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

导语

我们现代人过生日无非就是吃蛋糕,吹蜡烛等,这些习俗大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过生日的呢?本文讲主要围绕着不同的习俗来介绍古人生日,并且突出古人的抓周礼,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

首先,在我国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过生日呢?

在我国古代不是所有人到了生日那天都可以过生日的,我国是非常注重尊老爱幼的,所以一般,刚出生的孩子在抓周的时候可以办生日,邀请亲戚,可过了抓周之后的生日就不能在邀请亲朋好友了,就每次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算过去了。

直到活到了六十岁,在我国古代只有老年人才有资格过大寿,过寿的时候,可以大摆宴席,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过来,好友们还会献上珍贵的礼物,说祝福的话,主人家还会搭台子,让唱戏班来唱戏。所以,在古代只要你活的时间过长,你肯定年年都过大寿。因此啊,在古代就过两种生日,每个古人都会过抓周生日,但可不一定过大寿。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1)

其实,根据史料记载,在《仪礼》、《礼记》、《周礼》等一些魏晋南北朝之前的礼仪典籍中,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关于生日这一说法,直到魏晋时期以后,在《颜氏家训·风操篇》里面有史料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生日的习俗是从南方流传开来的。不过在当时不同身份的人过生日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日礼节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区分身份的象征。都知道身份最高的是皇帝。所以皇帝的生日在庆祝的时候他们有一个专门的节日,名为诞日最早在史书典籍中有记载是在唐朝时期,还会有专门的庆贺仪式,宴请百官,并且大摆筵席。有一些古装剧在唐朝前就出现了这些庆贺仪式,我们就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了。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2)

唐玄宗在开元十七年过诞日的时候宴请百官,并且他创新性地给文武百官放了三天的假期,在这之后的皇帝们纷纷效仿,到了清朝的时候,皇帝的决定应该是最疯狂的,他们提出了普天同庆,天下大赦。因为这天是非常忌讳出现不吉利的事情的,要是有死刑犯在皇帝诞日的当天行刑,他就会被免除执刑。而且在皇帝出门所经过的地方,当地的工匠就会把沿途的墙上涂满庆祝的壁画。

除了皇帝之外,身份较高的应该就是为官的臣子了,在唐朝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这一类形式的发展。最初过生日老人名为过寿,青壮年、年轻人才叫过生日。官员们也只在到达"寿"的年龄去庆祝,他们会派人制作寿桃,年龄越大,寿桃的尺寸也就越大,并且会在寿宴结束后把寿桃分给来贺寿的亲戚们。在举办寿礼的时候,庆寿的主人家会向亲戚们发出请柬,并且提前准备装饰寿堂,堂前正中央挂着金色"寿"字,两边挂贺联。在有的地方还会挂着百寿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3)

不光亲戚们回去贺寿,同在朝内为官的大小官员也会前来祝贺,只要不是交恶的关系,大家多多少少都会表示自己的心意,清朝大臣和珅过寿时,收到的贺礼相当于大清半年的国库收入。不过现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如果出现欢迎大家积极举报,营造廉洁政场。

抓周生日上的那些习俗。

在文章开头也提到,过生日最早是给小孩过的抓周礼,无论贫穷富贵,大家都借助这样的机会为自己的孩子获得好运。抓周,又叫拭儿、拈周、试周等,传说这一个习俗来自南北朝时的江南一带,后来渐渐开始,家家户户都有了抓周的习俗。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4)

抓周生日上有个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让满周岁的孩子爬到,摆放各种物品的八仙桌上抓取东西,最后父母会通过孩子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孩子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工作。

北齐颜之推著的《颜氏家训》就记载了这一习俗:当孩子长到一周岁时,要给孩子洗澡,穿上新的衣服,然后在男孩子的面前摆上弓、箭、纸、笔等东西,在女孩子面前摆上刀、尺、针、缕衣和一些食物珍宝等,让孩子自己爬到前面随意抓,通过孩子抓到的东西来猜他将来是不是懒惰,贪婪,勤奋,好学等品性,这种活动当时被称为试儿。

到了唐宋的时候,抓周已经成为每个人一生的一个重要活动。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育子》记录:至来岁得周,名曰周,其家罗列锦席于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抓周生日活动场面盛大。这也是对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做出的最好的迎接。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5)

抓周生日时八仙桌上摆的各样物品都有象征意义:纸、笔、砚、书籍为书生文官;金银、珠宝自然就是富人命;官帽、诰敕、印章为坐大官;刀、剑、戈等就是成为武将;算盘、升斗等就可能成为商人等等,一些物品都有自己的代表职业。家人的期许往往代表着诸多的爱意,小孩子的抓周礼上抓取的物品也会对家长们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过大寿时的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吗?

过大寿是古人对表达良好希望的一种祝福,也是一种尊老敬老的好习俗,这种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6)

在商周时期在一些欢乐和喜庆的场景事,有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举起酒杯祝寿,祝福他们可以有福气和长生不老的这种礼俗。这种靠酒向被人祝寿的方式,不一定只会在人过寿的时候进行,这只是一种向别人表达祝福和愿望的仪式;而且寿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用来向老人贺的,而是向别人敬酒或者向他人赠送礼物,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奉卮酒为寿和《刺客列传》中的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

是从南北朝开始有现在的祝寿仪式,所以过寿开始慢慢的成为给长辈祝寿的形式,也慢慢传了下来。唐朝的圣寿节表示着过寿的形式达到了最受欢迎的时候。曾有皇帝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为了庆贺,全国人民放假三天,也为以后的皇帝庆寿开创了例子。因为在古代医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能有人长寿,一定是会让人羡慕的,在当时只有很少的人才可以达到可以过寿的年龄,人们都对这种事情都很高兴,所以也叫喜寿。因此过寿在民间一直传到现在。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7)

就比如在现在古代民间装饰艺术中,有很多表达寿的物品,如松龄鹤寿,八仙祝寿,五福捧寿"等,都表达了儿女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护,并且一定的程度上也表达了我国古代人对长生的愿望和祝福。一般在过寿的那天,儿女和亲朋好友都要送寿联、寿屏或寿星图,也有献上寿酒、寿桃或寿糕的。《诗经・豳风・七月》中有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从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酒已经在很早以前就成为贺寿的礼物之一。

而且古代人是特别尊老的,对于过寿的时期都严格的规定,六十岁称下寿,八十岁称中寿,到了一百岁才能称之为上寿,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如七十七为喜寿,八十八为米寿,九十九则为白寿,这些叫法都是出于古人对老人的尊敬,如果你去参加一位老人的寿宴,千万不要叫错名字啊,不过现在这种过寿的方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常见了,所以我们更应当保护好这种传统的习俗。

古时候生日是怎么过的(古人在生日的时候有哪些习俗)(8)

过寿前一天就要摆好宴席,挂好寿图,摆上寿桃。老人过寿当天,寿星要穿上新衣服,还要放鞭炮。过寿当天,寿星要吃长寿面,这长寿面只能有一根面条,这根面条要长长的不能断,这代表这寿星的寿命能像这面条一样绵延不绝,长命百岁。

结语

本文着重的描述了大多数不被人广泛所知的一些古代平民的生日习俗,有小孩的抓周礼也有老人的寿礼,在现在这个社会,老年人常常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往往不受关注,也借此机会向大家呼吁多关心老年人,你多久没回家看看老人了呢?父母从小操劳着我们的生日,也有一种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的说法,父母能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给他们一次传统的寿礼,让他们也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生日体验。

参考文献

《诗经》

《旧唐书》

《颜氏家训》

《史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