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燕王朱棣下令夺取北平九门。当时,朱棣麾下仅有燕山三护卫等嫡系人马,为了尽快打赢这一仗,燕王府能拿得动兵器的人几乎倾巢而出,包括宦官。根据《明史窃》记载:

当靖难初,内官将兵者数人,有狗儿最敢战先登。王安即不花都,女直人,孟骥即添儿。西番人;郑和即三保,云南人。

意思是说,朱棣麾下有几位勇敢的宦官,其中包括狗儿、王安、孟骥。还有一位云南人,他的名字叫郑和,也称他为三保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

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是立过战功的,《明史·郑和传》也记载“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朱棣身边的这位内侍,除了能上战场,他还能远航海外,若干年后,每每提到郑和之名,都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相比于明朝后期的刘瑾、汪直、魏忠贤等宦官,郑和活成了古代宦想都不敢想的伟岸模样。作为大明第一航海家,郑和的名字早已响彻世界。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给大家还原一位让世界仰视的明朝外交家。

一、起底“大明第一航海家”

郑和是明朝知名的宦官,但他早年的履历并不详细。根据傅维鳞所作的《明书》记载:

郑和,洪武中入宫,丰躯伟貌,博辩机敏。

郑和是洪武中期入宫,他身材高大伟岸,博学聪慧。据郑一钧在《郑和全传》中介绍,郑和本姓马,洪武十七年傅友德和蓝玉征讨云南时,郑和被明军所掳,然后被带到南京,入宫服役。一年后,傅友德奉命镇守北平,郑和随军前往,而后被调入燕王府。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2)

清朝末年,《故马公墓志铭》被发现,它被史学界认为是关于郑和身世的最可靠资料。墓志铭中记载郑和的曾祖父是回族人,名叫拜颜(伯颜),曾祖母姓马。郑和的祖父名叫哈只(哈吉)。

郑和有兄弟姐妹6人,而根据郑和小名三保(又作三宝)来看,郑和可能在家中排行老三。

当年,郑和进入燕王府后,很快靠着自己的机敏获得了朱棣的好感。靖难之役爆发后,郑和立过战功,但具体是什么功劳,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甚至有人认为,朱棣和李景隆在郑村坝对决时,郑和曾发挥较大作用,因此朱棣才赐他姓郑。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3)

建文四年,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给郑和安排的第一项任务便是照顾朱棣的乳母冯氏。《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十四》记载:

癸卯(建文四年)遣太监郑和祭乳母冯氏。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棣对郑和非常信任。

永乐初年,朱棣欲派遣一位能臣下西洋,但在人选方面陷入苦恼。朱棣召来著名的术士袁忠彻,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古今识鉴》记载:

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如何?”忠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袁忠彻认为,郑和有军事能力,又很聪慧,还是朱棣最信任的内侍,选择他下西洋最为合适。当然,袁忠彻建议朱棣选郑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袁忠彻是术士,他看郑和的“面相”觉得此人非常忠诚。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4)

朱棣到底为何要派人下西洋,《明史·郑和传》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棣之所以要派人出海远洋,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怀疑建文帝逃到海外,所以要郑和等人去寻找其踪迹。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5)

第二是朱棣要向周边宣扬大明的威德,以显示“中国”的繁荣和富强。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明史》没有说,那就是朱棣本身是靠“靖难”登基的,在传统儒家思想中,他属于“得位不正”,因此,朱棣需要到周边国家宣扬自己的正统性。

郑和真正出海的时间是永乐三年六月,而在此之前,朱棣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准备。换句话说,朱棣几乎从登基伊始便开始筹备此事。

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罗盘的使用也已经普及,这些为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6)

永乐三年六月,在万事俱备之后,郑和从龙江造船厂出发,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洋出海。在一望无际的波涛是,郑和不仅仅是永乐皇帝的使臣,他还代表着大明王朝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大国胸怀。

二、手持利器而克己身

郑和第一次出海时,朱棣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出海仪式,不仅让郑和携带许多金银,还带了许多丝绢和瓷器。《明史·郑和传》云:

(郑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郑和带领两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坐62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巨舰出发,声势极为浩大。郑和先从龙江造船厂沿江而下,从苏州浏家港出海,经福建五虎门停留(或是补给)后,然后带着船队扬帆出海。随着港口的不断后退,郑和和他的船队开始走向茫茫未知的海外。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7)

郑和的第一站是占城(越南中南部),他在占城短暂停留后,随即前往爪哇(印尼)。在到达爪哇时,爪哇东西两大国王正在爆发内战,《明太宗实录》记载:

