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

夏天到海边玩,总是会遇到很多看似塑料袋的生物,如果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会化成一滩水。这就是水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蜇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1)

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和海葵、珊瑚虫是近亲。按照新的生物分类又把它们归为刺细胞动物门。水母只有两个胚层,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之一,由于体内含水量高达98%,所以大部分水母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母体内拥有腺体可以产生气体,控制它浮浮沉沉。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2)

大部分水母都生活在海水中,淡水中的水母种类非常少。我们通常认知中的水母都是蘑菇状的,下面后很多触须,但有很多水母偏偏不走寻常路,接下来的这些奇葩水母,你可别把它们当成掉落水中的其他东西。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3)

1、根口水母

我们都知道水母有触须,可是有些水母就是要留光头。根口水母就没有触须。其实它们的触须愈合了,直接变成了口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和一般水母不一样的海绵状。它愈合的触须照样有毒,在麻痹小动物后从中间的口吸进食物。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4)

2、蛋黄水母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的蛋黄水母,会让人觉得造物主又调皮了,因为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打碎的蛋,如果不是35-50厘米的大块头,一定会让很多人或动物误会。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5)

它其实也是根口水母的一种,触须都愈合成了棉絮状,但它的毒性可不弱,连胃部都有带刺细胞的胃丝。而且这种水母还爱在夏末秋初扎堆搞派对,实在是让渔民和游泳者们很困扰。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6)

希腊神话中有位著名的蛇发女妖美杜莎,是个狠角色,于是就给这种水母也起了个美杜莎水母的外号

3、僧帽水母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7)

这种水母长得特别像喇嘛的帽子,所以叫僧帽水母。希腊人称之为气泡水母。僧帽水母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也是伤人最多的水母之一。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8)

僧帽水母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用长长的触须深入水中捕捉食物。当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它就会放气沉入海底。僧帽水母总是伤人并不仅仅因为其数量非常多,而是由于它漂浮在水面上,经常被人当成气球或彩带捞起来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9)

4、帆水母

僧帽水母在海面漂浮总会引起关注,第一个不服气的肯定是帆水母啊,这位外号顺丰水手——其实是顺风水手的水母才是真正的随波逐流者,甚至已经成为了洋流指示物种。帆水母不能沉入海底,如果有飓风就只能被冲上岸,美国就曾经有十亿个帆水母集体搁浅的事件。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10)

不过帆水母实在是太小了,最大的也就五到八厘米,比起触手动辄一二十米的僧帽水母简直都不足一个零头,想蜇人都有些力不从心,除了偶尔集体意外死亡好像不能上头条,宝宝心里苦啊。

5、野村水母

在长三角到日本海地区,有一种直径可以达到两三米,体重220公斤的超大型水母,它就是野村水母,也叫越前水母。它依旧来自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根口水母目,最可怕的是它们也爱开千人聚会,很多人都被它们弄伤。比一群毒物更可怕的是什么?一群巨大的毒物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11)

6、狮鬃水母

越前水母群有可能是杀伤力最大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根口水母家族都没有触须,它长度不够啊。旗口水母目霞水母科中的狮鬃水母就可以傲视群雄了,它的触须可达35米,伞盖直径也有两米以上,就问水母家族还有谁不服?越前水母或许可以一战,但是二位由于地处不同的水域,狮鬃水母长期称霸北部寒冷海洋,关公战秦琼,它们碰不到面。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12)

7、无毒水母

帕劳有一个被称为水母湖的咸水湖,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无毒水母。不用我多说,看图上的形态您也知道它依旧是根口水母目的,它们本是一种斑点水母,经过长期的退化,它们和藻类形成了共生关系,因此不再需要刺细胞。在这里,人类可以享受与水母亲密接触的畅快。

塑料袋危害海洋(在海边看到这种)(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