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初中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由于文档复制丢失图片,读者可以加关注私信我获取完整文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初中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

(由于文档复制丢失图片,读者可以加关注私信我获取完整文档)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1≤|a|<10,

如:32500000=3.25×107,0.00000325=3.25×10-6。

2、_____=1(a≠0),a-p= (a≠0),

3、

4、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

5、式子有意义的条件:①初开方数≥0,②分母≠0.

如:(1)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

(2)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

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6、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

7、非负数的表现形式:

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加数都为0.

如:

8、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化整,解整,验根. 分式方程要检验.

9、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0一元二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一元二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一元二方程有无实数根,

≥0一元二方程有实数根,

10、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

11、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

,则

如: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则.

常见变形:

.

12、一次函数:.

(1)

>0

的增大而增大,从左往右是上坡路,

<0随的增大而减小,从左往右是下坡路;

(2)b>0

与y轴交于正半轴,b=0

与y轴交于原点,b<0

与y轴交于负半轴.

(3)直线

与x轴交点坐标,令y=0得

直线

与y轴交点坐标,令x=0得

(4)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知两点坐标),设直线的解析式为,把两点坐标代入,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的值,代入解析式得直线的解析式.

(5)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垂直.

13、反比例函数:,

(1)

>0

图象在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

的增大而减小,

<0图象在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随的增大而增大;

(2)的几何意义,

如图:点P在双曲线上,

(2)待定系数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①知一点坐标,②知矩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③参数法:已知两点均在双曲线上,先求m,再求k.

14、二次函数

(1)一般式:

①对称轴:,②顶点坐标:(),

③当时,函数有最值y=,

④知三点坐标可求函数解析式,

⑤由开口方向决定:开口向上,开口向下;

值及对称轴决定:对称轴在

轴左侧

对称轴在

轴右侧

,对称轴是

, 左同右异

由抛物线与y轴交点决定:c>0

与y轴交于正半轴,c<0

与y轴交于负半轴,

c=0

与y轴交于原点.

(2)顶点式:

①对称轴:,②顶点坐标:(),

③当时,函数有最值y=k,

④知顶点坐标可求函数解析式.

(3)交点式:

①对称轴:,②顶点坐标:(),③当时,函数有最值y,

④知与x轴两坐标可求函数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平移: (常化为顶点式)

上加下减常数项,左加右减自变量.

(5)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令y=0,得,交点坐标为,二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令x=0,得y的值,交点坐标为,

(6)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

则①方程的两根为,

②不等式的解集为,

③不等式的解集为,

15、(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16、三角形的有关内容

(1)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外角和为360°,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主要考察分类讨论的思想(可从边或角考虑)

性质:①等边对等角,②三线合一(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项角的平分线),

判定:①证两边相等,②证两角相等,③证两线合一.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①三边相等,②三角相等为60°,③三线合一,

判定:①证三边相等,②证或求两角为60°,③先证等腰,再求一角为60°,

(3)直角三角形性质:

①勾股定理:a2 b2=c2,②∠A ∠B=90°,

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⑤正弦:

余弦:

正切:

求一个角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①看是否为特殊角(30°、45°、60°),②找直角三角形,利用定义求解,③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定义求解,③找一个角和它相等再求解,

(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证,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③证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证.

17、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2),外角和为360°,对角线共有条.

18、正n边形:①正n边形的每个外角=正n边形的中心角=,②正n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n条对称轴,③正奇数边形只是轴对称图形,④正偶数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19、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经过对角线的交点的直线平分面积)

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互相平分,④只是中心对称图形.

判定: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角: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20、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四角相等为90°,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④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判定:①平行四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②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

③四边形 三个直角.

21、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①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判定:①平行四边形 一组邻边相等,②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垂直,

③四边形 四边相等,④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的乘积,

拓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对角线的乘积.

22、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①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②角:四角相等为90°,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判定:①菱形 一个直角,②菱形 对角线相等,③矩形 一组邻边相等,

④矩形 对角线垂直,⑤平行四边形 一个直角 一组邻边相等.

23、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二推三:①垂直于弦,②平分弦,③经过圆心,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中有两个结论成立,则另三个结论也成立.

构造半径、弦心距、弦的一半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2)弧、弦、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圆心角

等弧

等弦.

(3)圆周角定理: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并且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圆周角=

圆心角(①要求圆心角,想到圆周角,②要求圆周角,想到圆心角)

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有直径想直角、有直角想直径.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任意两点连线中垂线的交点),

(5)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24、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圆心切点紧相连,一连就垂直.

(2)切线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①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交点、作垂直、证等于半径.

(3)切线长定理:经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不可以反过来证明切线)

(4)三角形的内心、外心.

①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角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②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的中点处,

性质: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在Rt∆中:,.

25、与圆的有关计算:

(1)

(2)

.

母线l=扇形展开图的半径R,.

(3)四点共圆的条件:①对角互补,四点共圆.

26、统计与概率:

(1)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多个),鞋店老板最关心的数据.

(4)中位数:先把n个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若n是奇数,则第个数为中位数;若n是偶数,则第两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5)扇形图扇形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6)频率=、百分比=×100%,各组频数之和=总数,各组频率之和=1.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的一般步骤:

(1)过点作x轴或y轴的垂线,

(2)求出相应线段的长度,

(3)据象限写出点的坐标.

2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

(1)判定:SSS、SAS、ASA、AAS、HL(Rt∆).

(2)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2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

(1)判定:①平行得相似(A8型图)②判定方法:SSS、SAS、AA、HL(Rt∆).

(2)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相似比2 ,相似比=.

30、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点P(x,y)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为.

31、位似:①位似比=相似比=对应边之比,②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坐标之比.

③若点关于原点O位似,且位似比为k,则对应点为或.

3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顺时钟或逆时钟,③旋转角: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旋转角有多个,都相等).

考试常见问题

1、看题不清:默读题目

2、审题不清:在试卷上画出关键句

3、计算出错:多在草稿纸上演算

4、没有思路:多看几次题目,看是否漏了什么条件

5、一题多问的题目:前面的问给后面的问做铺垫,后面的问给前面的问提示

6、特别注意括号里的加强条件和题目后的参考数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