先是瓜哇国西王与东王相攻杀,遂灭东王。时朝廷遣使往诸番国,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岸市易,为西王兵所杀者一百七十人。西王闻之惧,至是遣人谢罪。

意思是说,爪哇西王灭掉了东王,当郑和麾下的一艘船经过东王治所,在下船进行贸易时,被西王误认为是东王的军队。于是郑和的船只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受到西国王的突然攻击,结果,170名明朝士卒被杀。

当时,郑和带兵两万余人,舰船上皆装有火炮,完全有能力为这170名同胞报仇,但郑和没有这么做,他采取和平的方式和爪哇西王交涉,西王最终派人给郑和道歉,并表示愿意派使者和郑和一道到南京向大明皇帝赔罪,这件事被和平解决。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郑和受朱棣派遣出海远洋,本意是交好海外诸国,面对欺辱,郑和没有贸然兴兵,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8)

而后,郑和离开爪哇,到达苏门答腊,在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前往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古里位于现在的印度南部,是喀拉拉邦的第三大城市,这里,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终点,也是郑和最后去世的地方,下文还会提到。

郑和将大明朝的诰命银印赐给古里国王,古里国王非常感动,后者和郑和一起在当地修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曰: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实际上,郑和虽然崇尚和平,但他也不会任由别人欺凌,例如,在郑和返航时,他一怒之下便灭掉了五千余人。

当时,郑和在路过三佛齐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时,遇到了一个凶悍的海盗团伙,其首领名叫陈祖义,他们抢掠侨民,无恶不作。郑和好言劝阻陈祖义,希望他与人为善,陈祖义表面上答应,私下却阴谋袭击郑和的舰队。结果事情败露,郑和下令灭掉了陈祖义麾下约5000多名海盗,烧掉海盗船17艘,并生擒陈祖义等海盗头目。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9)

永乐五年九月,在海面上漂泊两年多后,郑和返回南京。郑和不仅带来了各国前来觐见的使者,还献上了陈祖义等俘虏。《明史》云: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

看到郑和的这些“成绩”,朱棣大喜过望,给了郑和等人封侯的赏赐。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他对远距离航海的第一次实践。在这次远洋中,郑和不轻易挑起战事,但不代表他软弱无能。

在爪哇,郑和妥善解决双方矛盾,最终爪哇国王派使者专门到明朝致歉,实现了两国的和平。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对陈祖义下狠手,只是为了伸张正义,其目的仍然是维护和平。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0)

战争和和平一直是辩证的,郑和虽然身在海外,但仍能很清晰地把控用兵的性质,手持利器而克己身,足见郑和的胸襟和才能。

三、漂泊归来已非少年

永乐五年,郑和在回京不久后,立即进行了第二次下西洋。这一次,郑和的路线几乎和第一次重合。因为郑和此次的最主要任务是送那些外国使者回国。所以,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规模较小,一年后返航回京。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给各国带回许多珍贵的礼物,例如瓷器、茶叶、丝绸和金银等物,这让海外诸国认识到了明朝商品的价值,为明朝和海外通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郑和的这些事迹,不仅在中国史书中有记载,在海外也存在许多证据,例如,今斯里兰卡(古锡兰)的佛寺里仍保留着郑和所立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载了郑和向当地佛寺布施了大量的金银、丝绢和香油等物。

迎客进来,再送客回家,顺便送个伴手礼。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尽显中华礼仪气度。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1)

永乐七年,朱棣命郑和与王景弘、候显等人率兵27000余人,乘坐了48艘大船再次出海。这一次,郑和比前两次走得更远。他的船队途经30个国家或地区,最远处达到了位于波斯湾的忽鲁谟斯(音译,现在称霍尔木兹,位于伊朗东南部)。

在这次航行中,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郑和在途径锡兰时,锡兰新国王亚烈苦奈儿眼馋郑和的舰队,打算谋害郑和等人,将舰队占为己有,郑和发觉后,没有和国王产生冲突,而是率领船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不过,亚烈苦奈儿并没有死心,等郑和返航时,他发兵五万围攻郑和。

郑和没有选择直接迎战,而是对属下说:“锡兰王国主力尽出,他的城堡内肯定空虚,我们直接袭击他们的老巢,不仅能大获全胜,还能减少双方的伤亡。”

《明史·郑和传》云:

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2)

郑和擒获了国王的妻子、儿子和众多官属,国王在回军自救的途中,又被郑和击败。郑和后来将锡兰国王带回明朝,朱棣赦免了国王的罪过,放他归国。从此,诸国皆服,纷纷盛赞大明的厚德。史载: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永乐九年六月,郑和结束第三次下西洋归国,朱棣念他多年辛劳,追封他的父母,特地让他回云南扫墓。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3)

