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

在泉州石雕艺术苑的旁边,就是通往洛阳桥的一条大路。一座大石牌坊立在路口,牌坊正面上书“万古安澜”四个大字。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

牌坊的背面写着“洛阳潮声”。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

远处就是洛阳桥,现在是冬季,枯水期,江边长满了茂盛的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的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红树林的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在我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4)

沿着大路一路走过去,就是泉州大名鼎鼎的洛阳桥了,今天终于看到了它!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5)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的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6)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7)

洛阳桥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8)

建桥八百余年以来,洛阳桥先后修复过十七次之多。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597年),大地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9)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0)

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人们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1)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至嘉佑四年十二月,公元1053年至1059年,共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建成。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2)

因为最早在这里建设了如此宏伟的洛阳桥,创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桥的成功经验,所以在宋代泉州的桥梁建筑空前兴盛,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盘光桥等桥梁相继建成,从而获得了"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文人墨客也写了大量诗文,传颂千秋,历久不衰。就连京剧传统剧目,也以此作为题材,描述了当年建桥之艰巨,以及桥成之后"三百六十行过桥"的欢乐情景,使洛阳桥闻名天下。所以,对于泉州,来之前我只知道这里有座鼎鼎大名的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3)

因此,在泉州,才有了"站着要象东西塔,卧倒要象洛阳桥"的俗话,而且代代相传,远播海外。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4)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5)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6)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成功地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今天,如今它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7)

洛阳桥为最大船型的桥基工艺,这样的设计既可减少水的冲力,又有较好的审美效果,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8)

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栏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最为经典的是8座石塔,这些石塔浓缩了宗教、历史、美学、民俗等诸多因素,见证了洛阳桥兴衰沉浮的沧桑历史。洛阳桥上建石塔的目的:震灾,镇出水口的龙首使当地财水不外流,兴文运盼人才辈出。洛阳桥上的八座石塔,形态各异,这不仅是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的展示,更是当地人文文化融合的象征。这是桥北楼阁式石塔,两座相同,建于北宋年代,塔高5.3米,八角五级,单层须弥座、转角有负塔力士。塔檐为仿木结构,檐顶雕瓦垅,塔壁各层相互间隔的四面刻有佛菩萨头像,塔刹为圆柱形。是两座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的仿楼阁式石塔。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19)

桥上现存石亭2座,石将军2尊,武士造像分立桥头两端。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0)

这是位于桥北端的两座武士塑像,面容非常严肃。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1)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2)

与桥头石塔相对的是蔡襄塑像。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3)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关于蔡襄建造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想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帝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4)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5)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6)

洛阳桥的建成,方便了往来的居民,自此,泉州民众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乘坐轮渡过江。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7)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建桥工匠们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利用涨潮时分,把石块用木排运送到桥墩跟前。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8)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29)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0)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1)

为了巩固桥墩基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看出它当年的模样。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2)

月光菩萨塔位于距离洛阳桥北端不远处,是桥上现存的6座石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座石塔。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3)

这是一座宝箧印经式石塔。塔高3.5米,双层须弥座,第二层每面四个佛龛,内刻佛像,塔身西面雕有月光菩萨头像,南北两侧刻有佛教偈语,东面为梵语,塔刹为圆盘基座,五级相轮,宝葫芦形塔顶。月光菩萨塔和阿育王塔继承了五代吴越国金涂塔造型的基本特点。石塔西面雕月光菩萨头像,并刻有“月光菩萨,巳亥岁造”字样。一旁落款的“巳亥岁造”4个字价值连城,尤为珍贵。据此,人们确知桥与两侧之塔的建成时间为1059年,正是洛阳桥建造完成的那一年。这是全桥惟一罕见纪年文物,准确无误地记载了这座历时近千年的梁式大石桥建造年代。月光菩萨塔上的月光菩萨原是药师佛的胁侍,又称月净菩萨,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俗神之一。它的图案也成为洛阳桥的一大标志性图案。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4)

塔身为四方形,南面塔壁刻有“诸佛出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使得清净”佛语。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5)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6)

北面刻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常住三宝”佛语。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7)

东面为梵文。有人考证,此为佛教僧侣常念诵的“南无阿弥陀佛”。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8)

塔座上面刻有佛像,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已经不清楚了。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39)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是仿造洛阳桥而建造起来的。它成了中国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话。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40)

泉州洛阳桥景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4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