保障成色更足。委员们认为,我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是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交出的“非常”答卷。

“报告的第一句是,‘即将过去的一年,极具考验、极不平凡’。这句话,道出了很多马鞍山人的心声。”张尔钢委员表示,报告数据真实、事例翔实、项目实在,实事求是总结了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展现了取得的亮眼成绩。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1)

社区食堂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6个、棚户区4159套,新增停车泊位1.8万个,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273个……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发展成就,一件件实事回应民之所盼。“过去的一年,我市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民生答卷浓墨重彩。”金崇裕委员说。赵会军委员则认为,从衣食住行到养老托幼,从绿水青山再到蓝天白云,报告中每一个具体的举措、翔实的数据,都见证了民生保障投入之大、老百姓受益之丰。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突出产业引领、攻坚倍增行动,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家水环境治理公司的专家,徐勇委员说,他非常赞同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举措,尤其是绿色铸造、重点行业绿色改造等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话未来 发展前景可待

新春将至,春天的力量正在酝酿,盎然生机就在前方。站在新起点、新征程,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光,不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讨论中,委员们围绕中心大局,建睿智之言、献创新之计,字字句句都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和美好期许。

回顾征程,步履铿锵;展望未来,奋勇向前。“《政府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发展蓝图清晰,目标任务具体,符合马鞍山实际,体现百姓意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大家明确了前进方向、提振了发展信心。”李言军委员表示。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2)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23年是我市制造业三年倍增“攻坚年”。“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才是推进制造业三年倍增的主要因素。”朱有为委员建议,要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推进龙头骨干企业业绩翻倍;强化“双招双引”,推进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重点突破;鼓励小微企业上规模,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吴刚委员建议,要发挥钢铁制造的优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补齐、补全钢铁产业链,重点瞄准汽车结构件、机械装备等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导企业就地就近配套,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3)

宁马省际毗邻地区城市客厅效果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马鞍山已进入区域深度融合期。“加快我市省级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倪志敏委员建议,要统筹省际毗邻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创新型治理一体化合作机制;优化宁马毗邻地区空间结构,构建省级毗邻区域协同创新型一体化产业体系;拓展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技术人才引进,共创共建共享高科技研发平台。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李明喜委员建议,要继续扩大“三马”工程的社会普惠面,加大职业应用型人才招引,为留马大学生提供更多保障机制, 让人才招进来还留得住。李军委员呼吁,加大人才政策“组合拳”,通过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打造实训基地和双创基地、增加青年生活空间和时尚产业,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创业就业环境、生活休闲环境,让更多人才在马鞍山这片沃土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4)

长江不夜城夜景

深化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尹京广委员建议,要借鉴“杭嘉湖”旅游业发展经验,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汇聚优质旅游资源,助力旅游业蓬勃发展。韦正林委员认为,要积极推进长江不夜城、采石古镇夜游项目、采石矶景区游步道夜景微景观等建设,做好夜游经济与科技、演艺结合,延长采石矶风景名胜区夜游产业链。汪敏文委员建议,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让厚重文化助力城市发展。

养老服务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邓峰委员建议,要建设数量充足、专业技术性强的高质量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实现养老管护人员、救护人员培训全覆盖,提升养老护理管理人员能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形成全社会尊重、关爱养老服务从业者的社会氛围。

出实招 守望公平正义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在讨论市“两院”工作报告时,委员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市“两院”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司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人真切感受到司法为民,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和温度。希望市“两院”在新的一年里,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市‘两院’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分析问题不回避不遮掩,部署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是用心、尽心并令人耳目一新的报告。”鲍静影、陈全魁委员表示,一年来,市“两院”推出许多改革创新举措,打击犯罪有力,保驾护航有功,为促进全市各项事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展现了务实担当和为民情怀。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5)

马鞍山渔政执法智能化平台(资料图)

朱皖芳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大力实施长江沿线综合整治,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长江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基地、长江当涂段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基地,为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希望市检察院继续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有益经验,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需要法治守护。吴刚委员建议,市“两院”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加强多部门合作,全链条惩治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环境违法案件等查处力度,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豆勤勤、汪义平委员建议,要加大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的建设力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网站建设,夯实经济保障、技术保障、协同保障、人才保障等,通过智慧司法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科技手段筑牢社会公正根基。

记者 邓婷婷 高莹 张令琪

季晨辰 廖岚钧 吴衡

编辑:张琦

校对:戴国文

审核:江勇 陈敏娟

审签:陈峰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6)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7)

建议提案双衔接(集智聚力开新局)(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