到了永乐十年冬天,郑和第四次出海,这一次,郑和的船队绕过了阿拉伯半岛,第一次到达非洲。

在东非沿岸,郑和没有殖民,没有侵略。甚至连船上需要补给的食物,郑和也是拿商品和当地居民交换的。另外,郑和还向当地国王宣布明朝对他们的封赏和赏赐,最后留下了部分农耕的方法。

郑和的这种做法,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是奇迹,也让后来欧洲的航海家们自惭形秽。

两年后(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率船队归国,在半路上,他接到了苏门答腊国王的请求,率领船队帮该国平定了叛乱。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4)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收获颇丰,他不仅带来了30多个国家派往明朝朝贡的使者,还从东非麻林国(肯尼亚境内)带回了一种异兽——麒麟,让朱棣十分欣喜。(不过,据后世研究表明,郑和带回的“麒麟”实际上是长颈鹿。)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考虑到麻林国等国的使者要回国,朱棣命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郑和此次从明朝带走了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沿途进行贸易,大明朝的这些商品深受欢迎。郑和归来后,带来了忽鲁谟斯进贡的狮子、金钱豹、西马;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永乐十七年七月,郑和归国,朱棣下诏厚赏中和及出海的将士。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5)

永乐十九年正月,郑和再次出海,这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其目的是送16个国家的使者回国。一年后,郑和归来。和前两次相比,郑和出海的路程没有变,但时间明显缩短,说明大明朝的航海技术已经在飞速发展。永乐二十年八月,郑和回国。

此时的郑和,已经年过半百,他人生的后半年,基本上都在船上度过,六次远行,归来已非少年。

四、中华胸怀让世界仰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登基。

由于永乐年间朱棣北伐蒙古、南征安南、迁都、修皇陵、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耗资巨大。朱棣虽然缔造了“永乐盛世”,但在他执政的后半段,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所以,朱高炽登基后,在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建议下,暂停了下西洋的事业。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6)

没有了下西洋的任务,不代表郑和就不受重用。郑和被朱高炽派往南京,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在史书记载中,郑和是明朝第一位南京守备太监。

朱高炽仅仅在位10个月便驾崩了,他的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是为明宣宗。

宣德年间,关于是否继续下西洋,朝廷大臣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明宣宗有意袭承其父明仁宗之意,停止下西洋这些“费钱”的工程,让百姓休养生息。

起初,明朝周边的20多个国家还来朝贡,随着郑和下西洋的中断,这些国家渐渐和明朝生疏。到了宣德五年,明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为由,有意再派人下西洋。

当时,郑和已经60岁,身体大不如前。朱瞻基召来郑和,问他是否还能再次出海。郑和跪地表示自己愿意为大明朝鞠躬尽瘁。于是,在宣德五年,郑和再次领命出海。这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下西洋。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7)

宣德五年七月,郑和率领27550人出发,郑和这一次没有和番邦发生冲突,他甚至劝暹罗(泰国)不要再侵略满剌加(马六甲王朝),为维护区域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郑和此次最远到达了非洲南端,在返航经过古里国的时候,郑和积劳成疾,病逝于船上,终年62岁。归来后,明宣宗下旨将郑和葬于南京牛首山,让宫中的宦官每年祭祀郑和。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的航海旅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最难得的是,郑和下西洋,不殖民、不掠夺,一路宣扬睦邻友好,这和一百多年后的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和下西洋对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维护区域和平做出重大贡献。同时,郑和的七次远航,给世界航海术,造船术带来了较大发展。

当然,郑和在下西洋途中所表现的外交才能、军事谋略和个人品质,也值得后世尊重和纪念。下图为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航海图: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8)

司马光在《四言铭系述》中说: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宦官,郑和一生都在尽忠。郑和人生中最闪光的地方,几乎都在大海上,他用30年的时间,完成朱棣和明朝的嘱托,他七下西洋,跨越半个地球,完成了他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他不兴战火,不殖民、不掠夺,与人为善,维护区域和平,向世界展现中华胸怀。

时至今日,郑和的这种胸怀仍被中华所延续,郑和所走过的路,仍是世界“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

他虽然身残,但远胜常人,他虽只是一名宦官,却足以让全世界仰视。

明朝郑和简历(郑和30年漂泊跨半个地球)(19)

梁启超曾说: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

是啊,郑和称得上是全世界的航海伟人,郑和的能力和胸怀早已享誉世界,而世界上能并肩郑和的航海家,只能用一个“寡”字来形容了。

历史即是现实,我辈当学习郑和之精神,继续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如此,方不负先辈之辛劳,不负我华夏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