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人最少的时候:西湖有了新客人
10月中旬以来,杭州西湖陆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客人——北方鸳鸯。细心的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发现,相比往年,北方鸳鸯早来了半个月左右。
10月27日,浙江在线记者来到西湖,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打了个照面。
部分视频素材由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陆建利提供
北方鸳鸯提前报到
西湖秋日添新景
淡妆浓抹总相宜,阴天的西湖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在苏堤的映波桥上,几位游客正观赏着远处湖面上的鸳鸯,它们三三两两组队,所过之处的湖面泛起长长的波纹。游客们似乎也懂得它们不愿被打扰的心情,静静地看着它们在水面上畅游。
西湖的鸳鸯分为本地鸳鸯,也就是留鸟,以及从北方迁徙来的鸳鸯。
西湖鸳鸯护卫队队长程国龙介绍,今年第一批来的北方鸳鸯有20多只,十月中旬就到了,比往年早半个月左右。2017年5月,在程国龙和朋友的努力下,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和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了鸳鸯护卫队,从最初的保护鸳鸯宝宝安然长大到现在守护西湖水域的各类水鸟,鸳鸯护卫队为水鸟构筑了一道保护屏障。
鸳鸯在水中嬉戏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程国龙戴着棒球帽,一身运动装扮,胸前挂着望远镜。西湖上空飞过的鸟儿,他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种类。“游客日常在西湖音乐喷泉附近看到的主要是留鸟,在西湖更寂静的水域,像北里湖、后孤山、苏堤、国宾馆附近等地是北方鸳鸯喜欢栖身的越冬场所。”程国龙建议,由于候鸟胆子较小,离岸边较远,如果要细致观赏建议最好带上望远镜。
浙江在线记者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水域管理处获悉,杭州处于鸟类迁徙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西湖也是水鸟迁徙重要的停歇与补给地。目前,西湖共发现水鸟4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Ⅰ级和Ⅱ保护动物。每年12月底,西湖鸳鸯护卫队会统计来西湖越冬候鸟的数量,一般来说,每年有150只左右鸳鸯、130只左右鸬鹚、20多只银鸥和7、8只秋沙鸭来西湖越冬。
程国龙特别提醒游客,不要向鸟儿投喂馒头、面包屑等,“这会让它们丧失对人的警惕性,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而且吃得太肥了会影响它们来年迁徙。”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如何正确地爱护这些小动物。
候鸟早到花期紊乱
物候异常值得进一步关注
提前到来的鸳鸯们为秋日的西湖增添了几分生趣,但是为什么今年它们早到了半个月?这是程国龙最近思考的问题,他推测是气温的影响,“前段时间北方突然降温变冷了,那么鸳鸯就提前来过冬了。”
今年,不只杭州的鸳鸯到来时间有所变化,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雁湖鸳鸯谷的鸳鸯也比往年早到了半个月,南京玄武湖也比以往更早迎来了鸬鹚。类似的,近几年的花儿也有点“反常”,梳理此前媒体报道,9月初在杭州望江公园,本应春天绽放的玉兰花开了,今年秋天的主角桂花也姗姗来迟。
“一般候鸟和花朵对气候变化反应是很敏感的,如果温度出现异常的话,候鸟迁徙时间就会变化,花期也会改变。”针对这些现象,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解释。
候鸟迁徙时间与花期的改变,牵扯出了一个人们有深切感受的生态问题。近年来,许多市民感受到,极端天气似乎越来越频繁。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浙江经历了40℃的持续炙烤,而在国庆假期,骤降20℃的气温又带大家“一夜入秋”。
去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分析了浙江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浙江呈现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加剧、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等特点。“过去30年的气温变化显示浙江整体正在变暖,而气候变暖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他解释。
“地球表面只有一个大气层,我们的生态系统是个整体,需要各地都行动起来,合力应对。”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浙江也已经加入这场协作。据悉,《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致力于实现浙江全省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
十月进入尾声,此时,鸬鹚在三潭印月的石塔顶端眺望远方,灵活的小松鼠在湖边樟树的树枝上跳来跳去,白鸽飞过西湖上空,鸳鸯依旧悠然自得。不久后,人来人往的西湖还将迎来迁徙而来的银鸥和秋沙鸭,这个人与自然的经典命题还在不断延续……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记者 陈雷
来源: 浙江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